启东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访问次数: 1402                        发布时间:2015-04-10

[字体: ]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启东作为我省深化医改“先行先试”三个县级市之一,积极探索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步伐,为全市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改革基本思路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深化医改“先行先试”的要求,启东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围绕一个目标,夯实两个基础,坚持三医联动,把握四个关系,建设五大体系,实现六大方面突破的深化医改基本思路。即努力实现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创人民满意卫生的目标。切实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两个基础。创新医疗、规范医药、健全医保,实现三医联动。处理好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规范与引导、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四个关系。逐步构建现代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医疗卫生监管五大体系。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夯实医疗卫生基础、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构建分级诊疗制度、营造良好医疗环境、巩固放大特色优势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二、改革主要举措

(一)强化政府主导责任

加强全局统筹,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医改工作小组,统筹协调政府办、发改、卫生、财政、人社、编制等相关职能部门,通盘谋划、全面推进医改工作。先后出台了《启东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实施意见》、《启东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安排》及4个配套文件。同时,加大基层卫生投入,加大医学重点学科及重点人才奖励和资助,加大药品补偿机制,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医院减少的药品收入80%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20%通过增加财政收入予以补偿,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二)构建现代医疗体系

从满足城乡不断增长的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出发,根据适应发展、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城乡统筹、特色鲜明的原则,进一步修订完善全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以启东市人民医院和启东市中医院为龙头的两大医疗管理集团,涵盖全市11家镇卫生院。通过医疗集团发挥大医院的龙头作用,带动集团内各单位协同发展,充分提升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分级协作、互相补充的整体效能。

为更好地履行政府办医职责,成立医管委。成员由发改委、卫生局、财政局、人社局、编办、物价局等政府、社会人士及医院代表组成,主任由市分管副市长担任。负责确定全市公立医院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行使医疗管理集团的重大事项决策权,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三)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1.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完善医疗服务收费结构,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原则,降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合理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诊查、治疗、手术、床位、护理和传统中医项目等价格,使医院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补偿。

2.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要求,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制为目的,组建两个医疗集团的理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理事会为决策机构,监事会为监督机构,管理层由各医院院长组成。医院为独立的法人单位。

3. 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原核定的事业编制人员仍按原办法管理,新核増的人员实行备案管理,每两年动态调整一次,实现人员总量管理,科学合理用编。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完善公立医院岗位管理制度、全员聘用制度和竞聘上岗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办法,探索建立法定代表人和重点岗位年薪制度,建立以公益性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

三、改革红利初显

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结束了几十年基层“以药补医”的历史,基本药物价格降低,可以减轻老百姓看病负担。两大医疗集团形成的区域协作、分级诊疗,使得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有望缓解老百姓看病难问题。

让医院管理模式更科学。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让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公立医院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

让医院收入结构更合理。医改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位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了长效性多渠道补偿机制。通过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医院药品支出明显降低;手术、护理等医疗服务价格合理提升,医院技术劳务性收入大幅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得到体现。(江苏省启东市编办 王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