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克强总理抵达福建的前一天,国务院刚刚印发了进一步深化上海自贸区改革开放的方案,天津、广东、福建三个自贸区的部分片区在前一天正式挂牌,由总理力主推动自贸试验区迈出了从点到面、辐射推广的重要步伐。
中国经济一季度数据引发的热议尚未散去,经济下行压力仍在持续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克强此次以福建自贸区为重点的考察,尤其显得意味深长。
总理说,中国经济当前要顶住下行压力,保持平稳运行,不仅需要运用财政、金融的政策工具箱,更需要更大魄力的改革开放。
他掷地有声地强调:改革会带来最大红利,开放会释放巨大活力。
寄望自贸区探索简政放权
就任总理之后,李克强持续推动的改革,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而被他看做改革高地的自贸区,也自然被寄予了改革探索试验田的厚望。
总理说,一照一号将大大便利市场主体,也是商事制度改革最硬的骨头。你们要当好改革的先行者,推动全国年内实现一照一号!
从两年前力推上海自贸区成立,到自贸区再结三硕果,再到总理本次基层调研,李克强的考察足迹已经遍及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个自贸区。他在考察中说,自贸试验区根本上是为了推进转变政府职能。希望你们继续大胆闯、勇于创。昨天你们挂牌,今天我来为你们助力!
用开放倒逼内地融资成本降低
除了鼓励政府自我削权、壮士断腕,李克强还寄望自贸区成为新时期的新支点,用开放倒逼改革。
在兴业银行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支行,李克强要求金融机构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帮助他们爬坡过坎、渡过难关,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但他更看重的,则是对外开放形成的倒逼机制。
一位在此办理跨境金融业务的企业客户告诉总理,通过跨境金融业务向兴业银行香港分行贷款,利率只有2.8%,加上手续费,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4%,远低于国内的融资成本。显然,开放已经给自贸区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巨大红利。
李克强说,我们设立自贸区的初衷就是用开放倒逼改革。他强调,要通过开放跨境金融业务,倒逼内地融资成本真正降低。
坚定改革开放,顶住下行压力
可以说,李克强此次以自贸区为重点的考察,不仅继续彰显他一以贯之推动改革开放的理念,更透露出一层明确信号:中国经济要顶住下行压力,改革开放正是最具效力的良方。
李克强在考察中表示,我们财政、金融的工具箱里还有很多政策工具,但这只是一个方面。
我们还有一个工具箱里装不下的、更有魄力的工具,那就是改革开放!他说,改革会带来最大红利,开放会释放巨大活力。
事实上,在自贸区之外,李克强福州考察的其他行程,也贯穿着改革开放的明晰脉络。与部分台资企业负责人座谈期间,总理向台商明确表态:对台商优惠政策不会改变!给台商吃下一颗定心丸。
在厦门大学厦大时光书店与学生们交流时,李克强鼓励学生,既要读时新书籍,更要读古典、经典著作,这样才能积淀更深厚、视野更开阔。他到泉州还前往两家公司,考察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鼓励传统企业和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李克强福建之行的最后一个考察点,是福州三坊七巷的严复故居。
150余年前的先贤与刚刚挂牌一天的自贸区,两个颇具意味的场景在考察的一头一尾相互呼应,折射出总理此次考察行程的深意。(新京报)(记者 储思琮)
相关信息:

人民网北京
细察这一南一北的两次考察,一个关键词就是“改革”,尤其是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福建。正值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不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李克强在 福建首站是刚刚挂牌一天的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离开前则到拥有上百年历史的严复故居。如果说自贸区是改革探索的“试验田”,严复是“放眼看世界”先哲,这 一首一尾两个考察点传递出的信号意味清晰而富有深意,那就是“改革开放”。这不仅仅是李克强对东南一隅的寄望,而是对全国局势的通盘考量,如同他所强调的 那样,“改革会带来最大红利,开放会释放巨大活力”。
中国经济当前要顶住下行压力,保持平稳运行,不仅需要运用财政、金融的政策工具箱,更需要“更大魄力的改革开放”
从位于版图上首的吉林到东南沿海的福建,李克强总理的这两次考察间隔还不到半个月。期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GDP增幅7%的数字为近6年最低。
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李克强在一季度经济专家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工具箱’里还有不少政策工具,而最大的工具就是‘改革’。”
同样的表述在此次福建考察得到重申,而被称为“改革高地”的自贸区被寄予厚望。
总理说,“一照一号”将大大便利市场主体,也是商事制度改革“最硬的骨头”。“你们要当好改革的‘先行者’,推动全国年内实现‘一照一号’!”
从两年前力推上海自贸区成立,到自贸区再结“三硕果”,再到总理此次基层调研,李克强的考察足迹已经遍及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个自贸区。他在考察中 说,自贸试验区“根本上是为了推进转变政府职能”。“希望你们继续大胆闯、勇于创。昨天你们挂牌,今天我来为你们助力!”
“简政放权和对外开放相辅相成,两个‘轮子’要一起转。”
如同总理所说,简政放权和对外开放相辅相成,改革和开放这两个“轮子”要一起转。离开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的第二天,李克强来到兴业银行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 片区支行。一位企业客户告诉总理,在这里通过跨境金融业务向兴业银行香港分行贷款,加上手续费成本也不到4%。李克强说,设立自贸区的初衷就是用开放倒逼 改革。要通过开放跨境金融业务,倒逼内地融资成本降低。
此次福建考察,李克强从厦门到泉州又到福州,一连跑了三座城市。仔细分析他的行程和讲话,“改革开放”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脉络和线索。在厦门,他与部分台资企业负责人座谈期间,给台商吃下一颗“定心丸”:“对台商优惠政策不会改变!”。
在厦门大学“厦大时光”书店,李克强鼓励学生,既要读时新书籍,更要读古典、经典著作,这样才能“积淀更深厚、视野更开阔”。
在泉州李克强到访了一家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和进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企业,考察“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开展情况。
在考察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时,李克强说,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城市规划建设既要有开放意识,注入现代元素,还要保护好历史记忆,使城市在宜业宜居中充分体现优秀文化的传承。
“改革会带来最大红利,开放会释放巨大活力”
此行“点睛之笔”无疑是
而严复故居所在的福州市三坊七巷,被誉为“近代名人聚居地”,从这里走出过林则徐、沈葆桢、陈岱孙、冰心等大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李克强为何来到严复故居?“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李克强指出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
这番话在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的福建说出别有深意。李克强甚至追溯历史:“当年我们对外开放福州就是五口通商之一,还孕育出了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人!比如严复,今天我们站的这个地方就是他的家乡。”
先行先试、改革开放不仅仅是总理对福建的寄望。正如他所说“改革会带来最大红利,开放会释放巨大活力”的那样,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这是最好的良方。(信息来源:人民网)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