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投身美好安徽建设火热实践,用劳动创造,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劳动铸就中国梦
劳动竞赛,激发职工岗位建功活力
这是淮北市总工会举办的全市班组建设现场经验交流活动的一幕。我省各级工会广泛开展重点工程建设、挖潜增效、节能减排劳动竞赛,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岗位练兵、发明创造等职工技术进步活动,激发了广大职工创先争优建功立业的积极性。
在皖北煤电钱营孜矿机运事业部,由杨明利、邵明建、朱晓林3位劳模“领衔主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攻克各类技术疑难问题120个,“技术出诊”180余次,研制的折叠式地面十字轨道系统优化、猴车限位注油装置等创新项目,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和实用专利11项。
我省积极开展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共创建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376家,其中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4家、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20家,获专利1264项,取得经济效益19亿元。
去年,我省首次开展“安徽省十大带徒名师”评选,进一步深化名师带徒、师徒结对、老工人献绝招等活动,多途径多方式推动职工技能提升。全省职工实现技术革新、技术攻关7.71万余项,实现发明创造1.66万项,提出合理化建议41.61万条。
“通过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也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创新创造潜力。”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冯建平对劳动竞赛的收获颇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公司的吡啶碱项目,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产品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各级工会拓展劳动竞赛领域。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劳动竞赛,参赛企业16余万家,参赛职工400余万人次。历时8个月的安徽省首届职工技术比武运动会成功举办,174个行业(工种)、200余万人次参赛,为全省千万职工岗位建功插上腾飞的翅膀。
权益维护,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去年5月29日,省职工维权法律顾问团在合肥揭牌,该顾问团下设工作站,建立律师定期值班制度,旨在为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困难职工、农民工、劳动模范及因依法开展工会工作而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工会工作者,免费提供法律援助,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职工维权法律顾问团,是推进工会依法维权工作专业化的重要举措。顾问团成立以来,动作不断,效果明显,开展多次普法活动,办理多起法律援助案件,不仅为职工挽回了经济损失,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 ”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省总工会把维护职工权益关口“前移”,用法律为职工撑起工会“保护伞”,从源头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完善劳动法律制度。
去年,省总工会推动出台了《安徽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并积极参与人大执法检查、政府监察、政协工会界别活动,开展《安徽省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办法》立法调研、《安徽省集体合同条例》实施情况执法调研和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专题调研。
签订专项集体合同,是工会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平等地进行协商,为工人争取工资待遇“话语权”。 2014年,各级工会以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为重点,签订集体合同5.22万份,覆盖企业7.84万家,同比分别增长13%和14%;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 同3.94万份,覆盖企业5.31万家,同比分别增长7%和12%,集体合同签订率和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分别达到80%和83.6%。
据了解,全省10.7万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覆盖单位14.35万家,10.76万家企(事)业单位实行了厂务公开,覆盖单位14.37万家,建制率分别为91.01%和90.89%。
“工会工作很平凡也很重要,每一位为企业付出辛劳的职工,他们的权益都应该得到保障。 ”马鞍山市民营企业玉龙金属制品(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凌亮意说。该公司108名职工与企业之间因为劳动关系调整而引起纠纷,经过他一番合情合理的精心协调,最终被妥善化解。
我省各级工会积极推进劳动争议预防、预警、调处、法律援助一体化建设,主动参与协调劳动争议3509起,其中调解成功1569起。除此以外,去 年全年共组织专场招聘会319场,成功介绍就业14.77万人。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项行动,共清欠到位工资1.84亿元,涉及职工和农民工 1.47万人。
扶危解困,帮助困难职工改善生活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省总工会为1514名80岁以上的省部级劳模发放了总计近百万元的高龄补贴。去年,全省各级工会共筹集“两节”送温暖资金1.58亿元,走访慰问困难企业6814户,救助困难职工家庭19.7万户。
烈日炎炎下,各级工会深入基层一线,通过现场慰问、走访调研等方式,把“送清凉”活动与宣传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知识相结合,慰问高温下坚守生产岗位的劳动者。省总工会安排送清凉资金965万元,看望慰问职工130万人。
我省工会将“金秋助学”与“阳光就业”活动紧密结合,在对当年考上大专以上院校和在读大专以上院校的困难职工子女开展助学活动基础上,还对子女在读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初中、小学阶段的特困职工进行适当助学帮扶,并积极拓展助学载体,形成“助学、助业”一条龙服务,实现工会对困难职工子女助学助 业帮扶的全覆盖。
据了解,各级工会共筹集助学资金2821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子女1.27万名入学学习。各级工会开展“走进百家企业、培训万名职 工”活动,去年全年培训职工8.36万人,其中农民工1.67万人。新建工会帮扶站点682个,全省已建工会帮扶站点达2334个,争取人社部门公益性岗 位支持,帮扶站点新增大学生特岗267人。
爱心超市、爱心学校、爱心医院,各级工会创立“帮扶、救助、服务”三位一体帮扶工作模式的同时,不仅将帮扶工作“下移”,而且十分注重帮扶工作的“前移”,积极协助党委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我们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走访卢沟桥、观看‘复兴之路’展览,还走进了‘劳模大讲堂’聆听专题讲座,激发了我们为实现中国梦再立新功的劳动热情。 ”
各级工会按照党委和政府要求,切实为劳模办实事解难事,开展劳模疗休养工作,并向2855名生活困难省部级以上劳模发放低收入和特困帮扶金1640.8万元,大力营造尊重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社会氛围。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