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共筑精神家园

访问次数: 828                        发布时间:2015-07-22

[字体: ]

在文化强省的征程中,我省着力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深入推行文化惠民工程,走出了一条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径———

 

强基固本,共筑精神家园

 

 

 

文化阵地:从建起来转起来

  ——农民文化乐园为突破口,试点建设标准化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率先探索开展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着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走进六安市苏埠镇南楼村农民文化乐园,只见尹如云和姐妹们踏着《小苹果》的欢快节拍,齐跳广场舞;王怀俊、周增儒等农民画家互相切磋技艺,自得 其乐;何龙福、管贤兵两位农民音乐家二胡拉得没话说,偶尔还上台露一手……一日三餐、麻将掼蛋吃饱三顿饭,再到乐园转,农民文化乐园正改变着 我省村民的生活习惯,成为他们新的精神家园。

  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编织一张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现代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2013年以来,我省以农民文化乐园为突破口,试点建设标准化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率先开展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探索和实践。

  上网、下棋、读书、议事……在金寨县南溪镇门前村,一座由当地周家老屋翻新建设的小型徽派建筑群,同样成了当地百姓劳作之余最喜爱的去处。作为全省首个农民文化乐园,周家老屋启用一年多时间以来,成为村民文化娱乐的活动阵地和群众智慧碰撞的村庄客厅。两年来,以周家老屋为样板,金寨县已建成标准化农民文化乐园13个。

  墙上展什么、室内摆什么、群众看什么、进园干什么,都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六安市委副书记、金寨县委书记潘东旭介绍。按需点菜、群众下单,农 民文化乐园从群众需求出发,提供每个中心村一年至少看一场大戏等8项标准服务;在功能定位上,按照一场、两堂、三室、四墙的标准要求建设。乐园一般 放在交通便捷、人口密集的中心村,方便四邻八乡的群众前来。选址上,以改扩建为主,不搞大拆大建,花小钱办大事、少花钱多办事,并统一配备1名专职、2名 兼职管理人员,让农民文化乐园转起来。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何颂冰表示。

  目前,我省已建成两批省级农民文化乐园100个,在建省级农民文化乐园200个,实现16市全覆盖;各地自行安排了257个试点,呈现出你追我 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根据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方案,到2020年,我省1970个中心村将全部建成农民文化乐园,届时文化乐园将遍布江淮大地,点亮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文明上网:从重管理善引导

  ——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新媒体集团,建强政务微博微信自主发声平台,构建移动互联网采编发齐备的话语权,抢占网络文化主阵地,传播网上舆论正能量

  现代社会,网络无所不在。为抢占网络文化主阵地,近年来,我省瞄准网络舆论强这一目标,加强网上健康向上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努力增强网络文化软实力。

  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连日来,省城合肥的校园里,上万名大中小学生纷纷签名,立志当新一代中国好网民。安徽新媒体集团先后走进合肥学院、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屯溪路小学、合肥朝霞小学等学校,举行弘扬核心价值观,争 做四有好网民主题签名活动。

  大学时间自由,一些同学沉迷网络、浏览不健康网页,而争做四有好网民活动,能让我们正确认识网络,养成文明上网好习惯。合肥师范学院商 务英语专业郑珏同学说。很多小学生用电脑、手机上网,但对网络安全知识一点不了解。合肥朝霞小学洪汐沅同学认为,主题签名活动可以帮助同学了解网络安全知识,让网络为学习、生活服务。

  净化网络环境、引导文明上网。今年以来,护苗2015·网上行动集中清理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残酷、迷信等有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信息, 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第二届安徽网络安全宣传周,以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为主题,举办网络安全知识讲座、网络安全进课堂等 系列活动。作为全国文明城市,马鞍山花山区东苑社区积极创建文明上网先进社区,社区与辖区内经营性网吧、网咖、书店签订共建协议;社区20余名义务网 吧监督员,不定期对网吧进行巡查。

  从重管理善引导,我省开通政务微博安徽发布,建强政务微博微信自主发声平台,安徽微博发布厅成员已达134个,实现了两个舆论场同频共振;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新媒体集团,整合41家手机报为一省一报一平台,推出中安新闻移动客户端,构建起移动互联网采编发齐备的话语权。安徽新媒体集团暨中安在线打造的宛新平网上评论,主动及时发出客观、理性、建设性声音,唱响了网上主旋律,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文化惠民:从跟得上多样化

  ——统筹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相继纳入全省民生工程大盘子,为国家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提供了生动样本

  图书借阅,一馆办证、通借通还”“县级总馆、乡镇分馆基本藏书参与流动借阅”……这样的文化惠民举措,让繁昌县繁阳镇爱阅读的王大爷乐开了 怀。两年前,繁昌县试点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立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农家书屋为服务点的县域图书资源建设、流通、服务网络,繁昌县图书馆10万余册藏书,从此在了田间地头。

  今年,我省将在62个县()全面开展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每年县级总馆配送到每个乡镇分馆的图书不少于500册,其中新书不少于 50%省文化厅社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就是要提高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和图书资源利用率,更好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近年来,我省不断擦亮文化服务品牌,统筹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等文化惠 民工程相继纳入全省民生工程大盘子,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从跟得上多样化,为国家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提供了生动样本。

  在文化惠民时代,政府提供多少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的核心内容。在家门口看名角演出、听专家讲座,每村每年1场正规文艺演出、每月 1部精彩电影,我省各地的农民文化乐园服务内容逐步走向标准化。省文化厅开展的百馆()千村文化结对活动,以各级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主,与100个农民文化乐园试点村、1296个美好乡村中心村结成帮扶对子,采取示范服务、业务培训、现场观摩、交流学习等形式,定期送演出、送讲座、送展览、送培训,推动文化馆()资源服务向农村流转,文艺演出、辅导活动向农民推送。

  文化离不开根,只有培育造血功能,深耕基层文化,真正让群众唱主角,文化才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近年来,我省启动群众文化辅导双千百 工程,即培养发展2000个群众文化辅导点、8000名群众文化辅导员,100个示范点、100个优秀辅导员,10个优秀创意项目、10个优秀服务团 队,一批有时间、有热情、有技能、有文化情结的文化志愿者,成为群众文化辅导的骨干力量。文化的种子正在广袤的江淮大地上开花结果。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