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做的普及和传播科学文化的工作,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了解,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最基础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的不是某个人,不是某个历史事件,而是科学技术! ” ——钱斌
在合肥工业大学,有一位老师叫钱斌,他曾登上央视的《百家讲坛》讲述《梦溪笔谈》,成为《百家讲坛》首位讲述科技史书的安徽学者。安徽商报记者 了解到,目前,
[神探确实牛]
“大宋提刑官”写了一本教科书
“他是世界法医鼻祖,却在史书上籍籍无名;他明明是一位儒生,却战功显赫;他写了一本书,为后世官员断案指明了方向,也影响中国法律文化达六百年之久。”研究科技史的
“办案大全”成当时“世界名著”
当时,这本畅销书《洗冤集录》有多火?钱斌讲了一个趣事——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英国剑桥大学有一位叫嘉尔斯的教授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他发现官府里审案官员的文案上都摆着《洗冤集录》,官员告诉他,这是一本“办案大全”。
嘉尔斯了解到,这本书记载了当时官员断案时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几乎所有的法医知识和技术。借助这本书,官员们可以对伤者进行伤情鉴定;如果死者皮 肉腐化,只剩白骨,官员们也可以发现骨伤,推断死者的死因;甚至死者尸骨无存了,官员们依然可以用书上记载的方法,勘破案情,揭示真相。
“很快,这本书被多位学者翻译成不同的西方文字,让西方人见识到了在显微镜和解剖术发明之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医学。《洗冤集录》也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钱斌说。
[神探也有错]
关于人体骨骼宋慈错得有点离谱
这本《洗冤集录》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写就的,他定名叫《洗冤集录》,钱斌说,当然,作为一代“法医鼻祖”,宋慈不仅仅“集录”古籍,也有自己全新的东西,只不过受到当时的局限,书中也有不少错误。
比如,《洗冤集录》有将近两节的篇幅详细描述了人体骨骼结构,还配有插图。说到人的骨骼,宋慈当时就认为“人有三百六十五节,按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这当然是不正确的。古人因为科技水平和世俗观念的影响,不能进行人体解剖,所以这个错误一直延续到近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才纠正过来。现在大家都知道,人全身的骨骼一共是206块,宋慈错得有点离谱。
关于滴骨认亲如今看来只能呵呵
“滴血认亲”是电视剧中常见的桥段,钱斌说,实际上古人最早用的是“滴骨认亲”的办法,对其具体操作方法的介绍,则是来自于宋慈的《洗冤集录》 ——检滴骨亲法:谓如某甲是父或母,有骸骨在,某乙来认亲生男或女,何以验之?试令某乙就身刺一两点血滴骸骨上,是亲生则血沁入骨内,否则不入。俗云“滴 骨亲”盖谓此也。“我们从《洗冤集录》的内容来看,宋慈很可能做过这样的亲子鉴定,很可能还取得了成功,否则他不会把这个方法记载下来。不过,
钱斌评宋慈《洗冤集录》
“尽管有一些内容‘不靠谱’,但并不妨碍宋慈写就的《洗冤集录》是一本了不起的书,这本书不仅开创了一门新的学问,还拯救了无数遭受冤屈的人,而且对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乃至周边许多国家的法律文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宋慈与安徽渊源
“宋慈的‘师祖’是祖籍徽州府婺源县的南宋大思想家朱熹! ”钱斌介绍说,“朱熹晚年在宋慈的家乡建阳创立了考亭书院,培养出不少高徒,朱熹去世时宋慈15岁,他有没有得到朱熹亲传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他的老师是朱熹的学生吴雉,因此可以算是朱熹的再传弟子。 ”
信息来源: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