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铛”,
韦秀奇,男,汉族,六安市裕安区人,1984年9月出生,2004年9月参加工作,2012年10月入党,大学本科学历。正如他的名字里面的“秀”字一样,给人第一印象是瘦小的脸庞架着钢丝圈眼镜,一副文静、秀气的感觉。在全省选派第六批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工作正式启动后,韦秀奇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提交申请,自愿服务基层,当时,他的女儿还不满3岁。2014年11月,韦秀奇怀着对农村和农民的深厚感情,正式入村任职。
肩负使命 尽职尽责
桃源河村位于诸佛庵镇西部,28平方公里,27个村民组,3016人,28户五保户,141户贫困户,1.6万亩毛竹,是典型的山区大村,贫穷落后村。为尽快打开工作局面,韦秀奇迅速转变工作角色,俯下身子从零开始学习。走访老党员、老村干、群众代表,与村民们促膝谈心,详细了解基层群众的期盼,细心探讨农村发展的方向,与村两委共同研究带领本村群众奔小康的道路。针对村内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毛竹资源,围绕“旅游强村、毛竹富民”的发展思路,制定了详细的三年发展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
桃源河村桃儿岭村民组与金寨接壤,平均海拔在
韦 秀奇到诸佛庵镇桃源河村的时候,正逢全镇打造“大别山第一竹海”旅游项目的开端,面对大好的机遇,他与村两委共同研究发展思路。亲自带领村两委翻山路越河沟,饿了就吃随身携带的干粮,渴了就捧把小溪的甘泉,实地考察峡谷河道的自然景观。经过不懈的努力,他走遍桃源河村的每一个角落,详细掌握了第一手的资 料。为能把桃源河推介出去,他多方学习旅游知识,多次把村内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与朋友进行交流,得到了朋友的支持和鼓励。今年7月,他和村两委再次把茅山瀑布群旅游规划向镇党委政府作了汇报,在得到支持后,他第一时间带领村两委向市、县有关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抗击洪灾 身先士卒
受第13号台风“苏迪罗”影响,
在接到台风预警后,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以“五保户”、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为重点,逐组逐户开展拉网式巡查,一方面科学宣传台风危害,耐心教授防灾自救的办法,另一方面告知群众村两委的防汛预案安排,稳定群众情绪,叮嘱群众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8月10时凌晨,桃源村雨势迅猛,村部门前的河流水位迅速上升。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险情,他和村书记蒋道国决定再次巡查,他们冒着大雨、敲着锣,叩开30多户村民的门,提醒他们时刻关注雨情水情,必要时要及时往后山安全地带撤离。就在这时,洪水快速漫过路面,道路已经成了河道。当他得知村部下游有5户群众被洪水围困,其中还有儿童时,他和村干部迅速跑去施救。可是,这时道路已经不通,韦秀奇带领村干部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翻过院墙将5户人家全部安全转移到村部,保障了他们的生命安全。当他们将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后,韦秀奇才发现自己停在村里大院的车子在洪水中不断的打着漩涡……洪水过后,群众动情地讲,如果不是韦书记和村干部敲着锣把我们叫醒,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敲的真是救命的锣啊!
洪 水过后,村里的河流改道,河坝垮塌,农电淹没、交通中断。韦书记的车子也在村部周边倒塌的废墟中找到了。面对如此惨状,蒋道国书记痛心的说:“十年的心血付之东流,一夜之间什么都没有了。”看着老泪纵横的蒋道国,韦秀奇给他打气到:“家园毁了我们可以重建,今后我与你们共进退,桃源河村面貌什么时候焕然一 新了我什么时候回去!”灾情过后,韦秀奇最担心的还是群众的生命安全,面对道路被冲毁,顾不上自己连续3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他又带领村干部在没有道路的情况下,步行进门入户核查灾情,最远一次走了有20多公里。“一天下来,两只脚虽然都磨破了,不过我还是很欣慰,因为我们村没有发现人员伤亡。”韦秀奇长长舒了一口气。面对灾情,这位秀气的下派书记又显得那么的刚强。
在 村工作期间,韦秀奇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选派干部,一位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一位秀里带刚的小伙,始终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捍卫誓言、坚守岗位、彰显作为。在整个抗洪救灾过程中,他日夜奋战在抗洪抢险的“火线”上,哪里有险情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受灾群众他就忙碌在哪里,有力保护 了全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抢险救灾到灾后重建,“一定要确保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他说的最多的话,“一定要帮助村民恢复生产生活”是他想的最多的事。灾情过后,群众看到瘦小清秀的韦书记为了让受灾群众早日恢复生产生活,继续在灾后恢复重建一线上奔波忙碌着,挥洒着青春的汗水。
韦秀奇,这位秀里带钢的小伙就像一颗螺丝钉,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严三实”,弘扬沈浩精神,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对群众的赤子之心、公仆之责、鱼水之情,注解了“为人民服务”的党性宗旨。(六安市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