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国家级综合保税区获批 为全省第二个“国字号”保税区

访问次数: 746                        发布时间:2015-09-17

[字体: ]

记者916从芜湖海关获悉,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同意芜湖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综合保税区,这是我省继合肥综合保税区后又一家国家级综合保税区获批。芜湖综合保税区将作为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实现皖江地区深度参与长三角分工协作,提升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综合保税区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先行试验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执行保税港区税收和外汇政策,集保税区、出口 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可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等业务,也是目前我国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和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之一。芜湖综合保税区源自芜湖出口加工区,目前共占地2.17平方公里,入驻有仓储物流、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23家各类企业。为推动出口加工区转型升 级,芜湖市实行区港联动战略,促进芜湖港与加工区携手发展,参与长江经济带竞争合作,促进各项业务指标持续增长。今年1月至7月,该区进出口额突破5 亿美元,同比增长34.8%,跃居全国同类出口加工区第16位,较上年提升7个位次。

  综合保税区获批后,我们将集中力量配合做好封关运行前各项准备工作,提供政策引导,加大综保区功能的政策宣传力度,配合地方政府开展招商引资,吸引优质企业进驻。芜湖海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做好上海自贸区海关创新监管制度的复制推广工作,对已复制推广的集中申报、无纸化通过、融资租赁等7项创新监管制度做好跟踪 评估,确保政策落地,让区内企业充分享受到改革红利。

 

 

     相关信息:

 

合肥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系安徽首个综合保税区

 

 

 

2015629,海关工作人员对合肥综合保税区第一批申报海关的货物——京东方8.5代线偏光片进行查验并为其办理通关业务。当日,安徽省首个综合保税区——合肥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将着力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际贸易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进口商品展销中心。

  据了解,合肥综合保税区选址于该市新站区核心地段,规划用地2.6平方公里,拓展区及配套项目规划用地2平方公里。入驻园区的企业可享受税收、海关监管、检验检疫、加工贸易等多项优惠政策。

  目前,合肥综合保税区已签约项目5个,在谈项目5个。其中,总投资135亿元人民币的12英寸晶圆生产基地项目已签订投资备忘录,计划三季度开工。此外,徽商银行数据中心项目、驱动IC封装测试生产基地项目等已签订合作协议。

  据悉,正在规划建设的合肥综合保税区二期项目,包括8栋标准化厂房、4栋仓库(含冷库),以及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和综合业务大楼,其中标准化厂房和仓库计划近期开工建设,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正在进行深化设计。

  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有关规定对综合保税区进行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集 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的功能于一身,可以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综合中新网)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