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深水区改革:“低垂的果子”已摘完

访问次数: 762                        发布时间:2015-10-13

[字体: ]

向改革先锋表达敬意,不能仅仅从人格层面简单理解,更该承继他们身上的改革精神,保持坚定的改革意志,把尚未到位的改革坚决推到底

  109,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先生在北京病逝,各种悼念和回忆文章刷屏。仔细观察,激发起人们讨论热情的,不仅有对杜润生本人以及改革先锋的敬意,更有对当前改革进程的紧迫感。

  上世纪80年代,一首脍炙人口的老歌这样唱道: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如歌中所 咏,那个时代有一种令外国观察家很难理解的现象:国家刚从十年文革中走出,人们对未来抱有极大的信心,都有在改革大潮中一展身手的冲动。

  这就是改革开放带给中国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一种精气神。无数改革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杜润生们不拘一格用人才,让 年轻学者讲真话、做实事,让他们的思想和热情有效转化为建设性的具体政策;他们组织和建设起超越利益的研究机构,为改革的大利益建言献策,为改革的精气神鼓与呼。

  现在,我们依然需要这股改革的精气神。与30年前相比,今天的改革,是一场深水区改革,不仅低垂的果子基本已经摘完,还需协调不同利益 之间的激烈博弈,每一点获得感都来之不易。同时,改革本身的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也越来越复杂,面临的国内国外挑战越来越大,各种困难和阻力不同以往。 中国改革在破冰之时,面对重重困难,杜润生曾提醒身边的同志要有再跨进一步的勇气,推动改革逐步铺展开来。从某种角度说,中国当前也处于这样的转型、并轨、换挡期,机会与挑战并存,必须激发起改革的活力和动力,拿出改革的勇气和智慧,下定决心、不畏阵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率先垂范下,反腐败、简 政放权、市场化改革等都呈现出强大的改革意志。今天我们纪念前辈,不能仅仅从人格层面简单理解,更该承继老一辈身上的改革精神,保持坚定的改革意志,把尚未到位的改革坚决推到底。

  今天的改革还亟须寻求灵活有效的策略。全面深化改革启动近两年,打破旧机制的、建立新机制的,都在紧张有序地布置、推进,但是创新发展模式的,在实践中要做到则不太容易。这主要是因为,每一项具体改革所处的条件、需要的资源、改革的复杂性和影响面都不同。就比如出租车改革中的专车问题,各地有各地的做法,不同部门之间的积极性也有不小差距。底线思维必须有,但如果不能维持一定的政策弹性,不能发现融合促进的实践办法,就无法最大利用改革红利,也很难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减小改革震荡

  几年前,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授给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杜润生领奖时说到: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经济学创造,我只是起到了理论调查和整理的作用,这个奖项应该颁给广大的中国农民。这是杜老的谦虚,但也讲出一个道理:改革的活力始终涌动在基层一线,改革的智慧蕴藏在人民群众中。改革需要实践者、创造者,也需要一大批勤于观察、善于总结、目光远大的学者。前者给改革开辟更大的空间,后者给创新贡献更多的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伟大 目标向我们招手,再创历史的机会正在眼前。追思改革前辈,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只有不断探索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开放,中国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光荣才会属于我们21世纪的新一辈。(曹鹏程)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