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胜利
日前,省纪委通报查处的6起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其中4起问题的主角都是村干部,他们或骗取国家涉农补贴资金、或侵吞村集体财产、或利用权力受贿。正风反腐的实践一再提醒我们:再小的权力也要关进制度的笼子。
“别拿村长不当干部”,一句调侃式的电视剧台词道出了村干部权力真相,也折射出了部分小微权力运行实况。以前,村干部一直是“纪委够不着、群众管不了”的特殊群体,少数人一有权就任性,“我的村子我做主”。还有许多小微权力因其小,容易被监管“遗漏”,也容易成为侵害群众利益的工具,“小官大贪”“科长经济”就是例证。
小微权力常常位于权力行使的终端,一头连着政策,一头连着群众。小微权力上连政策,一旦“出轨”就会破坏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小微权力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其“出轨”带给群众的痛感更直接、更强烈。正如群众所言,“老虎”离得太远,但“苍蝇”每天扑面,“苍蝇”之害甚于“老虎”。
小微权力“出轨”,是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的“病灶”之一。当前,我省正在开展“强化正风肃纪、认真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清除这个“病灶”,正是专项行动的题中之义。
防止小微权力“出轨”,要摸清小微权力“底细”,制定好小微权力运行“说明书”,让干部掌握权力界限,心中有戒;公开权力运行流程,使群众能够对小微权力运行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让干部明白权力束缚,头悬警钟。权力对应责任,权力明晰了,为民服务的责任也突出了,小微权力运行也就更规范了。
把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只是第一步。还要不断完善制度,把笼子扎紧扎密,让小微权力无隙可逃;加强系统设计,建立起制度体系,保障笼子牢不可破。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