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坐着喊穷"不如"站着编笆"

访问次数: 1554                        发布时间:2015-12-14

[字体: ]

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讲了一则真实故事:去年深入大别山区驻村走访发现,一些村民采毛竹编竹笆,靠双手摆脱了贫困;但同一条山沟里,也有少数人“坐着喊穷”,对贫困束手无策。 “坐着喊穷”不如“站着编笆”,这句朴实的话蕴含深刻哲理。

  少数人“坐着喊穷”是懒汉思想的外在表现。有的人穷志短,不是向上伸手,就是怨天尤人,没有摆脱贫困的志气;有的“安贫乐道”,只求生活过得去,不求日子过得好,没有勤劳致富的追求。思想上的贫困比贫困本身更可怕,它容易使人失去斗志,变成“扶不起的阿斗”。

  少数人“坐着喊穷”也暴露了传统扶贫方式的深层问题。有的扶贫浮在面上,只见项目不见人,只扶贫不扶志;有的扶贫只靠外力,只“输血”不“造血”,只治标不治本。这种粗放的扶贫方式助长了“等靠要”思想,陷入了“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

  “坐着喊穷”不如“站着编笆”。这句话启示我们,只有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扶贫必先扶志,扶贫难在扶志。实践中,要牢固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正确观念,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样才能激发“穷则思变”的顽强斗志,释放改天换地的磅礴动力。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