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划调整为他们带来的实际变化

访问次数: 3020                        发布时间:2016-01-06

[字体: ]

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对我省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安庆市枞阳县划归铜陵市管辖。一夜之间连接安庆、铜陵两地的铜陵长江大桥成了城中桥,昨天下 午,记者从铜陵市有关部门获悉,18零时起,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将对枞阳(H5)和铜陵(G)号牌的7座以下(7)本地小型客车实行免费通行政 策。过桥费由铜陵市财政全额补贴。

  铜陵长江大桥是安徽省境内400公里长江上的第一座跨江公路大桥,按现行标准,七座以下小型客车过桥费为20元,两地群众往返一趟就需要40 元。如今枞阳划归铜陵市管辖,铜陵长江大桥便成了铜陵市的城中桥。据了解,为了解决两地群众往来的过桥费问题,铜陵市决定,从本月8日零时起,对本地 7座以下(7)小型客车通过铜陵长江大桥实行免费通行政策。费用由铜陵市财政全额补贴。

  此次免费通行政策的涵盖范围包括皖G牌照及枞阳牌照(H5)7座以下(7)小型客车,铜陵大桥收费站将对各类过往车辆实行一车一杆,悬挂 皖G牌照的小型客车在通过收费道口时经确认后即可免费通行,悬挂枞阳牌照的小型客车则需出示枞阳县公安局颁发的临时通行证,经收费工作人员确认后方可享受免费通行政策。据了解,这一块一年将能为两地车主节省约3000万元。

  另外,记者获悉铜陵市还决定从8日起施行枞阳籍机动车换铜陵牌照的6个月的过渡期,其间申请换牌将免去115元的换牌费用。

  淮南打造山水人文旅游走廊 八公山旅游区合二为一

  寿县划归淮南市管辖尘埃落定,记者昨从淮南市相关部门获悉,群众关心的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对接中。

  多年以来,八公山风景名胜区因分属淮南、六安两市管辖,旅游发展的规划、步骤、措施不统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发展,寿县划归淮南后,八公 山景区将成为一个整体,淮南市将以八公山、寿县古城为依托,科学合理规划,打造山水人文旅游走廊,在此基础上推介淮南楚文化、豆腐文化等重要城市名片,当地群众也将在旅游业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寿县不光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沿淮粮食生产大县,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这次整体划归淮南市,使淮南市的区域面积增加一倍,成为淮南这个传统工业城市的有益补充。

  淮南市委书记沈强表示,这次区划调整,有利于淮南城市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培育壮大中心城市;有利于发挥城市辐射作用,促进城乡区域协 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城乡居民生活,使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可以发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作用,积聚更多的城市资源和工业资源,与寿县丰富的山水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农副产品资源进行充分融合,抓住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和振兴发展战略实施的机遇,优化沿淮产业和城镇布局,加速工业化、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据了解,淮南市将在131日前基本完成接收工作,寿县将在淮南市的统一部署下,重新拟定县级十三五规划。交接期间,将把人员安置和群众权益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确保工资调整、交通、通讯、医疗、社保等各项工作及时衔接。

 

相关信息:

 

安徽单县地级市减少背后:工矿业城市吃下新土地

 

安徽此前的四个单县地级市:铜陵、淮南、马鞍山、淮北,皆依矿而建,一众典型的工矿业城市。

  在全国数百个地级市中,辖区内仅有一个县(县级市)的地级市并不多见。近期安徽铜陵、淮南的行政区划调整后,单县地级市进一步减少。

  14日晚间,安徽官方媒体发布消息称,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安庆市、铜陵市、淮南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将安庆市枞阳县划归铜陵市管辖,撤销铜陵市铜官山区、狮子山区,设立铜陵市铜官区;撤销铜陵县,设立铜陵市义安区;

  将六安市寿县划归淮南市管辖。

  单县,意味着土地和人口。对于部分陷入发展瓶颈的地级市而言,单县现象的消除并不是撤县设区所致,其背后实质是市一级的区域扩张。

  值得一提的是,单县格局的产生与延续蕴含着内在逻辑。安徽此前的四个单县地级市:铜陵、淮南、马鞍山、淮北,皆依矿而建,一众典型的工矿业城市。

  人口、土地成单县地级市发展制约因素

  国务院于201512月批复同意将六安市寿县划归淮南市管辖。

  寿县划出前,六安市总面积达17976平方公里,居安徽全省第一。总人口720.5万人,居全省第二。

  与六安全省第一的国土面积相比,淮南显得太小,其总面积甚至不如刚划入的寿县大。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之滨,1950年建市,下辖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5个市辖区,凤台县和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共7个县级行政区。全市总面积2585平方公里,201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43.3万人。

  寿县从六安划归淮南后,淮南市辖面积扩张了一倍多,达5571平方公里,人口也增至380万。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区域经济学家徐逢贤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安徽省的经济一直处于全国的中下水平,政府为了让经济快速发展,就要调整产业结构,这首先需要从调整行政区划方面入手。

  他以寿县划归淮南为例:淮南市面积和人口都有大幅度增长,但这不是目的。淮南市本身就是以煤矿产业为主,地区经济比较富裕,但六安市就相比差些。六安地处山区,有矿产资源,但缺乏深加工链条式产业,淮南市有雄厚的产业模式,寿县的资源就可以在淮南进行深加工,实现GDP的增长。

  徐逢贤认为,安庆划枞阳县到铜陵,其目的也是一样。

  今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安庆市枞阳县划归邻近的铜陵市管辖。从面积和人口上看,枞阳和寿县两地变更行政区属的原因相似。

  铜陵虽是一个地级市,但此前仅辖一县三区、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人口74万。地狭人少,一直是铜陵做大做强的长期制约因素。与之对照的是,安庆辖11个县市区,并代管皖河农场。全市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2013年全市户籍总人口620万人。

  枞阳县划归铜陵后,铜陵市辖面积增长了一倍多,达3000平方公里,人口达170万。

  从经济指标来看,两次区划调整的背后亦有共通之处。

  公开资料显示,700多万人口的六安市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为(GDP)1086.3亿元,财政收入142.1亿元。200多万人口的淮南市2014年全年生产总值为(GDP)789.3亿元,全年财政收入125.8亿元。

  近些年,铜陵也在不少指标上已经把安庆在了身后。

  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铜陵GDP总量虽仍不足安庆的一半,但其人均GDP却已超过安庆的3倍,位列安徽全省第一。

  在201510月批复同意将安庆市枞阳县划归邻近的铜陵市管辖后,国务院201512月又批复同意撤销铜陵县,设立铜陵市义安区,以原铜陵县的行政区域为义安区的行政区域。

  经过此轮连续调整,铜陵市一县三区、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格局虽然没变,但人口基数和土地面积已经有成倍增长。

  铜陵、淮南区划几经变更最终摆脱单县命运

  值得一提的是,铜陵、淮南皆为矿业城市,两座城市的兴起分别与铜和煤炭密切相关,在城市设立之初,辖区面积都不大。

  铜陵因铜得名、以铜而兴,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为建国后新兴工业城市。官方资料显示,新中国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铜陵县的铜官山矿区的基础上成立铜官山市,属省直辖。1958年,撤销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将铜官山市改名为铜陵市。

  其后,铜陵的行政区划几经变更,一直摇摆不定,曾改属安庆专区,也曾被改为铜陵特区,实行政企合一,为省直辖。

  19711211,经国务院批准,改铜陵特区为铜陵市,属省直辖。197431,铜陵县由原属池州地区划归铜陵市辖。

  也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铜陵的区域才暂时尘埃落定,确立了目前的区划设置。

  和铜陵一样,淮南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其被誉为中国能源之都、华东工业粮仓,前身是淮南煤矿。

  1949118淮南解放后,中共中央华东局当年3月决定在淮南三镇的基础上设立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4月,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改设为淮南矿区。19509月,建县级淮南市,之后的19526月,建立省辖淮南市。

  19771月,凤台县从安徽阜阳专区划入,淮南拥有了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辖县。

  淮南市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煤炭开采而壮大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淮南城市人口就达到四五十万人,到了80年代,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到到六七十万人,并于21世纪初突破100万。

  淮南曾在2004年进行过一轮小型的区域扩张。

  20047月,原属合肥市长丰县的孔店乡、三和乡、曹庵镇、史院乡、孤堆乡、杨公镇、孙庙乡分别划入淮南市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

  目前,淮南市5个市辖区面积共计1600多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70万。

  安徽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孙自铎对澎湃新闻表示,六安的寿县、安庆的枞阳分别划到淮南、铜陵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历史上往来的以较多,文化、风俗习惯比较接近,行政区划调整后必然会发生产业结构的调整。

  马鞍山区域扩张后提跨江发展历史机遇

  而在此次枞阳划归铜陵、寿县划归淮南前,安徽省单县地级市区域扩张的典型是马鞍山。

  马鞍山是新兴的钢铁工业城市。自1956年在马鞍山矿区的基础上设立城市后,马鞍山又经过1983年、2001年和2011年三次大的区划调整,形成了目前33区行政格局。

  而在2011年之前,马鞍山辖区内仅有当涂一县。随着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发展受到限制。

  20118月,安徽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将地级市巢湖拆分,原属巢湖的含山、和县划给马鞍山市,马鞍山一次新增近百万人口,市辖面积也增加了一倍多。

  在当地政府看来,这是马鞍山的历史机遇

  马鞍山市政府称,我市告别偏江一隅腾挪局促窘境,由滨江城市转型为拥江城市,形成一江两岸发展格局,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明显增强,实现了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统筹安排生产力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

  20124月,马鞍山市城乡规划局召开了市主城区总体规划方案论证会,关于主城区规划,《方案》明确要按照组团式、网格化、田园城市的发展模式,做大环抱长江的主城区,加快副城区建设。主城区的空间结构为一心两翼(),组团布局,拥江发展

  2016年年初,《马鞍山日报》刊文介绍,区划调整后,马鞍山市高度重视东西两岸联动,优化生产力布局,构建完备的产业体系,加快资源联动开发和产业互补发展。到2013年底,行政区划调整仅仅三年的含山、和县发展呈现加速度,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均超过两位数,大部分经济指标实现倍增。

  安徽目前仅剩下淮北唯一一个单县地级市

  在枞阳从安庆划归铜陵后,位于皖北、因煤建市的淮北成了安徽区域面积最小的单县地级市

  淮北下辖杜集、相山、烈山3区以及濉溪一县,面积达2741平方公里,人口215.3万人,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为(GDP)747.5亿元。

  而在网络上,已经传出将宿州市下辖的萧县、砀山二县划入淮北的呼声。

  20158月,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发布《十二五时期安徽区域经济格局变动分析》的报告,其在对优化全省区域经济格局的对策建议中指出,建议将萧县和砀山划入淮北行政区划,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极,以推进淮北、宿州一体化发展。

  与安徽单县地级市不断变动不同,同是矿业城市出身的单县地级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甘肃省金昌市暂未出现区划调整的消息。

  不过,与安徽这4地少人多的矿业城市不同,石嘴山和金昌还未面临相关压力。

  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北部的,号称塞上煤城,以生产无烟煤而闻名中外。

  1956年,国家决定大规模开发石嘴山丰富的煤炭资源。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报请国务院撤县(惠农县)建市,后于19601月设立石嘴山市。

  目前,石嘴山市总面积达5310平方公里,人口74.16万,下辖两区、一县和一个经济开发区。

  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金昌缘矿兴企、因企设市,因盛产镍被誉为祖国的镍都。公开资料显示,金昌市下辖金川区和永川县,总面积8896平方公里,人口46万人。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