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深化医改“临床路径”何以在县级医院“突围”?

访问次数: 1140                        发布时间:2016-02-01

[字体: ]

同一种病,不同医院、不同医生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患者不解,一些医患纠纷由此产生。2010年起,我省曾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以化解这种局面,但进展缓慢。然而,记者近日在全省首批6临床路径试点县级医院之一的太和县医院采访时发现,这项一度遭遇搁浅的制度,在这家基层医院开展得有声有色。

  搁浅多年,为何在基层医院推行有力?

  ——规范诊疗行为,最大化地利用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如今已被诸多发达国家采用。所谓临床路径,是相对于医院普遍施行的传统路径而言的,它通过对一个病种制定一套标准化的诊疗模式,遵循相对规范的流程,从而实现同病同治实施临床路径,能加强医院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加强临床治疗风险控制,在保证医疗质量前提下,缩短患者住院周期,降低医疗费用。省卫计委主任于德志说。

  早在2008年,我国部分城市就开始试点临床路径。 2010年,全省曾确定62家临床路径试点医院。20149月,我省在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宁国、太和等6家县级公立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

  呼声大,响应热度却一度不高,原因何在?临床路径就是一把手工程,院长不重视,很难推下去。担心医院收入减少,是院长最大的顾虑。太和县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唐廷玺说。让他狠下心实施临床路径的动力,源于对当前医患关系的思考,常接到亲友电话,叮嘱我别给某个病人乱用药、乱检查。医生如此失信于患者,令人痛心。要改变,实施临床路径是好办法。在他看来,临床路径管理并非诊疗方式的改变,而是医院管理模式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太和县医院20149月起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到2015年,全院已有123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较2014年同期,2015年出院患者增加5%,平均住院日降低0.9天,出院患者次均费用降低12.4%医院总收入确实有所减少,但由于提升了工作效率,狠抓管理降低运行成本,医院毛收入反而增加7.98%唐廷玺说。

  临床路径更适合于县级医院。业内专家表示,在分级诊疗中,大医院应该定位于救治上转的急危和疑难病症患者,而最基层的乡镇卫生院优质资源短缺,很难保证临床路径的正确实施。

  此外,医院信息化建设未及时跟进也是当年临床路径实施不顺利的重要原因。实行临床路径后,每位病人的检查、用药等要一一记录,我们为此全面更新信息化系统,建立工作模板,表单打钩的工作方式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量。唐廷玺说。以前收治一位新入院病人,各种医嘱和表单工作至少要40分钟,现在最多只要20分钟。太和县医院肝胆外科主治医师罗来福说。

  临床路径缘何受到基层患者认可?

  ——医生用啥药,每天做啥检查、花多少钱,患者不再两眼一抹黑

  127日上午,冬日阳光穿透病房的窗。 60多岁的朱元奎斜靠在太和县医院7楼肝胆外科病床上小憩。因患肝癌,他刚接受了介入手术治疗。 “24日中午住院,26日上午就做了手术。医生给看了治疗方案,吃什么药、花多少钱、住几天院,一清二楚。对于1.5万元左右的总费用,朱元奎很满意。而在实施临床路径前,治同样的病需要2万元左右。

  实施临床路径后,规范了医疗行为,有效控制过度检查和不合理用药现象,自然降低了医疗费用。太和县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张新亚说。与2014年相比,该科室住院患者次均费用下降17%,住院日缩短2.1天,术前准备日缩短0.6天。

  实行临床路径前,不同医生有不同诊疗方案,费用差距很大,患者问及费用多少、何时能出院等,护士也没法回答。这种两眼一抹黑的就医体验,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医院护理部主任张晓荣坦言。实行临床路径后,从医生、护士到患者本人,对每天的治疗计划都心中有数充分保障患者知情权,主动让其参与治疗过程,让他们病治得放心、钱花得安心,和谐医患关系才能真正建立。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李家龙认为。

  患者个体存在差异,统一诊疗方案会不会影响疗效?患者是否适合入径管理、入径后是手术还是保守治疗等全部由资深专家评估决定,病情复杂患者、疑难病症患者坚决不入径,治疗中如出现并发症等变异情况,会适时采取出径处理。张新亚说。在他所在科室,针对10个临床路径病种开发制定了16个治疗文本,即使是同种疾病患者,也会根据各自不同情况选择差异化规范治疗程序,力求实现最佳疗效。

  规范的诊疗方案、优化的诊疗流程和透明的诊疗过程,成为取得患者信任的有力武器。实施临床路径后,太和县医院的医患纠纷比实施前减少一半,在20151.37万例入径患者中,未发生一例医患纠纷。在当地,县域就诊率如今高达92%,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用药受限制、收入阳光化后,如何调动医生积极性?

  ——保证医护人员利益,严格奖惩制度,帮助提高业务能力

  难以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也是以往临床路径推广难的重要因素。采访中,省卫计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实施临床路径之初,一些医护人员也曾不理解。唐廷玺坦言。艰难中前行,首先要保证一线员工利益。为此,医院2015年职工福利支出新增1800万元,人员费用占全院业务支出比例高达34%,比上一年提高9.5个百分点。从20149月首批12个科室实施,到当年底所有科室全覆盖,只用了不到3个月。其背后,是一套严格的奖惩管理制度。对每一例入径患者,医院给200元奖励,每月一兑现。全院大会上,院长亲自发现金,做得好的科室有五六万元,做得差的只有五六百元。消化内科主任郭庆涛说。

  神经内科年轻的管床医生王伟笑言自己是临床路径的直接受益者:同样的病,资深专家和年轻医生用的是同样的诊疗方案,病人因此对我们这些小字辈儿没了偏见。重要的是,经过专家论证的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样板。

  对于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国家和省里制定的只是框架,具体细节要结合各地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下一步工作,唐廷玺信心满满。在该院,目前已概括总结出314个病种的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医院将其制定成册,成为每个科室的必备指南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我省当前医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试点结果证明,实施临床路径对于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治疗质量、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改善医患关系有积极意义。今年起,我省将有75家县级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每家医院实施病种数不少于50个,确保基层患者得到合理、高效、廉价治疗。于德志说。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