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1016件,审查立案986件,交91家承办单位办理。提案内容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积极为群众利益代言,彰显了广大政协委员履职为民的情怀。
情系民生 想群众之所想
一条条会议桌组成了“回”字形的会场,没有主席台,没有发言席,然而却不失激辩、不缺建议,伴随着互动……
政协委员和省卫计委、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就“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议题,面对面展开协商。作为2015年委员关注的焦点,有关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提案有30多件。在会议现场,委员们依次指出问题、提出对策。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当即回应:以开展综合医改试点为契机,着力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完善药品招标采购机制、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创新医保管理制度等方面探索创新,确保改一件、成一件、巩固一件。这郑重的承诺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就业是民生之本。去年4月至5月,针对“推进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省政协重点提案调研组先后赴滁州、亳州、芜湖三市调研。在随后的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委员们就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提出意见建议,省人社厅、教育厅、财政厅等单位认真听取后,分别研究实施了对扎根基层的毕业生增加工资、进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扩大“工学一体”就业就学试点;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残疾等影响平等就业的门槛等政策措施,收到了良好成效。
政协委员植根群众、心系百姓,浓浓的为民情怀可以用一组数据来体现:2015年委员提交的提案中,涉及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多达374件,接近提案总数的四成。有委员提出公积金政策不能“劫贫济富”,要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题调研后,决定降低贷款门槛、增加贷款贴息范围;针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提案,省公安厅制定有关文件,提请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这些提案“民”字当头,切实反映了民之所需、民之所盼,通过提案办理,帮助广大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
聚焦热点 献发展之良策
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2015年共有50余件提案涉及中小企业发展。省经信委积极吸收提案所提建议,采取多种政策鼓励民营经济创新,以“1+44”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为依托,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全省中小企业的服务淘宝,培育认定省小微企业基地30个、产业集群专业镇40个,有力促进了我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去年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年,政协委员在实地调研省内知名互联网金融平台后,针对互联网金融违法违规、从业资格、网络技术安全等问题提出建议。省政府金融办负责人高度重视,专门开展一系列调研座谈,并在省政协对口协商会上表态:“按照省政府要求,吸收有关提案建议,加快制定我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意见。 ”
2015年,省政协共有500余件提案聚焦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发展问题。有委员提出修建淮北—阜阳高速公路、绩溪—黄山快速通道的建议,省交通厅接受提案后,分别纳入“十三五”规划和省道网规划。
省农委也将“现代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化”等提案所提建议,吸纳到省农业五大示范行动中,为广大农民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
创新机制 求提案之实效
水之积也厚,则其负大舟也有力。一年来,省政协在健全完善提案办理协商新机制上蹄疾步稳,提案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我们始终高度重视与民生紧密相关的提案,坚持抓重点促一般。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负责人介绍说,“2015年,省委专门出台文件,健全提案办理协商机制。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两个提案办理协商活动,首次纳入了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制定的重点民主协商计划。省政协还将研究制定《提案办理协商办法》,进一步规范协商的流程,明确协商内涵。 ”
一年来,省政协极力打造“节节完善、环环相扣、动力传递、科学运转”的提案办理协商链条。邀请政协委员参加视察、调研、考察、座谈等活动,拓宽提案办理协商的内涵。在办理时,通过党政领导阅批、省政协主席领衔督办、专门委员会督办等多种方式,让提案办理协商看得见、摸得着。
省政协拓宽知情明政渠道,组织委员参加有关会议和调研视察活动,通报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部署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将重要文件和信息及时传送给委员。坚持党委、政府、政协三家办公厅联合交办、调研督办、考评等机制,在网上“晒”提案、“晾”答复,接受社会舆论监督,满足群众知情权,有效提升了提案质量和提案办理水平。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政协提案作用日益突出,提案工作在群众中的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