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的“拙”与墨子的“巧”

访问次数: 785                        发布时间:2016-02-19

[字体: ]

鲁班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能工巧匠。传说,鲁班曾经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鲁班因此洋洋自得,自以为至巧。然而,鲁班自认为的至巧,在墨子那里却没有得到认可,反而被墨子批评为拙劣无用。

  墨子对鲁班的批评载于《墨子·鲁问》:子之为鹊也,不如翟之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原来,墨子不是说鲁班的木鹊制作得不精巧,而是说鲁班的木鹊既不能拉车,也不能载重,对人没有什么用,因而是不是。鲁班听完,深受触动,后来一心为民着想,发明了许多实用的木制品,被后人誉为工匠之父

  当然,从纯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鲁班的木鹊并非没有科学价值,墨子的批评并不完全正确。然而,这一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却引人深思。比之于为官从政,就是其为功的价值取向当以利民为标准。利民的政绩方谓,不利于民的政绩则是

  为官一任,当然就要出政绩,但出什么样的政绩则大有分较。这些年来,一些地方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之所以为社会所诟病,就在于只在形式花样上做文章,只求驴粪蛋,表面光,意欲以之为求取一己升迁的敲门砖,实则于民无用,甚至劳民伤财。因此,为功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会出什么样的政绩。以利己为本,则往往会重面子轻里子,重眼前轻长远,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一些项目污染严重、破坏生态也照上不误,一些城市翻烧饼式的拆了建、建了拆也时有发生。以利民为本,则必计深远、谋周详,那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事,那些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实绩,从根本上说都是心里有百姓这把尺子。

  在去年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人民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是干事创业的价值标准,自当以百姓心为心,以人民利益为重。我们讲心中有民”“心中要始终装着老百姓,不是只在嘴上说说的,而是要用行动来检验,要以是否利民作为政绩的评价标准。百姓心中有杆秤,面对一些地方与民争利的做法、出洋相的项目,其虽声称为百姓造福,又如何能令百姓信服?

古人云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故明主治吏不治民。又云变民风易,变士风难;变士风易,变仕风难。仕风变,天下治矣。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强化为官从政的为民价值取向,用好百姓这把干事创业的尺子,让为己取巧钻营者靠边,让为民苦干实干者有位,则政治生态就会有根本性的好转

 

  《人民日报 》( 2016年02月18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