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透底”的血脉基因

访问次数: 764                        发布时间:2016-02-19

[字体: ]

红,炽烈而明媚,代表坚贞、热情、忠诚。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浅红与灰红,弃之我不取。当年,游览北京西山的陈毅以此抒发胸臆。而对于无数革命先烈来说,我取红透底恰是共同的价值抉择与生命写照。

  井冈山革命时期,红军中有一位著名的双枪女将22岁入党,美国作家史沫特莱称赞其在农民里无人不知,是不怕死的农民组织者。为掩护红四军军部撤离,在圳下战斗中她带领手枪排同敌人战斗,不幸受伤被俘。反动派见她是朱德的爱人,想方设法逼她投降,但她宁死不屈。她叫伍若兰,牺牲时年仅26岁。革命先烈我取红透底的背后,正是坚贞不二的信仰,让他们虽九死其犹未悔

  国共合作抗日,国民党特派观察员徐佛观在一次宴席上发现,共产党的将领每个人都是面黄肌瘦,萧克从颈延髓的地方,陷入很深,但是他们对情势的估计,比我们清楚得多。并且他们早已胸怀大志,当时是急忙展开建立太行山基地工作的。诚如斯言。共产党人我取红透底的背后,正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壮怀豪情,让他们甘愿以苦为乐、以艰砺志,更能横扫千军如卷席

  华北抗日根据地自开辟之日起,就处于日军反复扫荡之中,然而凶残的三光政策吓不倒抗日军民。冀中群众大车拉,小车推,扁担挑,趁着黑夜,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封锁沟,把粮食运到山区,聂荣臻时隔多年回忆起冀中群众送粮场面仍满怀感动。为什么老百姓愿意当八路军的后勤部,为什么共产党可以唤起工农千百万,答案就在共产党与人民同甘苦的鱼水情深、血肉情谊里。这正是共产党人我取红透底的根本动力,也是红色成为共产党人本色的根本所在。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深情地说,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并强调要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可以说,赤诚的信仰,高于天的理想,与民同甘苦的情怀,是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重要构成。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正是这红透底的红色基因,使斯诺眼里的共产党这支神奇的队伍,具有东方魔力上帝也征服不了。今天,红色传奇依然是我们干事创业的鲜活教科书,砥砺人生航向的最好营养剂。内心的潮湿必须对准阳光,这样的麦子才配得上一冬不发霉。让这透底的成为生命的本色,就有了打不垮的钢铁脊梁,就有了稳如山的精神底气。

  哲人有言:改变世界不需要魔法,只需要我们发挥出内在的力量。方此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面对前行路上的风险和挑战,与其说考验的是勇气与智慧,毋宁说考验的是理想与信念。从革命理想中感悟崇高,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我们就能激发为民造福、矢志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再多风吹浪打也能胜似闲庭信步

  高路入云端。据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词初创时,高路本为高树,毛泽东将改成了。一字之改,意蕴深长。共产党人的追求永无止境,奋斗永不停歇。赓续红透底的血脉基因,不畏浮云,击水中流,我们定能书写共产党人的新传奇。


  《 人民日报 》( 2016年02月19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