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的重要讲话,精辟阐述了关乎安徽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将对标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紧紧围绕落实“一大目标、五大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在全面冲刺全省第一方阵中闯出新路,不断创造经济社会发展新业绩,为安徽走在中部崛起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下好创新改革“先手棋”。蚌埠是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核心城市,担负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先试的重任。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在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中实施一批先行先试举措,加快形成一批科技、产业、改革成果。充分发挥驻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抓好科技成果转化,确保主要科技指标保持全省前列。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激励集聚机制,继续办好“江淮杯”工业设计大赛、蚌埠(皖北)人才合作对接会,以建设人才高地来打造创新高地。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扎实推进行政体制、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聚焦转型升级“主路径”。蚌埠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迫切需要通过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结构调整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为经济持续增长培育新动力。坚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调转促“486”行动计划,集中力量推进省级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和市级智能装备、生物制造、专用电子元器件发展基地建设,力争“十三五”末,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超过50%、45%,打造2个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3个至5个在省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基地。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重大机遇,聚焦“三环六轴三带”城市发展框架,持续推进“城中企”“城中市”“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力争今年在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中率先完成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走出一条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子,努力打造富有活力、和谐宜居、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强化项目建设“硬支撑”。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抓发展必须抓项目。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全面落实“四督四保”制度,集中力量在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领域,谋划和实施一批基础性、战略性、标志性、领军性的大项目、好项目,重点加快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台嘉电子级玻璃纤维、8.5代TFT玻璃基板、豪威科技电子白板、蚌五高速公路、蚌埠民航机场等项目建设进度,以项目的连续性保障发展的持续性。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发挥蚌埠保税物流中心、蚌埠港、徽商物流港等开放平台作用,争取铁路无水港进入铁路一类口岸、蚌埠港进入水运二类口岸,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龙头企业抓配套,利用存量抓嫁接,大力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努力把蚌埠打造成京沪线上的产业集聚高地。
打出降本增效“组合拳”。实体经济企业有活力,经济才能有持久发展动力。坚持以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为抓手,扎实做好政府权责清单优化升级试点、中介服务清单改革试点、商务综合执法试点工作,严格落实结构性减税、阶段性降低“五险一金”费率等减税降费政策,扩大中小企业转贷过桥资金、“税融通”、“政银担”等业务规模,切实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大力倡导和培育“工匠精神”,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通过内部挖潜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增强盈利能力,助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周春雨 作者系中共蚌埠市委书记)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