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纪律的高压线全天候“通电”

访问次数: 675                        发布时间:2016-06-12

[字体: ]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全面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池州市贵池区延伸监督触角,将八小时以外的表现纳入干部监督范围,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对进一步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行为,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与管理服务对象勾肩搭背、吃吃喝喝,出入高档娱乐场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家庭成员婚丧嫁娶时大摆宴席、借机敛财……从过去查处的一些领导干部违纪违规、滥用权力的案件看,问题虽然出在工作上,但往往可以追溯到社交圈、生活圈、家庭圈。盯紧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表现,既有助于消除监管盲区、强化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也有助于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实现抓早抓小抓预防。

  相较于工作领域,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难度更大。这主要是因为业余时间远离单位和组织,生活圈、社交圈涉及面广,行踪不可控,隐蔽性和复杂性较强。要实现有效监督,就必须找准着力点。在时机上,领导干部遇到职务升迁、逢年过节、乔迁新居、子女升学或家庭遇有婚丧嫁娶时,易于发生收受不当礼金等腐败现象。在场合上,高档餐饮和娱乐场所、高档会所等高消费场所,往往是腐败行为集中的重灾区。瞄准这些重要时期、重点场合,就能增强八小时以外监督的针对性,收事半功倍之效。

  监督方式的选择同样重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行为表现,其所居住的社区往往比所在单位更了解。应当充分发挥基层社区的作用,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考察和任前公示进社区、领导干部社区表现档案和干部监督信息员等制度,增加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表现的透明度。此外,还应加大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的力度,健全举报制度,适时、准确地公布监督举报的调查处理结果,提高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监督不能是没有牙齿的老虎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要取得实效,还必须强化结果运用。对违纪违法行为,必须依纪依法严惩不贷。对发现的问题苗头,要及时谈话提醒,防微杜渐。对查处的典型案件要及时通报,以案说法、以案明纪,引导党员干部受警醒、知敬畏、明底线。只有多层次、立体式的监督形成合力,才能使纪律这根高压线时时通电,使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也不可任性。(汪国梁)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