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壮哉,女排精神!

访问次数: 833                        发布时间:2016-08-22

[字体: ]

“女排精神,洪荒之力!”“中国女排一直是我心中的神!”“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一定是中国红”……当近10亿中国观众聚焦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当全世界华人瞩目这场意义远超体育竞赛的巅峰对决,一份久违的感动像闪电击中亿万观众,一股雄奇的力量穿越重洋,叩响每个中国人的心扉。

  中国女排再夺奥运冠军,让人忆起曾经的光辉岁月。35年前的冬日,女排姑娘首次荣获世界冠军。咚咚的“铁榔头”,敲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战鼓,提振了中国人的精气神。这支光荣的队伍不仅是竞技舞台上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更成为无数中国人的励志榜样。“三连冠”“五连冠”,在那个国门刚刚打开、人民呼唤精神力量的时代,中国女排以她们无畏的拼搏精神跨上巅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女排精神如同一面旗帜,让世人看到中国的集体主义、爱国精神、自强意志,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能创造怎样的奇迹。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价值标签。

  时光流转,世事沧桑。30多年来,女排姑娘有过成功登顶的荣耀与辉煌,也有过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但“跌的有多深,反弹就有多强”,正如主教练郎平所言:“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坚守为国争光的梦想,永葆求新求变的精气神,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专业素养提升实力,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这是新时代女排精神的丰富内涵所在、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启迪所在,也正是新长征路上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力追上时代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历史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今天的中国,时代正打开一幅全新的场景,冲顶更需要坚强的意志、精神的伟力。面对决胜全面小康的艰巨挑战,面对困难众多的经济新常态,我们依然要发扬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去解决众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去化解“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风险,去应对暮气日长、锐气渐消的挑战,为民族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动力。

  “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中国女排正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勇毅去拼搏去奋斗。今天,啃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头,涉过经济转型升级的险滩,都需要发扬女排精神,去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梦想化作风帆。

  壮哉,女排精神!加油,中华儿女!

相关链接:

她们一直坚守,我们始终坚信。35年,一起穿越激情燃烧的岁月

《人民日报》上的中国女排

时光流转,记忆闪亮。35年前,从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开始,《人民日报》就记录、见证了中国女排和国人一同走过的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1981年,《人民日报》首提“发扬女排精神,振兴中华”,之后又多次在头版刊登中国女排的报道。翻开《人民日报》的版面,回味中国女排在岁月深处发出的强音,感受当年的狂喜与昂扬,和今天的胜利一样,始终是激励国人奋发进取、为国争光的动力源泉,是民族精神中熠熠生辉的宝贵财富。

  19811116,日本大阪,中国女排七战七胜,最后一战32力克东道主日本队,第一次夺得世界杯冠军,站上世界之巅。1117的《人民日报》头版(图①)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庆祝女排姑娘夺冠。包括主教练袁伟民、队长孙晋芳在内的14名教练、队员上了光荣榜。在刊发的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人民日报》第一次提出“向女排姑娘学习,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扬女排精神,振兴中华”。之后,北京大学的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口号。

  此后一个时期,《人民日报》先后多次报道女排姑娘事迹和各行各业学习女排精神的做法。比如,19811118的头版头条,刊发了邓颖超、宋任穷在《体育报》刊文赞扬中国女排的报道,号召各行各业都要学习女排精神。1981125第四版刊发的报道《女排精神激励着亿万颗心》中提到,“截至1981124,中国女排收到贺信、贺电和各种纪念品达3万多件”。此外,《人民日报》还开设“学女排,见行动”的专栏,激励广大群众用女排精神去工作学习。

  1982年世锦赛女排再度夺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虽然在预赛中输给了美国队,但闯入决赛后以30战胜美国队,首夺奥运金牌。《人民日报》在89的头版头条由两位前方记者报道了这一历史性突破。

  1985年,中国女排又夺得世界杯冠军。1986年,在前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女排世锦赛上,中国女排88胜,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队伍。1986914,《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中国女排连续第五次夺冠。三年中,《人民日报》刊登的有关女排事迹和学习女排精神的报道超过500篇,在中华大地掀起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

  中国女排在1986年夺冠后陷入了低谷。2003年,在主教练陈忠和的率领下,再度崛起夺得世界杯冠军。随后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队一路艰辛,战胜强敌日本,半决赛险胜古巴,决赛对阵俄罗斯,在02落后情况下连扳三局,时隔20年在奥运会赛场夺魁。《人民日报》830的“奥运特刊”(图②)上,除了报道新闻外,还配发评论《把光荣写在共和国的旗帜上》,重提女排精神,鼓舞国人士气。

  作为中国女排的代表人物,人民日报对郎平也有过深度报道。20051129,《人民日报》在第十二版以“郎平,‘铁榔头’本色不改”(图③)为题,报道了郎平的近况,文中最后写到——郎平说:“我是作为一名职业教练接受这份工作的,无论是带中国队,带意大利队,还是带美国队,都是尽心尽责的。无论走到哪里,我时时刻刻记得,我是一名中国人。”2009914,《人民日报》在第十五版“体育,激情跨越六十年”栏目中,选取郎平作为新中国体育代表人物进行报道,标题是“郎平,从‘东南飞’到‘凤还巢’”。文中写道:“郎平是一个符号,她奋发向上、顽强拼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正是中国体育长盛不衰的生动注解;郎平也是一面镜子,她堪称传奇的人生经历,从多个维度折射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

  (本报记者  李长云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22 15 版))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22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