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1980年,17岁的秦翠英走上讲台,那时的她很难预料到,她这一站,就是一辈子。从小学到幼儿园,36年间,她多次放弃进城机会,用知识的雨露,帮助一批又一批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用亲情的温暖,弥补淮河平原留守儿童身上爱的缺失。
“干瘦的臂膀,圈住了每一个孤单的娃娃;慈爱的胸膛,温暖了淮北冷风中渴望父母拥抱的生命。”2015年,首届启功奖颁奖,安徽省固镇县任桥镇中心幼儿园清凉分园教师秦翠英,作为全国十位获此殊荣的教师之一,在中南海紫光阁,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接见。
获评启功奖,必备的一个条件是在县以下基础教育一线任教满30年,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为终身从事乡村教育的老师设置的奖项。
“我已经教了一辈子书,和孩子在一起最快乐”
今年53岁的秦翠英和17岁刚工作那会儿一样,喜欢穿白衬衫,但如今的她即使在盛夏,也要在衬衫里套上毛衫。长期的工作劳累和贫寒的生活,让她染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
然而,一切的病痛,都会被孩子的笑容消解。在教室里,53岁的秦翠英会伴随音乐,带着一群3-5岁的孩子跳舞,模仿各种小动物。每当这个时候,从心底漾起的笑容,会抚平岁月为她刻下的皱纹,拔高她那不再挺拔的身板。在那一刻,她仿佛又回到了17岁那年的青春年华。
1980年,她怯生生地站上讲台,常常被比她还高的男学生,气哭回家。同样身为老师的父亲,就在家里摆上小黑板,手把手地教秦翠英上课。36年前,一盏油灯映照下,一老一少两位老师躬身黑板的身影,至今印刻在秦翠英的心里,“父亲教了一辈子书,我现在也快教一辈子了。”
秦翠英说,自己最怕放假,一放假看不到孩子心里就空得发慌。1995年,丈夫因病去世后,秦翠英就把自己生命的全部价值寄托到她的学生身上。
由于当地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很多学生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秦翠英就承担起母亲的职责。在学校,她会为孩子把散开的鞋带系上,把脸上的鼻涕擦干,把脏脏的小脸洗干净。她尽己所能地把所有的爱奉献出来,弥补孩子们父母不在身边的缺失。
放学时,当看到别的孩子都被家长接走,班级的同学越来越少,一位小姑娘委屈地流了泪,秦翠英非常自然地把小女孩的头搂到自己怀里,用温暖的大手抚慰她。记者逗她,“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当女孩奶声奶气地说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姓秦”时,秦翠英的脸上又荡开了笑容。她说,这些孩子这么小,就缺少父母的爱,看着他们会特别不忍心。
36年教学生涯,有30年都是带小学的秦翠英,在2010年当地决定开办第一所公立幼儿园时,转了岗。秦翠英一开始很别扭,自己都快50了,难道要像幼儿教师那样,带着孩子唱唱跳跳?校长劝她,学校年轻教师本来就少,带幼儿又最辛苦,年轻教师都不愿意带。秦翠英想了想,就答应了,从没有上过一天幼教课的她,从网上下了视频课程,跟着学,“一开始扭腰跳舞都臊得不行,这么大岁数了扭得肯定不好看,但孩子们喜欢,渐渐也就放开了。”
秦翠英清瘦高大,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美丽的大脚》里倪萍扮演的乡村女教师张美丽,和电影里的张美丽一样,秦翠英也是为学生付出所有,将自己对孩子的亲情和寄望,化作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与坚守。
“能帮助农村孩子实现梦想,我这一辈子值了”
秦翠英的事迹很平凡,但就是这一个个日复一日教书育人的平凡故事,翻阅起来,如同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由一个个具体的孩子串联。
知识改变命运。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句话更有着千钧的分量。36年里,秦翠英用这句话勉励过无数渴望改变命运的农村孩子,也深知从农村成长起来的孩子,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是多么不容易。“他们没有先进的学习用具,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后辅导班,他们甚至连父母也不在身边,学习完全靠自觉。”秦翠英说,农村孩子能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顽强的生命力,而她能做的就是给予他们引导、帮助,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生命的支点,绵延向上向善的力量。
回忆起自己的小学老师秦翠英,已经在合肥拥有一份事业的王进富总会涌起一阵暖意。小学一年级的他,有着农村孩子特有的野性,不爱学习、上课捣乱、欺负同学,如果没有
面对王进富的顽劣,秦翠英给予的是母亲般无穷无尽的耐心,她常在王进富做错事时和他谈心,跟他讲做人的道理,“她像母亲一样,给予我关怀。”
当王进富屡次考出很烂的成绩时,她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讲解错题。“
王进富回忆说,自己最难忘的就是
秦翠英说,对于乡村教师来讲,敷衍一天也能过,但只有认认真真,才能对得起孩子。带小学时,她带过的班级常年是全镇第一。
相应的,秦翠英的学生对秦翠英也有着很深的感情,每年都会有学生回校看望秦翠英。去年冬天,
秦翠英说,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知识改变命运,能帮助农村孩子实现梦想,她这一辈子值了。
“教育不能没有教师,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留不住人才”
2015年,秦翠英作为当选首届启功奖的十名教师之一,在中南海紫光阁,受到李克强总理的接见,该奖旨在鼓励那些终身从教的乡村老师。
拿到启功奖金,秦翠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清凉小学门口道路狭窄,两辆三轮车一起就很难错开,上下学时间格外拥挤。在农村,孩子多由老年人接送,道路狭窄影响着老人和孩子们的安全。秦翠英用奖金加宽了校园外的水泥路,让学生的上学路更加宽阔平坦。
张金龙是秦翠英的学生,他的儿子张野也是
由于丈夫生病,秦翠英家背负了很多债务。丈夫去世后,秦翠英把这些债务记在本子上,一笔一笔偿还,并独自养育着两个孩子。如今,子女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债务也已还清,而秦翠英还住在丈夫生前住的平房里。
破旧的平房阴暗潮湿,除了电视,基本上没有什么电器和装饰品。医生说,秦翠英患上风湿性关节炎,跟长年劳累和阴暗潮湿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秦翠英的邻居都很喜欢这个坚强厚道的女老师。他们说在农村,一到农忙,家长经常会忘了接孩子,他们常看到秦翠英带孩子回家,做饭给他们吃。一位女邻居推着八个月大的孙子路过,笑着对
农村学校条件差,很难留住年轻老师。曾经有分配过来的年轻老师,“一看条件,马上就走了”。目前,秦翠英所在的清凉分园一个专业幼师都没有。秦翠英说自己年纪大了,虽然按照网上视频学习如何当幼教,但毕竟不是专业的,她最大的心愿是幼儿园能配备专业幼师,建设标准化幼儿园,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城里孩子的优质教育。
秦翠英认为,农村没有专业幼教很成问题,由爷爷奶奶抚养的留守儿童往往信马由缰,被溺爱惯了,农村幼教除了要承担启蒙的作用,还承担着父母的职责。这在留守儿童问题凸显的大背景下,尤显重要。为了村里的留守儿童,秦翠英多次放弃进城机会,她说现在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留不住人才,“教育不能没有教师”。
让秦翠英欣慰的是,改变正在发生,目前,安徽师范大学已与秦翠英所在的固镇县签署了“教师志愿服务合作框架协议”,将通过师资培训、支教等多种方式,支持固镇县的教育事业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也经常有学生来任桥镇支教。今年秦翠英所在的幼儿园还得到重建,新建好的幼儿园将扩展教学面积,增加师资。很快,
秦翠英告诉记者,虽然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但只要学校需要,她会一直留在学校,像父亲一样,把所有的教学经验传递给年轻教师,“教育永远是我的终身事业。”(记者彭旖旎)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