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翠英:留守儿童的“代管妈妈”

访问次数: 915                        发布时间:2016-09-09

[字体: ]

中安在线讯 1980年,17岁的秦翠英走上讲台,那时的她很难预料到,她这一站,就是一辈子。从小学到幼儿园,36年间,她多次放弃进城机会,用知识的雨露,帮助一批又一批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用亲情的温暖,弥补淮河平原留守儿童身上爱的缺失。

  干瘦的臂膀,圈住了每一个孤单的娃娃;慈爱的胸膛,温暖了淮北冷风中渴望父母拥抱的生命。”2015年,首届启功奖颁奖,安徽省固镇县任桥镇中心幼儿园清凉分园教师秦翠英,作为全国十位获此殊荣的教师之一,在中南海紫光阁,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接见。

  获评启功奖,必备的一个条件是在县以下基础教育一线任教满30年,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为终身从事乡村教育的老师设置的奖项。

  我已经教了一辈子书,和孩子在一起最快乐

  今年53岁的秦翠英和17岁刚工作那会儿一样,喜欢穿白衬衫,但如今的她即使在盛夏,也要在衬衫里套上毛衫。长期的工作劳累和贫寒的生活,让她染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

  然而,一切的病痛,都会被孩子的笑容消解。在教室里,53岁的秦翠英会伴随音乐,带着一群3-5岁的孩子跳舞,模仿各种小动物。每当这个时候,从心底漾起的笑容,会抚平岁月为她刻下的皱纹,拔高她那不再挺拔的身板。在那一刻,她仿佛又回到了17岁那年的青春年华。

  1980年,她怯生生地站上讲台,常常被比她还高的男学生,气哭回家。同样身为老师的父亲,就在家里摆上小黑板,手把手地教秦翠英上课。36年前,一盏油灯映照下,一老一少两位老师躬身黑板的身影,至今印刻在秦翠英的心里,父亲教了一辈子书,我现在也快教一辈子了。

  秦翠英说,自己最怕放假,一放假看不到孩子心里就空得发慌。1995年,丈夫因病去世后,秦翠英就把自己生命的全部价值寄托到她的学生身上。

  由于当地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很多学生没有父母陪在身边,秦翠英就承担起母亲的职责。在学校,她会为孩子把散开的鞋带系上,把脸上的鼻涕擦干,把脏脏的小脸洗干净。她尽己所能地把所有的爱奉献出来,弥补孩子们父母不在身边的缺失。

  放学时,当看到别的孩子都被家长接走,班级的同学越来越少,一位小姑娘委屈地流了泪,秦翠英非常自然地把小女孩的头搂到自己怀里,用温暖的大手抚慰她。记者逗她,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当女孩奶声奶气地说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姓秦时,秦翠英的脸上又荡开了笑容。她说,这些孩子这么小,就缺少父母的爱,看着他们会特别不忍心。

  36年教学生涯,有30年都是带小学的秦翠英,在2010年当地决定开办第一所公立幼儿园时,转了岗。秦翠英一开始很别扭,自己都快50了,难道要像幼儿教师那样,带着孩子唱唱跳跳?校长劝她,学校年轻教师本来就少,带幼儿又最辛苦,年轻教师都不愿意带。秦翠英想了想,就答应了,从没有上过一天幼教课的她,从网上下了视频课程,跟着学,一开始扭腰跳舞都臊得不行,这么大岁数了扭得肯定不好看,但孩子们喜欢,渐渐也就放开了。

  秦翠英清瘦高大,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美丽的大脚》里倪萍扮演的乡村女教师张美丽,和电影里的张美丽一样,秦翠英也是为学生付出所有,将自己对孩子的亲情和寄望,化作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与坚守。

  能帮助农村孩子实现梦想,我这一辈子值了

  秦翠英的事迹很平凡,但就是这一个个日复一日教书育人的平凡故事,翻阅起来,如同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由一个个具体的孩子串联。

  知识改变命运。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句话更有着千钧的分量。36年里,秦翠英用这句话勉励过无数渴望改变命运的农村孩子,也深知从农村成长起来的孩子,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是多么不容易。他们没有先进的学习用具,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后辅导班,他们甚至连父母也不在身边,学习完全靠自觉。秦翠英说,农村孩子能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顽强的生命力,而她能做的就是给予他们引导、帮助,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生命的支点,绵延向上向善的力量。

  回忆起自己的小学老师秦翠英,已经在合肥拥有一份事业的王进富总会涌起一阵暖意。小学一年级的他,有着农村孩子特有的野性,不爱学习、上课捣乱、欺负同学,如果没有老师,王进富可能会像很多农村男孩一样,早早地放弃读书、外出打工。

  面对王进富的顽劣,秦翠英给予的是母亲般无穷无尽的耐心,她常在王进富做错事时和他谈心,跟他讲做人的道理,她像母亲一样,给予我关怀。

  当王进富屡次考出很烂的成绩时,她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讲解错题。老师从没有嫌弃过我笨,相反她总是夸我聪明,鼓励我要更加用功。王进富说,男孩子的自尊心,让他迅速赶了上来,从后进生到三好生再到走进大学校园,最终闯出一条农村孩子的逆袭之路,老师一句话能影响一个孩子的一辈子,如果没有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

  王进富回忆说,自己最难忘的就是老师有一次骑自行车送他回家,那是冬天,雪下得特别大,我们不小心滑进沟里,老师不顾自己疼痛,急忙把我从雪中拉出来,给我拍打身上的雪,那种关切的语言和动作,真的就像母亲。

  秦翠英说,对于乡村教师来讲,敷衍一天也能过,但只有认认真真,才能对得起孩子。带小学时,她带过的班级常年是全镇第一。

  相应的,秦翠英的学生对秦翠英也有着很深的感情,每年都会有学生回校看望秦翠英。去年冬天,老师的学生陈寨硕士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专门回乡看望她,和她漫步在大雪覆盖的校园,回忆快乐的小学时光。回南京后,陈寨把在校园给秦翠英拍的照片专门洗出来寄给她,上面写到,永远忘不了那些最初的启蒙时光,是您给了我知识的浸润,是知识让一个农村孩子感受到外面世界的气息。

  秦翠英说,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知识改变命运,能帮助农村孩子实现梦想,她这一辈子值了。

  教育不能没有教师,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留不住人才

  2015年,秦翠英作为当选首届启功奖的十名教师之一,在中南海紫光阁,受到李克强总理的接见,该奖旨在鼓励那些终身从教的乡村老师。

  拿到启功奖金,秦翠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清凉小学门口道路狭窄,两辆三轮车一起就很难错开,上下学时间格外拥挤。在农村,孩子多由老年人接送,道路狭窄影响着老人和孩子们的安全。秦翠英用奖金加宽了校园外的水泥路,让学生的上学路更加宽阔平坦。

  张金龙是秦翠英的学生,他的儿子张野也是老师的学生,在任桥镇,像张金龙这样两代人都是秦翠英学生的家庭非常多。张金龙回忆教自己时,老师还很年轻,喜欢穿白衬衫,非常漂亮,如今老师头发都白了。张金龙说自己以前不知道老师的家庭情况,老师从来没有说过。直到前几年做太阳能生意的他到老师家安装太阳能,才发现老师家这么破旧。

  由于丈夫生病,秦翠英家背负了很多债务。丈夫去世后,秦翠英把这些债务记在本子上,一笔一笔偿还,并独自养育着两个孩子。如今,子女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债务也已还清,而秦翠英还住在丈夫生前住的平房里。

  破旧的平房阴暗潮湿,除了电视,基本上没有什么电器和装饰品。医生说,秦翠英患上风湿性关节炎,跟长年劳累和阴暗潮湿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秦翠英的邻居都很喜欢这个坚强厚道的女老师。他们说在农村,一到农忙,家长经常会忘了接孩子,他们常看到秦翠英带孩子回家,做饭给他们吃。一位女邻居推着八个月大的孙子路过,笑着对老师说,他爸他妈都是你教的,过二年,这孩子也要跟你念书啰。

  老师尴尬地笑笑,邻居不知道的是,她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秦翠英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学校的师资问题。

  农村学校条件差,很难留住年轻老师。曾经有分配过来的年轻老师,一看条件,马上就走了。目前,秦翠英所在的清凉分园一个专业幼师都没有。秦翠英说自己年纪大了,虽然按照网上视频学习如何当幼教,但毕竟不是专业的,她最大的心愿是幼儿园能配备专业幼师,建设标准化幼儿园,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城里孩子的优质教育。

  秦翠英认为,农村没有专业幼教很成问题,由爷爷奶奶抚养的留守儿童往往信马由缰,被溺爱惯了,农村幼教除了要承担启蒙的作用,还承担着父母的职责。这在留守儿童问题凸显的大背景下,尤显重要。为了村里的留守儿童,秦翠英多次放弃进城机会,她说现在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留不住人才,教育不能没有教师

  让秦翠英欣慰的是,改变正在发生,目前,安徽师范大学已与秦翠英所在的固镇县签署了教师志愿服务合作框架协议,将通过师资培训、支教等多种方式,支持固镇县的教育事业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也经常有学生来任桥镇支教。今年秦翠英所在的幼儿园还得到重建,新建好的幼儿园将扩展教学面积,增加师资。很快,老师和孩子们就不用和一年级学生挤在一起,他们将拥有自己的崭新幼儿园。

  秦翠英告诉记者,虽然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但只要学校需要,她会一直留在学校,像父亲一样,把所有的教学经验传递给年轻教师,教育永远是我的终身事业。”(记者彭旖旎)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