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开幕式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习近平强调,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深化标准合作,加强交流互鉴,共同完善国际标准体系。
习近平表示,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国际标准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国际标准化组织作为最权威的综合性国际标准机构,制定的标准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希望与会嘉宾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共同探索标准化在完善全球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作出贡献。
这次大会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会期自
相关信息:
习近平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的贺信
值此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国际机构负责人、各国代表和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欢迎!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深化标准合作,加强交流互鉴,共同完善国际标准体系。
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国际标准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国际标准化组织作为最权威的综合性国际标准机构,制定的标准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希望与会嘉宾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共同探索标准化在完善全球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作出贡献。
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开创我国标准化事业新局面
——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标准化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期标准化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落实,奋力开创我国标准化事业新局面。
准确把握丰富内涵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工程。习近平同志强调,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他还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推动自主创新要与自主品牌、知识产权和标准化相结合,并把这三者称为自主创新的三大战略。他要求大力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特别强调要推进标准国际化,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他同时指出,人才、专利、标准等是世界各主要国家争夺的战略性创新资源。
实现产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针对农业,习近平同志提出积极推广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生产模式。针对工业,习近平同志要求通过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针对物流服务业,习近平同志强调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
推动外贸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习近平同志指出,西方国家强化贸易保护主义,除反倾销、反补贴等传统手段之外,在市场准入环节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劳工标准、绿色壁垒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我国要解决影响互联互通的制度、政策、标准问题,推动形成以技术、标准、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竞争新优势。
深刻领会重大创新
开辟了标准化工作的新境界。习近平同志关于标准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标准化工作自身发展规律,不仅说明标准化工作是党和人民的事业,要加强党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而且凸显了标准化工作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提高了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开辟了标准化工作的新境界。
指明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习近平同志关于标准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标准与创新的内在联系,指明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标准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创新是提升标准水平的手段和动力。创新成果通过标准迅速扩散,能加快市场化和产业化步伐,所产生的乘法效应能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引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
提出了开放发展的新要求。习近平同志关于标准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指明了标准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参与国际竞争中的关键作用。标准是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是企业、产业、装备走出去的“先手棋”。既要着力提高中国标准水平,增强中国标准硬实力;又要全面谋划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战略、政策和规则的制定,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认真践行具体要求
实施标准化战略。不断强化标准化发展的战略意识、战略定位和战略布局,构建服务发展的“大标准”。积极实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广泛开展“标准化+”行动,推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生态文明、消费升级、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深度融合,实现创新驱动有标准引领、转型升级有标准支撑、市场规范有标准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准可依。
深化标准化改革。加快建立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打好改革攻坚“大会战”。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做到“一个市场、一条底线、一个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突出公益属性,保障基本供给。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改进企业标准备案管理,为企业松绑减负。加强标准化法治建设,加快标准化法修订步伐。
提升国际化水平。贯彻落实《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促进互联互通“大合作”。推动与主要贸易国标准互认,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有力支撑。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治理,研究建立国际合作新体系。搭建国际标准化创新平台、协作平台和示范平台,推动我国企业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构建开放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格局。
(作者为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