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342亿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中安在线讯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安徽省加快灾后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全力推进灾后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和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工作,提高我省防洪排涝能力。今年汛期的洪涝灾害,暴露出我省防洪减灾体系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偏低,城乡排涝能力不足,沿江湖泊防洪排涝能力较弱,小型水库病险隐患问题突出。为此,《方案》确定了水毁工程修复、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四项目标任务,要求全面修复今年水毁工程,加快提升水利工程防洪减灾能力。
加快水利工程水毁修复 确保明年安全度汛
据统计,全省共需修复大中型水库11座、小型水库269座、堵口复堤129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466处、重要堤防
投资342.9亿元用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 着力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内容包括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据测算,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项目估算总投资342.9亿元。对《方案》中新开工的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项目,省级财政每年先行预安排15%的配套资金用于项目启动,预留5%的配套资金实行先建后补。对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项目中急需使用土地的水利工程,允许申报先行用地。加强验收管理,对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项目按时组织验收并通过的项目,省财政及时兑现预留的5%综合奖补资金;对不能按时完成竣工验收的项目,不再安排省级预留的5%综合奖补资金。(记者 彭旖旎)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