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全面实行公立医院编制和新增人员备案制管理

访问次数: 3379                        发布时间:2016-10-20

[字体: ]

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必须松开人员编制的“紧箍咒”。近期,山东省济宁市编办、市卫生计生委先后印发相关文件,在市属公立医院中全面实行编制和新增人员备案制管理,实现公立医院编制和人事制度“三个转变”。

  一是将人员编制管理由审批制转变为备案制。公立医院根据业务水平、类型特点、床位数、门诊量等,研究提出本单位人员控制总量。机构编制部门参照《关于印发山东省公立医院编制标准的通知》规定,对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进行认真核算。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医院类型、特点和任务量等情况,客观准确地确定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及时进行备案。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后,公立医院及其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调整,领导职数核定等事项,按机构编制有关规定继续实行审批制,由其主管部门报同级编办按程序审批。

  二是将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分类聘用。公立医院原编制内的人员继续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只出不进,空余编制由市编办收回。公立医院在人员控制总量内自主拟定岗位设置方案,合理配置医师、护师、药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必要的后勤保障人员;自主聘用专业技术医护人员,实行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变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控制总量内人员在岗位聘用、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三是将医院用人由单向选择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今年起,该市不再安排公立医院用编进人计划。由公立医院在人员控制总量内,自主确定用人数量和条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也可采取考察方式直接招聘紧缺的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通过放开编制束缚、对新招聘人员实行备案制管理,进一步扩大了公立医院的用人自主权;同时又给医生身份“松了绑”,为医生自由执业提供了充分保障。今年该市市属6所医院96个招聘岗位全部为临床一线岗位,全面涵盖产科、儿科、急救、重症医学、麻醉师等稀缺专业,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岗位占到77%。(毛国栋)

 

    信息来源:中国机构编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