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实施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改革 提升监管执法效率水平

访问次数: 964                        发布时间:2016-12-08

[字体: ]

将市区划分1759个市场监管网格,组建117个市场监管网格小组,形成“3+7”监管体系

  125一大早,芜湖市镜湖区市场监管局综合监管专职网格员吴潇,开始了一天的市场巡查。中午时分,他来到了黄山西路的元初药房。你好,我今天来日常巡查。一跨进药店大门,吴潇一边说,一边拿出手机,对照综合市场监管APP的内容,逐一核对检查登记。

  元初药房店长邓春红告诉记者,以前工商部门要来查营业执照、查店堂广告;质监部门要来查计量器具;食药监要查相关许可证是否过期、处方药是否开架销售;消防部门要检查消防安全……“现在实施综合监管,网格员就能一次全部完成,减轻了企业负担。

  改革依托信息化平台、实施网格化监管、推进规范化执法,将工商、质监、食药监的监管领域和市场主体涉及卫生、安监、文化、环保、城建、商务、消防等7个领域的部分明显违法违规行为纳入综合监管范围,形成‘3+7’监管体系,把监管内容细分成32110个项目。芜湖市编办主任章世海表示,芜湖将市区范围划分成1759个市场监管网格,组建了117个市场监管网格小组,每个网格小组至少配备2名执法人员和1名专职网格员,共同对监管范围的市场主体进行日常巡查,建立了相互衔接、责任到人、覆盖所有市场主体的市场监管网络。

  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实地采集61818户市场主体信息,监管高效化

  临近傍晚,在镜湖区的芜湖市网格化综合监管平台的大屏幕上,市区地图上的一个个红点在不时跳动。这些红点代表着我们网格员的实时位置,换句话说,现在他们还在巡查。芜湖市综合联合督查队队长唐丁锐告诉记者,只要网格员打开APP进行工作,就会在平台上显示一个红色光标,他们去哪了、干了哪些事情,手机里的APP会实时记录,并上传到这个平台。

  市、区各审批部门通过平台及时将市场主体的设立、生产经营等方面的许可及相关信息推送至相对人、网格员和相关审批、监管部门;网格员按手册开展监管,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后,通过手持终端APP上传,平台统一受理、自动分拨至各相关监管部门;各监管部门通过平台收到或认领相关信息、问题后,及时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管和查处,并将处理结果反馈至平台。唐丁锐说。

  章世海表示,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建立集信息归集、事件调度、执法管理、监督考核、主体预警、双随机抽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形成了完整的管理闭环。目前,该平台的功效已经初步显现,市场主体数据更加准确,网格员实地采集了61818户市场主体的真实信息;发现问题更加及时,网格员在巡查中通过手机终端APP实时上传近9000条问题,大多数已得到解决。

  人财物下沉基层,引入信用监管和社会共治机制,市场主体对改革满意率较高

  实施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改革,推进事中事后监管常态化和长效化,必须加强制度机制的创新和完善。芜湖市按照以区为主、属地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进行了监管执法事权划分,市、区、所()三级形成了权责明晰、分工合理的监管格局。

  在督查管理方面,市和区成立联合督查队,随机抽查网格员的工作开展情况,并通过手机终端定位,对网格员活动轨迹实时监控;对分类执法环节久拖不办、办而不复的问题实行亮灯督办制度,限时办复。章世海表示。通过与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接,引入信用监管和社会共治机制,实现了监管平台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互联共享,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长效机制。章世海告诉记者,调查问卷显示,市场主体对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改革的满意率达到86%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