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新平:在家门口看病的关键是看好病

访问次数: 473                        发布时间:2017-02-15

[字体: ]

作为全国首批医改试点县,安徽天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着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各自为政、争夺病人的局面,县级公立医院在市场环境下跑马圈地,不断发展壮大;而乡镇医院却需求萎靡、就诊量过少。20163月以来,天长确定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上联三甲,下联乡村、组建医共体的思路,在医疗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214日中安在线)

  天长市医改经验去年下半年就有多家中央媒体关注,国家卫计委也予以充分肯定,但对老百姓来讲,他们最关心的还是看病便宜了,方便了,绝大部分的病在家门口就能看好了。

  如今的天长,转诊外地的病人已经降到了一成以下,医保的费用节省了许多,群众的负担减轻了许多。事实再次证明,要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这个困扰全国的大难题,根本的出路还在深化改革。

  天长虽然是安徽的县级市,却三面被江苏包围,距离扬州、南京都很近,甚至还被划进南京一小时经济圈,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要留住病人,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关键靠什么?只能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在家门口病就能看好!

  如果在天长的乡镇卫生院1500元就能开刀治好阑尾炎,谁愿意花七八千上万块去南京开刀?而天长医改的核心就在这里,不仅让百姓能在家门口看病,而且能看好病;不仅在家门口能看好小病,也能看好大病。

  围绕这个核心,他们建立了由3家县级公立医院牵头的医疗共同体,将医疗资源垂直向下,实行双向转诊,不仅下级医疗机构往上级医疗机构转诊,上级医疗机构也往下级医疗机构转诊。由于上下级医疗机构在同一个医共体中,资源共享,百姓不出村镇,也能享受到二级医院甚至三甲医院才能享受到的医疗资源,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自然大大降低了单向的向上级向外地医院的转诊率。

  医疗资源的共享,核心是医疗技术的共享,作为医疗技术载体的医生沉下去,医疗资源的共享才能得以实现。当三甲医院的主任副主医师们都能巡诊到乡镇卫生院的时候,当这些专家带教乡镇卫生院医生成为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的时候,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才有了最可靠的保障。

  天长的医改,恰恰在医疗资源,尤其是医生的下沉上动足了脑筋,下足了功夫,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机制。医务人员不再把下乡当作负担来走过场,而是当作自己分内的工作去努力做好。因为只有自己努力工作,只有用自己出色的技术和服务留住病人,才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天长的医改探索,为全国的医改提供了甚有价值的借鉴。事实证明,任何改革都必须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成功。而要获得群众的支持,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必须是真正的惠及群众。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