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建设美好安徽正能量
春天,总是洋溢着希望、孕育着梦想。 2016年新春伊始,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就做好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对新闻舆论工作者提出要求、寄予厚望。
一年来,全省新闻舆论战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精神,将“48字职责使命”转化为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书写时代进步的实际行动。一篇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内聚力量、外树形象,为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实现中国梦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安徽好声音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习近平总书记用48字高度概括了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一年来,全省新闻舆论战线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始终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不断夯实全省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安徽改革发展大事多、要事多、喜事多。全省新闻舆论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炽热的家国情怀,泼墨改革发展的精彩,写意民本民生的关爱,精彩展现了“十三五”的“开门红”。
“习总书记来了!”
省第十次党代会擘画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开启美好安徽建设新征程。省直新闻单位打好主动仗、形成大合唱,吹响了坚定不移闯出新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
洪水来袭,新闻舆论战线快速反应,冲锋在前。他们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消息,及时报道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他们用最温情的视角,展现军民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和感人事迹。这段时间,全省累计推出相关稿件1万余篇(条)、整版近300个、网络信息1.3万余条,为打赢抗洪抢险这场硬仗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就医、就学、养老、收入……针对百姓关注的话题,各新闻媒体积极回应,讲清楚“怎么看”“怎么办”,引导人们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多看光明面。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创改”全面落实、深度融入国家“三大战略”……一个个创新出彩的主题宣传,及时传播、精准传播、多维传播着安徽好声音,凝聚了建设美好安徽正能量。
改进创新增实效,融合发展见行动
当今时代,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给出了明确路径。
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伸向哪里,新闻舆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放在哪里。一年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扩大党报集团新媒体传播覆盖面,放大主流声音。在组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等重大宣传报道中,将党报、系列报刊和新媒体一并组织、同步推进、分层实施;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重要事件、热点事件,第一时间通过新媒体首先发声,报纸及时跟进做深报道;对省第十次党代会、省“两会”等重要会议,通过新媒体“微直播”“报告解读”等形式,在网上突出报道,抢占网上主流传播制高点。
“啊呦”“达耳闻”“海豚新闻”“卡车人”“经视汇”……安徽广播电视台强化项目带动、产品先行、体制创新,积极构建媒体融合平台矩阵,打造频道频率与新媒体发布相呼应的信息发布新模式。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获得中央网信办核准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一类资质牌照,初步形成集新闻、视听网站、IPTV、无线增值、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创新内容呈现形式和表达方式,新媒体语境下的创新作品赢得各方“点赞”。安徽日报新媒体运营室推出的省第十次党代会特别策划H5系列报道,形式新颖生动,视觉冲击力强,产生了刷屏式的传播效果。中安新闻客户端推送的《习大大的“安徽足迹”》H5作品,以拟人化的手绘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总书记视察安徽全过程以及总书记振奋人心的话语,推出当天,阅读量就超过16.6万人次。安徽新媒体集团在省第十次党代会报道中,首次引入VR全景拍摄,其精心制作的VR作品《当VR遇上党代会》,全方位记录党代会盛况,广大网友纷纷转发、频频点赞。
安徽商报“无线合肥”、市场星报“掌中安徽”、安徽经济报“媒企道”、安徽法制报“村里”、芜湖日报报业集团“无线芜湖”、黄山广播电视台“视听在线”等客户端项目,结合媒体定位、发挥特色优势,在丰富优化新闻报道内容的同时,服务了受众,方便了群众,扩大了影响。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各新闻媒体正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步伐,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不断提升我省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深入基层“走转改”,贴近群众接地气
“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殷切希望。
一年来,全省新闻舆论战线积极践行“走转改”,身入基层、心入基层、情入基层,采写了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彩故事,推出了一批各方“点赞”的优秀作品。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一定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安徽日报摄影记者吴文兵深有感触地说。在抗洪抢险报道中,他始终冲在第一线,发回图片报道20幅,其中在南陵县西七圩拍摄的“最美跪姿战士”发表后,网络广泛转载,小战士陈剑飞成了抗洪一线的“网红”。
豆腐渣不再是猪饲料,可以做成精美的零食;曾经“一煤独大”的淮南如今掀起“大数据”淘金浪潮;滁州内城河由昔日的“龙须沟”变身为今日的“秦淮河”……参加“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代朋飞说,走下去、走进去,才能真切感受到改革发展的脉搏和百姓生活的变化,采写的新闻报道才有看头。
脱贫攻坚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民生话题。带着感情、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安徽日报记者深入金寨、岳西、太湖等15个重点县的30个贫困村,采访了100多位贫困户,推出“脱贫攻坚四问”系列报道,生动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关键问题。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日报农村版以及各市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纷纷深入一线,挖掘扶贫脱贫典型,宣传推介扶贫脱贫的好经验好做法。
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心感受民生,全省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深入基层中阔视野、长阅历、受教育。 “适当的时候,我要再进行一次回访,这既是对新闻报道的延续,也是与农民朋友感情的延续。 ”安徽日报农村版记者王逸群认真地说。 “你把群众当朋友,群众才会跟你讲知心话。 ”这是中安在线记者彭旖旎的切身体会。 “真正‘沉下去、蹲下来’,写出的新闻作品才有感染力、生命力和吸引力。 ”合肥日报记者方偲感慨道。大家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发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勤奋工作、敬业奉献,努力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到新闻源头寻觅活水,到泥土深处汲取养分。全省新闻舆论战线正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脚下的新闻之路越走越坚实。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