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点铿锵 文化强省奏响新乐章

访问次数: 394                        发布时间:2017-02-23

[字体: ]

文明指数步步高,入列中国好人榜总数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理论社科勤耕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构建》《安徽农村改革发展实践研究》等重大理论社科工程稳步实施;文化扶贫见力道,在国家级贫困县遴选239个村建设农民文化乐园;文艺精品花满园,创作推出黄梅戏《大清名相》等精品佳作;文化产业强筋骨,第八届文化企业30评选,皖企入选数并列全国第一位……

  2016年以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握大势、抓住要事、破解难事、办好实事、讲好故事,全战线工作取得新成效、呈现新气象,为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提供了有力文化支撑。

  好人安徽构筑精神高地

  ——“中国好人在全国率先突破千人大关,连续9年位居榜首;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我省6个提名城市测评成绩综合排名全国第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阳光和空气,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实践养成”“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培育”“典型示范”“推广普及”“政策法规导向”6个专项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危急关头,蚌埠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中队长张劼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冲进危险境地制服暴徒,用生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张劼被评为当月安徽好人”“中国好人,成为我省道德星空中又一颗明星。去年5月,我省成为全国唯一中国好人突破千人的省份;到去年年底,入选中国好人榜总人数达1062人,连续9年位居榜首。省文明办思想道德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好人好报价值导向,立起好人安徽风向标。我省积极打造道德信贷升级版,在项目支持、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方面,优先安排各类好人和道德模范,目前已发放贷款6亿多元。安徽好人馆馆群不断提档升级12个市级、20个县级分馆建成开放,网上好人馆实现105个县(市、区)全覆盖。

  安徽好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文明家庭则是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细胞。宣城官东家庭、芜湖李济仁家庭、滁州马彩娣家庭……首届全国文明家庭,我省有12户当选,当选户数居全国第七位。他们在平凡的日子里锤炼个人品德、书写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公德,影响和带动周边群众崇德向善。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核心价值观送到群众身边,全省文明创建硕果累累、领跑全国。深化落实文明创建行动纲领,深入实施文明城市结对共建,我省形成了梯次推进、全域联创的新格局。在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我省6个提名城市测评成绩综合排名全国第一,整体文明创建工作保持全国领先。

  文化小康滋润幸福生活

  ——出台文化惠民政策体系,两项公共文化服务试点升级为全国示范,送戏进万村、公益电影放映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让全体人民一个都不能少地享有均衡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标尺之一。去年年初召开的全省宣传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补短板、惠民生,在实现文化小康上有新进步。

  真金白银的政策体系,为文化小康保驾护航。去年年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建设标准,大力推进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省文化厅会同省财政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体育局,制定和发布了《安徽省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目录》。 7月,省文化厅、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实施文化四扶一加强行动计划,让偏远、贫困地区群众享有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公共文化服务难点在基层、重点在基层。2016年,我省在20个国家级贫困县遴选239个中心村建设农民文化乐园,同时建设第二批30个乡镇、50个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一步夯实基层文化阵地。安庆市被授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我省承担的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马鞍山市承担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两项试点通过文化部验收,升级为全国示范。

  政府公开采购,竞标方开出菜单,群众点菜、打分。在送戏进万村”“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中,送文化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让文化大餐更合胃口。 2016年,全省组织送戏进万村演出近2万场,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放映公益电影19.68万场,占年度任务105.59%,观影人数3148万人次,同比增长4.96%

  让城乡群众享受价廉质优的精神文化产品,是文化惠民的落脚点。去年8月下旬,第三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再次拉开帷幕,全省累计参与文化消费人数8736.6万人次,直接拉动文化消费45.9亿元,文化惠民下基层直达732个乡镇,实现洪涝地区乡镇全覆盖。

  文艺精品唱响安徽故事

  ——千名文艺家再次下基层采风,继续实施四个十”“四个一文化品牌工程,全省戏曲进校园活动顺利推进

  演艺精品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地区文化影响力和文化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去年年中,省委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向全省文艺工作者发出动员令: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努力攀登安徽文艺新高峰。

  精品力作,无不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两周年之际,我省千名文艺家再次出发,到基层、到群众中开展采、创、送、种活动,汲取艺术营养。

  观看这部话剧,如同欣赏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在去年10月召开的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滚动资助项目中期验收会上,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原主编温大勇对话剧《徽商传奇》不吝赞美之词。这是一出以古为鉴、观照现实的好戏!曾担任广州亚运会闭幕式执行导演的央视导演李春来看完黄梅戏《大清名相》后高兴地说。 2016年以来,我省继续实施四个十”“四个一文化品牌工程,黄梅戏《大清名相》《不越雷池》、纪录片《中国文房四宝》、舞剧《大禹》等徽派精品好戏连台,掌声喝彩声不断。

  在安庆十一黄梅戏艺术节展演周、中国农民歌会第二季等文化活动中,群众唱主角,百姓成明星,2016年以来,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加精彩。淮河琴书《轧狗风波》成功摘得第十七届群星奖,数来宝《第三者》获得全国第九届曲艺牡丹奖,其中,群星奖是文化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而设立的国家文化艺术政府奖,代表群众文化最高水准。

  振兴戏曲艺术,从娃娃抓起。去年9月下旬,全省戏曲进校园活动拉开大幕,11个市和1个省直管县先行试点,十三五末全省覆盖。让文化因子滋润童心,该项工作将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文化产业尽显融合魅力

  ——第八届全国文化企业30评选,皖企入选数并列第一;去年前10月,省属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3.7%12.6%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是我省实施调转促行动计划的重要抓手。去年9月,背倚城区、面朝巢湖的合肥市包河经开区创意文化产业基地成功入围全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首批34个新业态项目获1.6亿元资金扶持。

  在第八届全国文化企业30评选中,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我省入选企业数量并列全国第一位。上述两项权威评选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

  不同于其他产业,文化产业有着特殊的文化担当,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实施意见》,去年以来,进一步细化《意见》内容,引导文化企业正确处理

  国内首块激光银幕、国内领先的环巢湖广播电视综合试验网、带领观众重返三国时代的虚拟现实体验平台……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安徽展区,文化+”催生出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叙说着文化科技新高地、创意文化新业态的独特魅力。去年以来,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旅游、农业、教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带来“1+1>2”的倍增效应,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重大项目是文化产业强筋壮骨的重要载体。目前,316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列入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完成投资613.5亿元,计划完成率137.9%

  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市场主体的壮大。去年以来,字号文化航母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齐头并进,在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新型文化业态培育、文化走出去等方面大展拳脚。省属文化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51.4亿元、利润总额2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5%22.5%。省民营文化企业100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11%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