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首战首胜——“撸起袖子加油干 勇闯新路这一年”系列报道之二

访问次数: 532                        发布时间:2017-03-09

[字体: ]

2016年,是脱贫攻坚的开局之年。当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时强调,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省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年来,我省脱贫攻坚首战告捷,103万贫困人口脱贫,1077个贫困村出列,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夺取总决战的胜利打响头炮、实现了开门红

  把牢精准扶贫生命线,确保源头精准、过程精准、结果精准

  今年2月,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李锦斌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认真落实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省上下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更加有力、更加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回首去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年度战役要打好的总要求,强力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基本形成了切合实际、科学可行的总体思路,基本形成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举措,基本形成了整体覆盖、保障有力的支撑体系,基本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脱贫攻坚在广度、深度和精准度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全面完成了年度减贫任务,实现了首战首胜。

  扶贫大事,必作于细。精准扶贫实施后,各地通过开展建档立卡,让村民自己评定贫困户,实施过程公开、公正、透明。去年又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再回头等活动,全面实施村村查、户户清、项项核,一小批返贫的群众及时请进来开小灶,一大批脱贫的人口扶上马送一程源头精准,才能实现过程精准、结果精准。我省注重在精准识别上聚焦聚力,全面开展扶贫对象精准核查,为精准施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国人大代表杨杰表示,脱贫攻坚成败系于精准,应通过更深、更细的举措确保源头精准,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基础的工作做扎实。要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及时录入数据库并实时更新,既不要遗漏真正的贫困人口,也不要把非贫困人口纳入扶贫对象,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严防出口关,确保精准脱贫。为客观、真实、公正反映精准扶贫的效果,我省率先在全国实施第三方监测评估全覆盖。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的要求,抽取部分地区实施第三方评估。我省在此基础上,做到一村不漏、一户不少,实施第三方评估全覆盖。省扶贫办负责人说。去年12月,由省属27所本科院校师生组成的第三方监测评估队伍,在70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市、区)开展监测评估,结果显示我省脱贫成效显著。

  跟贫困群众算年度收入,不要斤斤计较。宁可少算一点,也不能多算一点。省扶贫办负责人说,我省不断完善核查机制、评估机制和退出机制,确保每个贫困户都得到应有的扶贫效果,并实现稳定脱贫。在全国政协委员李宏塔看来,抓好精准脱贫,既要有雄心壮志,又离不开科学态度。既不能犯拖延病,也不能犯急躁病,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科学确定脱贫时间,杜绝层层加码、数字脱贫。

  政府端菜群众点菜,深入推进十大工程

  瞄准扶贫对象帮,针对致贫原因扶。因病、因残、因学、因缺劳力致贫是几种主要致贫原因,针对不同致贫类型的贫困人口,我省在国内较早实施菜单式扶贫,变政府端菜群众点菜。去年以来,我省进一步完善“1+20”政策体系,各地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根据致贫原因,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做到靶向治疗,消除贫困病根

  精准扶贫,关键是找准穷根,明确靶向。我省扭住精准二字,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成果令人欣慰。全国人大代表姚民和表示,下一步,应进一步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确保实效性,打出精准脱贫组合拳,让扶贫专项资金、产业项目、社会资源和市场需求、脱贫需求有效对接,真正帮助贫困群众拔掉穷根、清除困源

  截至去年底,全省发展1项以上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村1073个,从事1项以上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16万户;建成12.25万户户用光伏电站、2915座村级电站且并网发电;10个贫困示范县新增各类网店2534个,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超过14亿元;今年还将完成3万左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各项扶贫脱贫举措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治本之策。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民族地区与革命老区等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缺了产业支撑不行。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说,有句俗话叫牵牛要牵牛鼻子,对于产业扶贫而言,这个牛鼻子就是基于精准定位、具有带动效应的龙头产业与项目。在基层调研时,常常听到的问题就是没资金、没动力”“没规模、没市场”“没特产、没特色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地对自身定位的不清晰。这就需要贫困地区寻找到根植于本土的特色与优势,因地制宜谋发展,进行针对性的产业布局,避免出现盲目跟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指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

  去年以来,我省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在全国率先设定贫困人口医疗费用“351”兜底保障线,将89种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纳入保障范围。贫困人口通过综合医疗保障补偿报销后,在县域内、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个人年度自付费用分别不超过3000元、5000元和1万元。这项政策非常好,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住院看病负担重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彭伟平高兴地说。

  在此基础上,今年我省出台实施贫困户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180”政策,即贫困病人1年慢性病自付医药费按80%给予补偿。随着健康脱贫工程深入实施,我们有望拔除因病致贫返贫的最大穷根,打破贫困与疾病之间的恶性循环。彭伟平代表说。

  打赢脱贫攻坚总决战,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我省坚持把扶贫纪律作为军法”“军纪,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有力的工作机制,贫困县党政正职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保持脱贫攻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全省3000个贫困村共有省市县三级5002个单位包村帮扶,10392名扶贫队员驻村,实现了3000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每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确保帮扶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我省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工作机制,保障脱贫攻坚打得准、干得实。通过强化督查考核,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对连续两年取得A级的贫困县主要负责同志优先提拔;对未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发挥督查巡查的倒逼作用,传导压力、增强动力、解决问题,确保完成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

  加强督查考核,有利于传导压力、增强动力、解决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毕小彬说,实践中,不仅要核查脱贫人数,还要核查扶贫脱贫过程中每户采取了哪些措施、实施了哪些项目、落实了多少资金,这样才能有效杜绝被脱贫”“假脱贫”“数字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怀着对人民的热爱、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去年,我省出台《安徽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以大别山片区、皖北地区和革命老区为主战场,动员各方力量,举全省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重山。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我省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帮扶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初步形成了社会大扶贫的格局。打出组合拳,才能啃下硬骨头全国政协委员夏涛认为,脱贫攻坚一定要树立大局观念、创新体制机制、突破思想束缚,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意识,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让社会扶贫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

  今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省扶贫办负责人表示,我省按照坚决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确保五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总体目标,以解决突出问题、落实政策措施为工作重点,着力坚持六看六确保基本要求,完善推进四单”“四严”“四覆盖工作机制,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持续强化脱贫攻坚支撑保障体系,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中央的考核验收、经得起贫困群众的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