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过去,贫困人群看病急、难、愁,不少患者满腹怨言。现在,老百姓心里的固有观念正发生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以注重患者“用户体验”、改善医疗服务模式的新思维。从市区医院到乡镇卫生院再到村医室,宿州经过多方不断努力,以改善贫困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推出一站式结算服务、健康脱贫病房、健康直通车等项目,让不少长期困扰医患关系的痼疾得以一一破解。
“一站式”即时结算,实现就医零障碍
医疗服务好不好,患者感受最深。面对挂号、候诊、收费队伍长,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难题,宿州多家医院以信息化为支撑,通过健康脱贫挂号建卡专用窗口、“一站式”及时结算等方式优化诊疗全流程,从细节服务抓起,在门诊导航、预约挂号、就诊检查、跟踪随访等各个环节进行革新改造,改善贫困患者的就医体验。
拿着出院结算单,史瑞华激动地说:“
据悉,宿州全面实施新农合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录入贫困人口身份识别信息,启动综合医保“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贫困人口出院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合规医药费用通过综合医保“一站式”结算信息系统,即时结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兜底以及个人自付费用。贫困人口只需交纳个人自付费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及政府兜底资金由医疗机构垫付,真正地做到“一张身份证,一心只看病”,彻底告别了垫付资金、多部门申请报销的历史。
“健康脱贫救助政策涉及卫计、人社、民政、财政等多个部门,实行‘一站式’结算,有效实现了贫困人口便捷就医,更能通过实时监控强化监管,从而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省卫计委财务处处长杨绪斌表示。
专设健康脱贫病房,解决就医“急难愁”
走进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厅,便能看到摆放的绿色通道指示牌,贫困户、精准扶贫患者通过“绿色通道”便可优先挂号、优先就诊,同时该院每个科室、每个楼层都设立了健康脱贫病房,为贫困户、困难户及大病患者虚设部分住院押金,采取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方式,方便患者就医。
宿州谢集乡76岁的农民王启余,因患脑梗常年住院治疗,年事已高且用药负担重,因病致贫。“经常头晕,一年至少要住院三次,我的病把家里都拖垮了,子女都在外务工也无法长期在我身边。”言及此,王启余哽咽了。
实行健康脱贫绿色通道政策后,如今,家人只要将她送到医院专设的健康脱贫专用窗口,出示身份证,便会有专人为她办理就医住院的全部手续,并安排入住专设的健康脱贫病房。
“不用交一分钱押金,住院期间也基本不花钱,平时各种治疗检查都有专人陪送,护士长还特地给我申请了免费病号餐。我女儿不在医院的时候,他们还经常过来照顾我,帮我买日用品,帮我打饭,和我聊天,真的非常感谢医生和护士们。”住院7天以来,王启余的医疗费用大概为2600元左右,除去新农合补偿、民政救助和财政兜底,他个人只需自付40元。
除了医疗费用的减免,让王启余和更多患者感受到的是医院的人文关怀。“设立健康脱贫病房,把需要帮扶的贫困人口集中起来,更方便医护人员对病患的照顾。贫困户以老年人、患有基础性疾病较多的人群组成,在生活自理上不大方便,我们除了平日的诊疗职责之外,还要在生活点滴中帮助这些贫困病患,为此,我们都成为了健康脱贫管理员。”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张辉说。
“院前加速预约,节约患者时间;院中加速转诊,给予患者心理关怀,重视就诊感受;院后及时随访,提供完整的连续性服务。每周三我们还把健康脱贫病房的患者集中起来进行健康教育。”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孟令盘表示,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要从提升患者就医的获得感、信任感入手。
开启健康直通车,让防治工作到乡间地头
关注医疗过程中的“小问题”,才能做好服务病患的“大文章”。自去年以来,泗县各村卫生室按“十室一场”的标准规划建设,即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规范药房、档案资料室、体检室健康小屋、值班室、职工食堂、储藏室和健康小广场,并配置健康一体机、心电图机、血常规检测仪、尿液分析仪、血糖检测仪、体重评估称、自动血压检测仪和健康随访包等医疗设备,让健康扶贫落实到位。
“健康直通车内配有健康评估的仪器,像健康一体机,当健康直通车开到村户的家门口,就可以帮助贫困村民免费检查血压、血糖、心电等7项指标。”泗县大李村卫生室史亚飞站长表示,健康直通车方便村民的同时,也方便了乡村医生。每户家庭医生签约对象每月都会免费享受服务一次,而全村早已实现了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
在大李村卫生室的健康小屋内,存放着贫困人口的健康档案,这些档案存放有贫困户的家庭基本健康状况、健康体检表、随访服务表、检验报告单和家庭医生签约协议书等材料。“我们把贫困人口进行分类细化管理,可以对他们更好地进行健康指导,让因病返贫的人群受益。”大李村卫生院陈广礼室长介绍说,“大李村卫生院服务全村5080人,其中有贫困130户306人,因病致贫65户83人,针对贫困户我们实行不定期随访和治疗指导,做到不漏一户一人,确保健康脱贫显成效。”
此外,为进一步落实防早防小、治危治急的医疗防治原则,各村卫生室还利用宣传栏、实物模型、发放宣传画、宣传手册、宣传围裙等形式,开展防病知识,促进群众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和防病抗病意识。(记者 王佳)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