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

访问次数: 740                        发布时间:2017-04-25

[字体: ]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按照省委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1.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各地各部门要把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责任,加强跟踪服务,送政策到企业,建立有效帮扶机制,动态掌握各类市场主体诉求,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各级政府预算安排的涉企资金要尽快落实并拨付到企业,省直部门需再分配的切块资金6月底前全部定向落实到具体用款单位,对支出进度缓慢的市县压减转移支付。

  2.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 2017年,继续执行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人员安置等有关资金奖补政策,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分流安置资金由中央和省分担50%,市()和企业分担50%。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和省级调剂金,对各地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置给予调剂补助,放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补贴支付比例。对符合并购贷款条件的兼并重组企业,并购交易价款中并购贷款所占比例上限可提高至70%。产能过剩退出企业涉及的国有土地可由企业自行按照规定处理,也可交由政府收回。对企业整合搬迁后废弃的建设用地,纳入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

  3.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坚持因城施策去库存,鼓励房地产库存较多的市县出台差异化购房补贴政策,对自愿退宅进城农民购买普通商品住房,当地政府可给予一次性购房奖励或其他补助。支持将有稳定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等自由职业者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支持各地出台非住宅商品房去库存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投资购房用于租赁经营,支持房地产企业调整资产配置持有住房用于租赁经营。省财政对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高的市、县予以适当倾斜支持。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实现市场动态均衡、房价基本稳定。

  4.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支持企业股权融资,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对改制完成并办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成功上市的企业,省财政分阶段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对成功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融资的中小企业,省财政按首次股权融资额的1%给予最高70万元奖励。

  5.多措并举降成本。积极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和降费政策,继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社保等成本,确保2017年企业综合成本降低2%以上。建立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收费清单。全面落实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范围、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2017年,企业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不作上调,从事国家鼓励和扶持产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企业,可申请减征或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总费率至1%。对已按规定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暂时困难企业(“僵尸企业除外),经批准可缓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缓缴期限暂定6个月,缓缴期满按规定补缴后,允许其继续申请缓缴。对企业符合条件的股权收购、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及债权损失,认真落实企业所得税特殊性税务处理、递延纳税、分期缴纳、所得额扣除等优惠。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贷款担保费率不超过1.2%,省担保集团继续暂免收取市县担保机构中小微企业再担保费。2017年电力直接交易规模550亿千瓦时。推动大用户直供气。

  6.畅通实体经济融资渠道。 2017年,省财政继续超调10亿元,各市、县(市、区)按不低于2倍规模,以市、县(市、区)为单位设立中小微企业转贷资金池;继续安排11亿元资金,充实市、县(市、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国有资本金。深入推进“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不断扩大税融通贷款规模。继续实施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以及新设和引进金融机构奖励等政策。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绿色信贷项目可按规定申请财政贴息支持。推动金融机构优化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流程,适度放宽审贷权限,提升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支持建立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的省级股权投资基金体系。

  7.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扩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整合涉农资金支持优化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从2017年起连续4年,省总体上统一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按每亩1000元标准安排补助资金。加快推进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完善农业担保体系。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及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政策,推动各地增加保险品种和扩大保险覆盖面。农产品初加工用电享受农业用电政策。

二、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促进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

   8.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激励作用。2017年,省财政安排100亿元左右,采取产业基金、风险投资、无偿投入、借转补、事后奖补等方式,支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制造强省、创新型省份、技工大省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加大对皖北三市、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支持,对该区域符合条件的项目,奖补资金补助金额上浮20%

   9.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支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积极争取核聚变主机关键系统等大科学装置落户合肥,加快建设量子信息创新研究院;支持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7个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建设,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在新建项目关键设备购置、企业并购、重大项目团队引进、研发生产设备投入、研发试制投入等方面给予补助。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省重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采取阶段参股、直接投资、跟进投资等方式,主要投向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项目。

   10.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支持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五大制造,支持电子信息、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通过安排有关专项资金、吸引社会资本,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制造业发展纳入省政府对市、县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11.统筹推进创新发展四大支撑体系。支持围绕重大技术研发转化、创新资源捕捉寻找、创新成果路演展示、创新主体向往汇聚,构建技术和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支持聚焦科技成果孵化、产业化加速、产业集群发展,构建平台和企业创新支撑体系。支持注重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全面跟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有效对接,构建金融和资本创新支撑体系。支持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增强人才、技术、项目吸引力,构建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撑体系。

  1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省级电子商务发展资金,采取先建后奖补方式,支持市、县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年内实现公共服务、物流配送、乡村网点全覆盖。对新进入我省投资的世界100强和国内50强电子商务企业,实际到位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以上的,按1%给予一次性落户奖励,最高奖励200万元。引导社会资本增加中高端、多元化的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身休闲等服务供给。对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旅游文化名县、旅游特色小镇等品牌创建验收的,给予重点支持。鼓励企业开展网络促销以及参加大型展会,省财政对政府批准的展会给予适当补助。继续安排省级流通发展促进资金,支持培育限上流通企业、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三、继续扩大有效投入,加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13.加大重大项目推进力度。 2017年,新开工超亿元项目1600个以上,建成600个以上。深化四督四保制度,完善省、市、县负责同志联系推进重大项目制度,建立完善目标责任、台账管理、动态管控、运行调度和督查考核等五项机制,形成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管控和精准调度。对2016年下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中未开工且短期内不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及时调整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

  14.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建立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省级政府投资重点支持项目库内项目。积极对接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的领域,围绕易地扶贫搬迁、重大水利工程和灾后水利薄弱环节、现代农业、创新能力、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等,充实和完善项目库,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计划,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继续安排部分专项资金,支持各地重大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

   15.组织实施现代综合通道建设工程。全面推进铁路、公路、航道、航空、水利、电网、油气管线、信息网络、商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源体系、水利保障体系、网络信息体系和物流体系。开工建设安九铁路、池黄高铁、芜宣机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引江济淮、商合杭、合安高铁、合肥-六安成品油管道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新能源、城乡光纤网络建设、交通物流枢纽工程、示范物流园区、电商平台等项目。鼓励财政性资金加大对国省干线公路、城际铁路、农村公路、农网改造、山区边远地区供气管道等公益性突出的基础设施领域支持力度。支持各级政府通过增加资本金、注入优质国有资产、上市公司股权、盘活存量土地资产等方式,提升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实力,增强融资能力。

  16.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宽落户条件,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创业就业,鼓励和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保护落户农民依法取得的农村土地和集体资产权益。落实农民户口变动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脱钩政策,推进就业、住房、义务教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并轨。安排省对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转移支付,向吸纳转移人口较多的地区和中小城镇倾斜。省财政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以借转补、以奖代补方式扶持各地特色小镇建设。

  17.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201721日起,除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外,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以及所涉及的各类审批事项都必须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理。编制政府投资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承诺制。通过特许经营、股权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参与我省能源、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环境保护、重大市政工程等领域投资和运营管理。鼓励符合条件的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推行资产证券化。鼓励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企业发行项目收益债,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发行永续债券。

  18.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对符合条件的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项目库的重大项目,按程序从省预留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安排。对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可跨市调剂补充耕地指标,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对用地需求面积较大或分期建设的工业项目,允许按照一次规划、分期供地的要求,预留发展用地。在符合相关规划前提下,利用现有房屋和土地,兴办旅游、文化创意、科技研发、健康养老、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的,5年内可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

四、优化开放发展环境,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19.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各地在法定权限内,制定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平台、综合环境保障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支持外资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利用开发区等平台承接产业转移。办好第十届中国中部博览会暨国际徽商大会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展会品牌,巩固放大外交部安徽全球推介——“开放的中国:锦绣安徽迎客天下活动,以及与央企、民企、外企合作成果,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特别是德国、美国、法国、俄罗斯、新加坡等项目与产能合作。

  20.支持外贸优进优出。 2017年,对列入省重点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目录但未享受国家补贴的先进技术、设备及产品进口,每美元给予0.02元奖励,单个企业最高300万元。支持推进科工农贸一体化,完善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创新政策协同机制,培育一批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国际化示范发展基地,壮大一批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企业。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产品认证、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境外展会等。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对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实行中小企业出口信用险保费及开拓国际市场补贴政策。支持跨境电商平台和综合保税物流中心、进口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等加工贸易平台建设。完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通关便利化建设。

   21.推动走出去健康发展。完善走出去信息和政策服务体系。支持省内优势产业、技术标准、成套设备和劳务走出去,对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以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给予补助。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企业投保境外投资保险、对外承包工程出口信贷及特定合同保险的保费给予补助。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22.继续深化简政放权。优化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进一步精简政府权力事项,全面推行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到2017年底,基本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深化先照后证”“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改革,积极推进多证合一登记改革,推进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将56项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压减到34项,保留的报建审批事项,原则上由同一个内设机构承办,限时办结。

   23.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要突破口,推动省属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建立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优先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多种形式的股权激励。省财政对省属企业(不含中央下放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费用补助50%

  24.深化财税改革。推动财政支出优化整合,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继续扎实推进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和资源税改革。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推进理顺征管职责划分、创新纳税服务机制、转变征收管理方式、优化税务组织体系、构建税收共治格局等重点改革。

  25.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实行用水定额管理。深化新安江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和大别山区跨界水环境生态补偿。探索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与信贷联动机制。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组建专业化秸秆储运机构,开展工业废气、挥发性有机物、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专项整治和燃煤锅炉改造。全面推行河长制。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26.坚决打好脱贫攻坚年度战役。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 2017年,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拓宽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就读重点高校升学渠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全覆盖。支持贫困地区孩子上学条件的改善。实施技能脱贫培训计划和退役士兵技能转换行动,对贫困劳动者实施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实行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支持各地在落实全省统一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待遇,对贫困户慢性病门诊医疗实施救助。

   27.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5%以上,重点用于民生支出。深入实施33项民生工程,推动工程类项目按工程计划推进、补助类项目按时足额发放。

  28.大力促进和稳定就业。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给予不超过企业及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50%的稳定就业岗位补贴。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适当提高担保贷款额度。 2017年,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转岗培训,给予200-1300元培训补贴;企业新录用人员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进行上岗前技能培训的,由当地政府给予不低于人均800元补贴;企业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按职工培训后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分别给予相应补贴。

  七、加强风险防范,及时化解风险隐患

   29.积极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支持将短期债务置换成长期债务、高息债务置换成低息债务,到2018年实现政府存量债务全置换。动态监测、评估和预警市、县()政府性债务风险,风险预警结果与下年新增债券资金分配挂钩,对被风险预警和风险提示的市县分别按10%5%扣减新增债券分配额度。建立健全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30.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点关注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与理财、投资管理、不良贷款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非法集资风险、P2P等合作业务以及高代偿率的机构风险。加大不良资产重组和盘活效率,增加政策性担保体系流动性。支持地方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和处置力度。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监管部门责任,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分类制定风险预案,妥善处置风险案件,维护金融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把两学一做成果融入到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上来,把所有心思用在谋发展上,把全部精力用在干事业上,永不松劲、永不满足,有针对性地出实招、使硬招、谋新招,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营造保护创新、崇尚创造、鼓励干事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实化细化、落细落小各项决策部署,明确责任主体,以责促行、以责问效,坚定不移地以责任到位促进工作到位。省政府将建立全省经济运行调度、通报、考核机制,省政府督查室要加强跟踪督查,审计、监察部门要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问责,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17413

 

相关链接:

《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解读

【治国理政新实践·安徽篇】以更大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抓住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牛鼻子,有利于促进供需结构动态平衡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

  2016年,我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努力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强调要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此次,《意见》将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列为首条举措,抓住了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牛鼻子,是解决资本脱实向虚和供需错配问题,促进资本流入实体经济和供需结构动态平衡的对症下药之举。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程必定说,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以更大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大实体经济,是应对一切复杂形势、在区域乃至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

  当前,我省正处于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关键时期。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孕育,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安徽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体经济前景广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发展必须抓紧抓好的一件大事。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将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工业经济向更高质量方向发展。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说。

  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向实体经济发力,推动改革取得新进展

  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坚持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持续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和活力,这是省委、省政府一直强调并得到贯彻执行的重要方面。牛弩韬说。

  对符合并购贷款条件的兼并重组企业,并购交易价款中并购贷款所占比例上限可提高至70%”“对改制完成并办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成功上市的企业,省财政分阶段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2017年,企业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不作上调”……《意见》在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多措并举降成本等方面,制定了很多更有针对性、含金量更高的具体措施。

  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至关重要。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又要让政府勇担责任、干好自己该干的事。程必定表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中央明确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原则。政府与市场各就其位,但它们发挥出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

  在工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将做好加减法,把调存量同优增量、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培育新兴产业统一起来,推进实体经济稳中向好。牛弩韬说,做减法,就是减少低端供给、无效供给,坚定去产能、降成本,为经济发展留出新空间;做加法,就是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为经济增长培育新动力。

  推动农业发展由主要满足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的需求转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具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般特点和要求,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改革重点。

  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意见》提出,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从2017年起连续4年,省总体上统一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按每亩1000元标准安排补助资金。

  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出台新措施,目的就是推动农业发展由主要满足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满足的需求转变。省农委有关负责人说。

  当前,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围绕畅通实体经济融资渠道,《意见》提出,今年省财政继续超调10亿元,各市、县(市、区)按不低于2倍规模,以市、县(市、区)为单位设立中小微企业转贷资金池;继续安排11亿元资金,充实市、县(市、区)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国有资本金;继续实施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以及新设和引进金融机构奖励等政策。

  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企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新困难和新问题。各地及有关部门应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建立有效帮扶机制,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让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不断夯实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程必定说。

 

《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解读

【治国理政新实践·安徽篇】促进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

培育新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为打造发展主引擎、提升区域竞争力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对于我省当前和长远发展意义深远。

  省政府近日出台的《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作出具体部署,加快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有利于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省发改委产业协调处处长徐志表示。

  《意见》提出,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省重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采取阶段参股、直接投资、跟进投资等方式,主要投向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项目。对资金需求量大、引领作用强的产业,省市合作建立专项产业投资基金给予支持。创意文化和文化旅游类项目,重点运用省产业发展基金予以支持。徐志表示,省发改委将会同省财政厅等部门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严格申报程序,加强审核评估,充分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做到简便快捷、公开透明、规范高效。

  当前,我省正处在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的转化期。《意见》进一步加大对三重一创的支持力度,突出了对创新发展设备投入、人才引进、研发试制等关键环节的支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分析。

  《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重通过政府资金来撬动社会资本,在制造业领域,以高端化、智能化、精品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为重点,通过产业发展资金的形式,带动制造业整体转型,提升发展内涵。在服务业领域,聚焦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等潜力大、发展滞后的薄弱领域以及医疗、养老、休闲等高端服务领域,通过奖补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拓展发展新空间。阮华彪表示。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统筹推进创新发展四大支撑体系

  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对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意义重大。 《意见》把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摆在突出位置。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全创改全面落实、突破之年。将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在继续推进76项改革任务分工、16项国家授权创新改革、11家试点工作基础上,重点瞄准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加强创新供给,聚焦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统筹推进创新发展四大支撑体系。《意见》提出建设技术、平台、融资、人才四大支撑体系,形成创新资源捕捉、孵化、加速、集聚等全产业周期完整服务链,对系统性推动创新型企业的加速成长将起到积极作用。阮华彪认为。

  今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但国家之间、省区之间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的争夺日益激烈。《意见》进一步突出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核心,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牵引,加快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的培育力度。省经济研究院宏观服务部主任胡功杰认为,目前,科技成果转化进展缓慢,激励机制不健全是最大的障碍。 《意见》提出要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增强人才、技术、项目吸引力,有助于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继续扩大有效投入,加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在增长动力转换和接续时期,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扩大有效投入是关键支撑。 《意见》提出,继续扩大有效投入,加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一季度,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开局良好,累计完成投资2838.9亿元,为年度计划的25.4%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新常态下,无论是新动能的培育壮大,还是旧动能的改造提升;是改善和提升供给,还是扩大有效需求,都需要有效投入的支撑,需要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省经济研究院投资所所长夏兴萍认为。

  重大项目引领着先进产业的发展方向,推动着主导产业的集聚与竞争力提升。当前,增长动力接续不足,关键是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不多。《意见》提出,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建立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省级政府投资重点支持项目库内项目。

  《意见》在扩大有效投入方面提出,着重从推动机制、明确重点领域、强化保障措施方面着手。阮华彪分析,在推动机制上,突出了对重大项目的调控和调度,提高项目推进效率。在领域选择上,强调了易地扶贫搬迁、水利工程、现代农业、创新能力、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尤其突出了交通和城镇化这两大领域,对进一步夯实我省长期发展基础和拓展发展空间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保障机制上,突出了资金和土地两大要素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资源向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新兴产业领域和基础领域倾斜,尤其是突出支持符合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项目。

  《意见》提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自今年21日起,除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外,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以及所涉及的各类审批事项都必须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理。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偏窄、投资主体单一、投资效益不高是当前影响扩大有效投入的重要因素。因此,扩大有效投入,必须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社会资本投入。夏兴萍认为,要大力推广PPP模式,着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我省能源、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环境保护、重大市政工程等领域投资和运营管理,推行资产证券化等。

 

 

《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解读

构筑开放发展新优势

加快产业承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开放的安徽,日益成为国际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日前举行的外交部安徽全球推介活动,来自148个国家的驻华外交官、11个国际组织的驻华代表,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和外国驻华商协会代表真切感受到开放安徽的无限活力。不少在皖投资的外国客商表示,安徽大有商机,投资兴业定能收获惊喜。

  据统计,过去5年,我省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7.4%。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批准设立外资企业超过1万家,累计利用外资近930亿美元,共有74家境外世界500强公司在我省设立了132家企业。

  高起点承接产业转移,是发展壮大外向型产业集群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主动顺应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推动高端承接、升级承接。省商务厅有关人士表示,做好招商引资大文章,应坚持引资引技引智一体,紧盯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聚焦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领军人才,重视资本市场招商和存量资源招商,做到引进常规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兼顾,更加注重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精准度。为进一步做好高端产业承接,《意见》明确提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比如,支持各地在法定权限内,制定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平台、综合环境保障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支持外资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利用开发区等平台承接产业转移;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特别是德国、美国、法国、俄罗斯、新加坡等项目与产能合作等。

  支持优进优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对外贸易水平,是衡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全省上下积极作为,进出口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前2个月实现进出口额65.5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出口38.6亿美元,同比增长2.9%。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趋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1亿美元,同比增长14.8%;机电产品出口21.8亿美元,同比增长5.9%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各类要素成本的持续攀升,加上全球总需求不振,长期以来形成的外贸低成本比较优势正在弱化,传统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在外贸发展方面既要增加,更要在提升上下功夫,做到优进优出。以质为先、品牌制胜,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安徽外贸发展才有出路。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张建才表示。

  《意见》明确提出,为支持优进优出,2017年,对列入省重点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目录但未享受国家补贴的先进技术、设备及产品进口,每美元给予0.02元奖励,单个企业最高300万元;支持推进科工农贸一体化,完善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创新政策协同机制,培育一批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国际化示范发展基地,壮大一批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企业。根据《意见》要求,我省还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产品认证、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境外展会等;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对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实行中小企业出口信用险保费及开拓国际市场补贴政策;支持跨境电商平台和综合保税物流中心、进口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等加工贸易平台建设等。

  优化产能合作,做好走出去大文章

  由于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在需求,安徽跟全国一样,已经到了双向投资的新阶段。

  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6年,我省实际对外投资年均增长7.4%,一批知名企业通过合资、收购、海外建厂等方式,实现了技术、产品、品牌和管理全方位提升。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省走出去企业已有700多家,涌现出马钢公司收购法国瓦顿公司、中鼎集团收购德国WEGU公司、奇瑞汽车巴西工业园、省农垦集团津巴布韦农业综合开发等一批典型案例。

  《意见》指出,推动走出去健康发展,要完善走出去信息和政策服务体系;支持省内优势产业、技术标准、成套设备和劳务走出去。同时,我省还将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的便利。

  推动走出去健康发展,我们要抓住世界经济调整和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新一轮开放发展的机遇,加快对外投资步伐,提高我省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省国际经济合作商会秘书长连瑞南表示,就我省来说,钢铁、建材、化工、家电和装备等领域都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生产能力,既有能力也有必要主动跟随国家开放大战略,结合化解富余产能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目标,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引导和推动产业关联的企业集群式抱团出海,以国际化经营拓展自身调整升级的运筹空间,进一步做大市场空间。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