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为打通信息孤岛定时间表 烦民证明或终结

访问次数: 635                        发布时间:2017-06-19

[字体: ]

很多不合理的证明,成了老百姓迈不过去的坎儿!因为有信息孤岛的存在,就有滋生这些证明的土壤。李克强在613召开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

  当天会上,总理为打通信息孤岛定下时间表:今年内要基本完成国务院部门内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清理工作,年底前要拿出国务院部门互联互通系统名单和共享信息目录、实现连接,明年6月底前实现国务院各部门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系统统一接入国家共享平台。

  正如总理所指出的,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同时也是解决烦民证明、优化服务的釜底抽薪之策。目前,我国信息数据资源80%以上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里,深藏闺中造成极大的浪费;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给企业和群众创业办事造成极大的不便。

  事实上,总理连续三年在放管服电视电话会议上,专门部署打破信息孤岛的工作和任务,直至本次会议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

  李克强会上讲起基层考察时,有地方政府负责人向他吐槽:保险单丢失证明、证明老人还活着等形形色色的证明。他说,这些证明不仅令市民头疼,也让负责开证明的部门或居委会不胜其烦。

  结果变成政府部门决定取消证明,老百姓反过来着居委会给开证明。不仅企业、群众办事难上加难,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也变得更加低下。李克强说。

  这些烦扰群众的证明与信息孤岛直接相关。由于很多信息不能共享,公民的户籍、就业、生育、婚姻等基本信息处于分散的碎片化状态,导致只能通过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和重复证明来验证真伪。

  李克强会上明确提出要求,要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今年各地区各部门要摸清情况有所作为,对于各种证明和手续,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即使必要的证明,有关部门和单位也要加强互认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举证。

  他说,要鼓励开发利用政府部门及公用事业单位的信息数据,唤醒沉睡的大数据、释放数据红利。此前早有学者明确指出,在大数据时代,本届政府力推的互联网+政务,正是打破信息孤岛的制胜手段。

  613的会议上,李克强进而要求:凡在网上能办的事要尽可能网上办理,让群众办事少上门、零上门;对群众必须到场办理的事项,要尽可能减少到场次数。要加快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府部门在协同联动、流程再造、系统整合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升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变办事群众围着各部门跑各部门围着办事群众转

  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这是总理明确要求做好今年放管服改革五个之一。

各级政府要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李克强最后说。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