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庐江县政府勇立潮头谋发展,与时俱进谱新篇。全县上下不断增强改革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聚集“放管服”改革,勇于探索,务实创新,着力将各项改革工作推向纵深。
紧抓清单“牛鼻子”,持续简政放权
该县按照“四个一律、两个全程”要求,及时做好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取消和调整的行政权力项目的衔接落实,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切实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
建立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依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和国务院、省市政府下放、取消行政权力事项,以及机构、职能调整等情况,建立县镇两级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和规范统一机制,不断深化权责清单制度建设。2015年,县直40个部门公布权力2917项;镇级政府权力事项基数为121项。2016年,县直36个部门权力项目调整为3173项(其中:行政审批108项, 行政处罚2474项,行政征收19项,行政给付26项,行政强制123项,行政确认70项,行政裁决5项,行政规划12项,其他权力336项);镇级政府权力事项基数调整为123项(其中:行政审批5项、行政处罚4项、行政强制5项、行政确认5项、行政裁决2项、行政规划3项、其他权力99项)。今年,根据中办发﹝2015﹞21号文件精神和省、市政府相关要求,将对县镇两级政府权责清单进一步调整完善。
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清单。《庐江县县级涉企收费清单(2017年)》中列入收费项目61项,比2015年减少11项。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由原来27项调整为23项,减少4项;政府性基金由原来的10项调整为9项,减少1项;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由原来的30项调整为24项,减少6项。近期,根据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关于清理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20号),就涉及我县白蚁防治费、房屋转让手续费等十多个收费项目进行调研,妥善解决取消或停征收费后相关机构运转、人员安排等事项。
建立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县镇两级公共服务事项和县级中介服务事项审核工作实行“三上三下”,经历了集中审核、合法性审查、服务流程审查、收费标准及依据审查、专家认证、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等环节,并报市编办审核备案。此次列入公共服务事项清理规范范围的县直单位63个,经审核确认59个单位的公共服务事项保留1140项;17个镇级公共服务事项平均保留199项,均编制了服务指南;列入行政权力中介服务事项清理规范范围的县直部门36个,经审核确认22个部门的中介服务事项保留146项(含转换9项)、规范18项、取消4项。
唱好监管“重头戏”,坚持放管结合
制定行政权力运行监管细则。该县县直相关单位保留的权力事项,逐项制定事中事后监管细则或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明确监管对象、内容、方式、措施、程序、工作要求、责任追究等,细化日常监管、监督抽查、专项整治、信用管理、风险监测防范、责任追溯等监管措施,使每一项政府权力都可操作的运行规范,实现对政府权力事项运行的全过程标准化监管。同时,按要求制定权力取消、下放、转移监管服务措施,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制定监管服务细则。
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建立“一单两库”,定期组织开展对县直单位行政权力运行情况进行督查,不断创新监管方式,着力增强监管的有效性。重点了解和掌握权力运行事中事后监管细则和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基准的落实情况,严格执行权责清单,严防清单之外实施权力行为,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夯实便民“落脚点”,继续优化服务
为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更好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该县不断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群众办事创业,加快建设“一库四平台”,逐步整合各部门独立的政务服务业务系统,形成全县统一的政务服务入口,实现线上服务和线下办事的紧密融合,着力提升全县政务服务协同化、主动化、精细化和智慧化水平。
大力推进行政许可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管理体制,具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县直单位均内设“行政审批科”(单独设置,或在内设机构加挂牌子),行政审批事项进驻政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逐步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和流程管理、规范行政许可受理场所建设与管理、规范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评价等,为做好省以下行政审批事项统一规范、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合审核工作机制奠定基础。
切实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全面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行“先照后证”,实现“五证合一”;全面推动“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注册等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改革和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并为“个转企”开辟“绿色通道”;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的发放与应用, 对各类企业设立登记材料齐全的,办理期限一律压缩为五个工作日,变更登记压缩为三个工作日,对市、县级核名、清算组备案换补照等实行当场办理。据了解,截至2017年5月底,全县个体由2012年底的6679户发展至33125户,企业由1462发展为686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由154户发展为706户,分别增长了4.95倍、4.7倍、4.6倍,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庐江县编办郑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