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压实责任解决管党治党突出问题

访问次数: 648                        发布时间:2017-09-20

[字体: ]

《中国纪检监察报》917日头版报道

 

从担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到扎紧制度笼子,从省委以上率下到不断细化履行“两个责任”的方式……近年来,安徽各级党委和纪委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以《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的意见》为纲,制定出台了涵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多方面的党内法规71件,以认真开展中央巡视“回头看”的整改工作、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开展“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警示教育等举措为抓手,省委瞄准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夯实全面从严治党基础。

  约谈、函询、报告、述责述廉等具体措施,已经成为安徽落实“两个责任”的经常性工作,为防止责任虚化空转,省委不断细化、创新“两个责任”履责方式。省委就巡视整改等问题集体约谈省直单位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各省辖市市委书记,对落实主体责任提出明确要求;省委每年对省辖市和省直单位落实“两个责任”情况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班子调整的重要依据;建立实行“两个责任”清单和落实主体责任全程纪实制度;督促领导干部在民主生活会上把群众反映、巡视反馈、组织约谈函询的问题说清楚、谈透彻,诫勉谈话的作出深刻检查;市委书记带领常委班子成员向省纪委书记汇报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情况……安徽省各级党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两个责任”不断落地生根的良好局面。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安徽坚持“四个必问”,即对发生热点、焦点和群体性事件必问责,发生窝案、系列案件必问责,巡视、审计、督察发现重大问题必问责,年度综合考核名次靠后或问题突出必问责,对管党治党突出问题实行“一案双查”和责任倒查,以“不落实之事”倒查追究“不落实之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有520个党组织、2692名领导干部受到党内问责,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89人。

  (同日,该报3版刊发长篇通讯《安徽踏石留印,扛起管党治党责任》。 )

 

安徽:踏石留印扛起管党治党责任

去年24月,中央对安徽省委进行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时指出,存在“党的领导弱化、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到位”等问题;随后,安徽连续发生了陈树隆、杨振超、周春雨三名副省长腐败案,严重污染和破坏了安徽政治生态……

  对此,安徽省委态度鲜明,坚决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把全面从严治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突破攻坚,咬住“管党治党责任”不放,以一条条铁的举措抓出“痕”留下“印”,坚决打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优化政治生态这场持久战。

  牵住“牛鼻子”强化责任勇担当

  20166月,针对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的20个问题以及省委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省委召开省直单位党风廉政建设集体约谈暨巡视整改推进会,部署了违规经商办企业、“酒桌办公”等8个专项整治工作,76项整改任务基本完成。

  201611月,新一届省委常委会举行第一次会议,研究加强省委常委会自身建设问题。省委书记李锦斌强调,要以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常委会自身建设,争做忠诚看齐、履职担当、改革创新、团结奋进、亲民为民、清正廉洁的模范。李锦斌同志在被中央任命为省委书记后的第一周,即深入省纪委就强化政治自觉、强化“两个责任”提出要求,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反腐倡廉工作的良好局面。

  根据省委巡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十届省委决定从去年11月起在省直机关、省属高校开展“管党治党宽松软”2个专项治理,同时,在全省部署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五个纯粹”。

  今年11日起,省委印发施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若干规定》,这是全国省级党委首部就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制定的规定,旨在推动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政策化、制度化、法制化。

  今年5月,省委决定以陈树隆、杨振超、周春雨腐败案为反面教材,在省级党员领导干部中率先开展“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警示教育,要求“关键少数”把自身存在的问题、应该承担的责任“摆进去”,对加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建设进行思考。6月,又扩大到全省党员干部,各级党委(党组)共组织16457场次、73万余名党员干部到各级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接受教育。

  ……

  从担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到扎紧制度笼子,从开展专项整治到“把自己摆进去”,一系列专题警示教育的举措和行动,释放出明确且强烈的信号: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关键少数”必须发挥关键作用。安徽省委坚定不移做好全面从严治党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把管党治党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以身作则,认真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全省政治生态正持续净化优化。

  念好“紧箍咒”层层落责善担当

  “我们坚持从自身做起,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自觉做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建设者、维护者。去年以来,市委书记专题会、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28次,不断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这是今年8月,安徽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刘惠赴亳州调研时,亳州市委书记汪一光带领市委常委会成员汇报该市如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及纪委监督责任落实情况,也是该省传导压力推动地方强化责任担当、种好“责任田”的一个缩影。

  将领导干部个人所承担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任务逐一列举,将零散的履责足迹以摘要纪实的形式全程留痕……今年年初,黄山市900余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纪检监察干部陆续领到了一张“特殊”的工作清单和一本“特殊”的工作记录本。

  “我们强调落实‘两个责任’,都知道对下属党员干部管理不到位要负责任,但是有的领导干部对具体怎么抓、抓什么,怎么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不是很清楚。”黄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金涛表示,“有了这份清单和工作记录本,记录和履责同步,哪些责任要去落实都清清楚楚,发现监管方面问题还可随时倒查责任、及时发现和堵塞漏洞。”

  这是该省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推行的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清单制度和落实主体责任全程纪实制度。“目的就是通过开展痕迹管理,对每个环节的情况都一目了然,既解决了不敢担当、不愿作为的问题,又强化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防止责任虚化空转。”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该省各级党委、纪委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法,推动责任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田”的管理逐渐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局面。

  当好“护林员”强力督责有担当

  “我接受提出的这些问题,衷心感谢省纪委帮助教育,对所犯错误追悔莫及,主要教训是……”这是该省某市领导班子成员在民主生活会上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检查。

  据统计,在此次“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警示教育中,该省16个省辖市市委常委班子中有34人在会上对谈话函询的问题作出说明,开诚布公说明情况,主动接受监督;有4人作出检查,态度诚恳、检查深刻,起到了红脸出汗的效果。

  同时,在专题警示教育中,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对不联系自身思想、不联系分管工作、不坚持把自己摆进去的认识体会,一律发回修改或重写,并要求所在地方和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签字把关。一些领导干部反映,“通过自己写、写自己,震动很大,感触很深,受到了一次‘由表及里’的深刻警示警醒。”

  “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体现在日常管理监督中。”省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29239人次;644名省管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向省委书面述责述廉,19703名县处级干部向上一级党委(党组)书面述责述廉,一批苗头性问题被消除在萌芽状态。

  用好“撒手锏”严肃问责敢担当

  “他们违法乱纪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没有从他们那里拿过一分钱。现在还要追究我的责任,我想不通!”某县卫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面对组织审查时,显得十分“委屈”。

  原来,该县纪委监察局查处了一起医疗卫生系统腐败窝案,经研究决定,因对分管范围党员干部疏于监管,对县卫计委分管领导实行“一案双查”,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该省把问责作为压实责任的“撒手锏”,强化责任追究,不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对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所属单位发生的多起违纪违法案件上查一级;对全省医疗卫生系统、国土资源系统、环境保护系统、教育系统腐败案件和“山东疫苗”、扶贫领域侵占群众利益等案件,实施“一案双查”和责任追究,及时通报典型案例。用好“两个责任”考核成果,对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有520个党组织、2692名领导干部被问责,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89人。(本报记者李雪原)

 

砥砺奋进的五年

让震慑常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巡视巡察工作综述

一轮巡视进驻,有人欢喜有人忧;一轮巡视过后,总有些问题被晒出,总有些干部被查处。

  晒出的问题不一而足——

  某县粮食局被一名普通党员职工为首的黑恶势力左右把持十多年,四任书记、局长任其摆布;某省属企业领导班子部分成员连续5年大年三十到寺庙烧头香;某国企党委主体责任不到位,巡视整改重形式轻内容,一些问题的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严重存在“雨过地皮不湿”现象……

  查处的“虎”“蝇”遍布全省——

  巡视进驻前多年没有查处一起大要案的池州,被省委巡视组揪出了原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权发这样的“大老虎”;震惊全国的“小官巨贪”、淮北市烈山区烈山社区原党委书记刘大伟,也是在省委巡视过后被拿下。

  阚相华、曹勇、程瀚、程效先、杨德林、王亚非、何根海……对关注时政的安徽人来说,这一连串的名字也许都不陌生,他们的“落马”,都是省委巡视发现并移交的问题线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委主动对标中央巡视工作新要求,持续深化政治巡视,探索创新巡视“新招式”,把巡视“利剑”打磨得愈发锋利,政治“显微镜”和“探照灯”作用进一步彰显,为我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突出贡献。

  “剑”锋所指全覆盖不留死角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也是反腐败斗争的一柄利剑。巡视全覆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全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巡视监督要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2014114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巡视全覆盖要求。

  彼时,九届安徽省委任期将半,巡视全覆盖任务艰巨。省委及时订规划、排工期、抓进度,提质量。2014年,省委常规巡视组增加至8个,2015年,增设4个专项巡视组。在保证质量和效果的基础上,仅2015年全年各巡视组驻点巡视达250天,巡视108个单位(地区),是过去两年总和的1.5倍,单年度完成九届省委40%的巡视全覆盖任务。

  201696日,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履新伊始即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高质量完成九届省委巡视全覆盖任务。截至201610月省委换届前,九届安徽省委共开展14轮巡视,实现了对306个对象(包括51所高职高专院校)的巡视全覆盖,对6个省辖市、2个县和5家省属企业进行了巡视“回头看”。

  这是安徽省委第一次实现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

  通过巡视,共发现被巡视单位党组织问题6314个,领导干部问题线索6177个,涉及厅级干部583人、处级干部1916人。根据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给予纪律处分1734人,组织处理223人,移送司法机关451人。

  新一届安徽省委继续深入推进巡视工作,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对巡视工作7次发表讲话、10次作出批示。

  今年2月底至4月底,十届省委展开首轮巡视,8个省委巡视组对宁国市等22个县(市、区)进行常规巡视,并对省环保厅和安徽出版集团展开机动式巡视。巡视发现被巡视党组织问题503个,领导干部问题线索411件,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问题线索169件。

  巡视利剑,“剑”锋所指,“剑”无虚发。

  “有的地方领导干部与不法商人长期勾肩搭背,搞利益输送,形成畸形政商关系”“有的单位‘山头’林立,‘圈子文化’根深蒂固,‘裙带风’盛行”……这些都是十届省委首轮巡视发现的问题。最近,省纪委公布的广德县原人大副主任王志良和宁国市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平两起案件,也是来自十届省委首轮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

  据了解,从2017年到2021年,省委巡视采取板块轮动的方式,先从地方到国企、再到省直和高校,将再次实现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目前,十届省委第二轮巡视已经撤点结束。

  “剑”法各异 新打法精准放矢

  2014111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我省安庆市召开部分省委书记座谈会,指出安徽可以先行先试专项巡视。

  省委迅速组建4个专项巡视组,于2015年年初首轮正式进驻省司法厅、省水利厅、皖西学院和皖北煤电集团开展专项巡视。

  2016年,在推进常规巡视的同时,省委4个专项巡视组采取“一托二”的方式展开专项巡视。当年,省委瞄准监管容易边缘化的高职高专院校,将其单列出来,集中巡视,并责成部分省辖市委和省直厅局党组(党委)组建34个巡视组,省委授权相关省辖市纪委书记或省直厅局纪检组长担任巡视组组长,对全省51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巡视。这种巡视方式在全国尚属首次。

  我省巡视新打法层出不穷,出“剑”更加灵活,安徽人敢为人先、先试先行的品质在巡视工作中展露无遗——

  探索常规巡视与专项巡视相结合,同步推进,试点巡视组“一拖N”巡视方式,加快巡视步伐;

  对同地区、同领域、同系统的巡视对象优化组合、集中扫描;

  开展巡视“回头看”,对6个省辖市、2个县和5个省属企业“杀回马枪”。

  2016年底,新一届安徽省委在全国率先开展机动式巡视试点。省委成立两个机动式巡视组,对数月前刚被常规巡视过,但整改后“群众反映仍然强烈、问题尚未见底”的池州学院和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展开机动式巡视。

  “巡视组又来了”,出其不意,发现问题线索11件,池州学院1名正厅级干部和多名处级干部也应声落马。省委巡视办主任刘苹认为,打破时间和轮次限制的机动式巡视,其优势在于机动灵活、让人摸不着规律,“让所有单位都形成一种利剑高悬、震慑常在的压力”。

  我省机动式巡视试点工作,也得到了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

  双“剑”合璧巡视巡察一盘棋

  创新没有止境,永远不变的是变化。十届安徽省委前两轮巡视,采取“常规巡视+机动式巡视”工作模式,创新建立“一联动两巡视三检查”巡视监督模式,其中的“一联动”,即省市县巡视巡察“三级联动”。

  我省创新推行的省市县巡视巡察“三级联动”,是指在巡视县(市、区)期间,被巡视地区所在的各省辖市至少派出1个巡察组,每个县(市、区)至少组建1个巡察组,在省委巡视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向省委巡视组负责。在十届省委已经结束的两轮巡视中,均践行了省市县巡视巡察“三级联动”模式。

  省市县巡视巡察“三级联动”既充分发挥了巡视权威和巡察属地优势,又妥善解决了巡视笼罩不到、巡察权威不够的问题,实现了“全域化、全景式”扫描,也推动巡视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在“三级联动”模式下,巡视组可以利用巡察组前期成果,通过巡视也为巡察组提供了线索,为后期深入巡察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创新实施巡视巡察“三级联动”的同时,我省16个省辖市党委已全部开展巡察工作,成立巡察领导小组和巡察办,其中7个市委巡察办明确为党委工作部门,105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巡察制度,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巡视巡察网络监督格局。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市县党委共巡察基层党组织4927个,发现“三大问题”22337个,发现违反“六项纪律”问题25753个,根据巡察移交的问题线索,立案3833件,党政纪处分3824人,移送司法305人,有力地强化了基层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使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基层落地生根。

  对症下药袪“病”总在巡视后

  “巡视生命力在于成果的运用”,巡视起作用,关键在整改。省委“五人小组”听取巡视情况汇报时,每次均认真研究巡视成果的运用,对重要问题的整改提出明确意见。

  安徽省委实行巡视整改问责,对敷衍整改、整改不力、拒不整改的,被巡视地方和单位的党委(党组)书记、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将被问责。九届省委巡视某省辖市后,该市纪委拖延不办巡视移交线索,省委对市纪委领导班子作出“改组式”调整,新班子上任后,巡视移交的50件处级干部问题线索很快得到办理。

  2016年,针对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的3920个问题,省委逐一对应制定整改方案,明确76项整改任务,以及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制度清单,向174家单位党委(党组)一对一下达整改任务,实行挂图作战、对号销账。当年6月,根据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省委部署开展“酒桌办公”、滥发津补贴、基层党组织长期不换届、党费缴纳不规范等四个专项整治。

  201610月至20172月,我省在省直机关和高等院校开展“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专项治理,共查摆各类问题3812个、制定整改措施11060条、修订完善制度4139项。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省委巡视发现的共性和突出问题,我省开展了包括“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专项治理等12次全省性或系统性专项整治,3次集体约谈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

  2017630日,在省管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通报会暨省委巡视整改任务推进会上,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惠、副组长邓向阳分别向十届省委首轮巡视县(市、区)所在的12个省辖市主要负责同志面对面交办了巡视整改任务和领导干部问题线索清单。7月,又分别召开省辖市巡视整改暨巡察工作情况南北片区汇报会,层层传导压力,深入推进巡视成果运用和市县巡察工作。

  (记者 陈多润 通讯员 吴祚麓王泊滔)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