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审批提升项目建设“加速度”
“阜阳可可彩印项目符合规划要求,市规划局没有意见。”
“有三点建议:报批的项目供电方案不明,消防水箱没有考虑,消防规范适用不当,请予补充。”
“同意规划,但有两条建议……”
“13家单位,没有意见的7家,6家提出建议意见,原则性通过阜阳可可彩印项目审批。但提请项目方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手续,争取项目早日开工。”
9月13日上午,在阜阳市市民中心四楼会议室内,阜城第142期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会议主持人、阜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廖越宣布当天的第一个审批项目通过。
我们已经举行了142期并联审批会,审批项目607个,很大程度上加快了阜阳市项目建设推进的力度。”廖越告诉记者,由阜阳市政务服务中心牵头,规划、住建、消防、安监、环保等13个部门参加,定期召开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会议,对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集中评审、联合会审,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审批效率。纳入并联审批的建设项目最快35个工作日就可以办齐各类手续开工建设。
窗口集中群众办事更方便
阜阳市政务服务中心让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银行机构、邮政快递、公交公司、有线电视、燃气公司等便民企业进驻市民中心,实现群众办事“进一个门、办多样事”,变原来的“满城跑”为“一楼办”。今年前八个月,市民中心各窗口累计受理各类办件38万多件,办结率达99.3%。
“我们还全面梳理了市级行政机关、公共企事业单位直接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事项,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廖越表示,通过对受理条件、办事流程、申请材料等15项重要信息进行公开,为群众和企业提供网上办事服务。截至目前,网上办事大厅已累计受理网上申请40125件,办结率85.6%。
为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阜阳市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还对市直57家单位的1806个事项的流程进行再造,压缩了3715个事项环节。今年,阜阳市又全面开展了2017年重点项目推进“百日会战”活动,在100天的时间内,通过“一对一”的精准化服务,确保全市20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全部开工。
简政放权优化投资好环境
依托网上办事大厅,今年一月份,阜阳市实行企业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全程电子化办理,初步实现企业网上办照与实体大厅申请“双轨并行”融合发展,阜阳市工商局网上申请率达到99%。随着全省工商登记全程网上办事系统正式上线,阜阳市同步实施从名称预先核准到领取营业执照“无纸化、零见面”的全程电子化登记。目前,全市已办理电子营业执照19张。
“政府为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投放市场提前了,有利于抢占先机,我们的营业额增加了近四千万元。”安徽疆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张剑告诉记者,大疆无人机项目就是看中了阜阳市丰富的农业资源、优越的交通区位等优势,决定在阜阳市颍泉区落户。
为了给企业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阜阳市还围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发展,有目的地引进研发机构、配套企业等补链项目,每年还安排不少于2亿元资金对产业发展提供要素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阜阳市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造强市建设等重点目标任务,通过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精准帮扶,推动了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项目落地,规上工业企业数已由2012年的837家,增加到2016年的1718家。今年1至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4%,居全省第4位,利税总额同比增长22.4%,居全省第5位。
“为实现企业快捷办理、就近登记,经市编办批准,我们从去年6月1日起将50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登记等相关登记事项下放到区市场监管局办理,最大限度让市民就近享受到工商优质服务。”阜阳市工商局负责人表示,截至8月15日,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7.02万户,比改革前增长1.9倍,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增量位居全省第二。(记者 王少峰)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