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江创新论坛上,我省首次作为主宾省出席,向中外嘉宾介绍安徽创新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格局与使命——
“安徽创新”闪耀浦江
9月22日至25日,一个大咖云集、创新和远见绽放的顶级科技盛会在浦江之畔闪耀登场,来自20多个国家的100位政界高层、学界泰斗、商界精英,3000位行业精英会聚上海,围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格局与使命”这一论坛主题碰撞思想的火花。本届论坛首次设双主宾省(市),分别为北京市和安徽省。安徽首次以主宾省身份出席浦江创新论坛,重点参与了开幕式、区域(城市)论坛、政策论坛、主宾国论坛等,分享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区域创新一体化等话题,向世界展示了近年来江淮大地创新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正在建设中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宏伟蓝图。
受邀主宾省:
安徽创新吸引全球目光
9月23日,在论坛开幕式上,我省作为主宾省向中外嘉宾介绍了安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方阵、中部第一位,主要创新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在热核聚变、量子通信、铁基超导、智能语音、高端装备、超薄玻璃基板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今年上半年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折射出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双螺旋”结构演进产生的良好效果。
丹麦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丹麦科技创业中心主任白墨桐告诉记者:“我们非常关注中国几个科学中心的建设,未来我们非常期望能和安徽的创新中心、创新机构开展更多合作。”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常务副校长张啸天是安徽老乡,他对安徽的科技创新实力感到惊喜:“安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量子科技、强磁场、同步辐射等领域成果非常显著,不光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是很有影响力的。我作为一个安徽人感到很骄傲。 ”
浦江创新论坛理事会副秘书长骆大进表示,浦江创新论坛的定位就是打造一个国内外科技创新合作交流的大平台,安徽近年来科技创新水平快速提升,一流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作为主宾省实至名归。他希望安徽的代表能带给论坛更多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格局已定:构建“2+8+N+3”创新体系
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批复在安徽布局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标志着安徽成为中国创新大格局中的核心一环,成为可以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合作的重要力量。省科技厅副厅长罗平在浦江创新论坛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基于合肥自身的科教资源和现有的大科学基础设施,将构建“2+8+N+3”创新体系。
“2”是两个争创。一是争创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目前省委、省政府将其作为一号工程;二是争创新能源国家实验室。“8”是首期建设8个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争取新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合肥先进光源及先进光源集群规划建设等5个大科学装置;提升拓展现有的全超导托卡马克等3个大科学装置性能。 “N”是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离子医学中心等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推动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前沿研究的深度融合,提升我国在该细分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 “3”是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3个“双一流”大学和学科。此外,还将建设滨湖科学城,将其打造成国家实验室和科学中心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窗口,未来滨湖科学城将成为合肥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和城市名片。
“我们的建设思路,是构建从源头创新到技术开发、从成果转化到创新创业和新兴产业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罗平说,按照这一思路,科学中心的主要任务是4个层次建设:一是核心层,建设一个大科学装置集群;二是中间层,建设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大学和研发机构;三是外围层,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形成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四是最外围的联动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
使命在肩:
建成国际一流科学中心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寄予厚望,省暨合肥市更感到使命在肩,责任重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框架体系,到2030年建成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达成这一目标,我省将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努力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基础平台、科学研究的制高点、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离不开大批一流人才的加盟。 9月24日,罗平在政策论坛上向国内外嘉宾介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人才政策可用12个字概括:顶天立地、量身定制、铺天盖地。所谓顶天立地,指的是吸引全球高层次创新人才。安徽已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从财税金融、科研资助、保障服务、政策激励等方面出台了10条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在皖创新创业给予支持。其中,首次提出设立高层次人才投资基金,对符合条件的团队和领军人才给予股权和分红激励。所谓量身定制,是指出台《关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人才工作的意见(试行)》,简称“科学中心人才10条”,围绕高精尖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了”原则,在薪酬待遇、出入境便利、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方面,加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所谓铺天盖地,指的是各类服务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外围技术人才。合肥市政府计划每年出资10亿元,加强技工的培训培养、引进交流、多元评价和竞赛选拔,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蓝领高地”。
创新,永无止境。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安徽将以这次浦江创新论坛为新起点,加强北京、上海、合肥三个国家科学中心联动互动、协作协同,释放出自主创新的强大动能。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