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组织系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聚焦主责主业,狠抓任务落实,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中安在线)
五年的历程极不平凡,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9月26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委组织部副巡视员、研究室主任沈小平在发布会上介绍全省组织工作新做法与新成效。新闻发布会上晒出的安徽组织系统这五年“成绩单”,靠数据说话,让实例代言,用对比感知,条条是实招、件件是“干货”,充分展现了组织部门实干担当形象。
实干是最好的方法论,担当是最好的承诺书。这五年,安徽组织系统瞄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三项改革重点,全方位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能担当”上,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中部崛起闯出新路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五年来,制定出台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三案”精准管理办法,建立基础信息档案、运行情况备案、调整配备预案,加强和改进综合分析研判;始终坚持夯实基层基础,形成“1+7”基层组织标准体系,让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定有标尺、干有方向、评有依据;围绕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出台了安徽人才“30条”、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人才工作10条意见以及支持各类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实施办法等。实践证明,组织工作越是前进、越是发展,越是需要紧密围绕中心和大局,不懈怠、不折腾、不动摇,一张蓝图画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让实干成为组工文化的风向标、组工干部的座佑铭,进而谱写安徽组织系统改革创新的恢宏新篇章。
实干打动人心,担当彰显忠诚。这五年,安徽组织系统坚持正确方向,瞄准目标,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干。实实在在的数据最有说服力。对929个领导班子、6803名领导干部实行“三案”精准管理,为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提供重要参考;连续17年选派2万多名机关年轻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分10批选聘选调1万多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向1923个未出列贫困村派驻全部由县处级及以上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队长)的工作队;国家“千人计划”总数达253人,“万人计划”总数达61人;组织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和“外专百人计划”,引进近200名专家,设立11个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实践证明,组织工作要争先进位、争创一流,必然把主要精力放在干事创业上,把做事的着力点放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把做事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真刀真枪、真做真为,往实里做,往深里做,全面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时代呼唤担当,使命需要实干。组工干部作为组织工作的实践者、推动者,理应率先垂范,先行一步,干在前列。这五年,安徽组织系统突出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努力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开展了“弘扬沈浩精神,建设模范部门”“迎接党的十九大,做合格组工干部”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积极推进机关讲堂、业务讲评、脱产培训等措施,切实提高干部素质;落实组工干部“十严禁”纪律要求,出台从严治部若干规定,确立队伍不出事、工作不出错、任务不耽误、舆论不炒作、个人不失联“五不”行为底线;坚持正面激励,表彰了朱潜等一批优秀组工干部,树立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导向。实践证明,做好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组织部门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必须始终从严从实规范行为,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加强自身建设,把从严治部的螺丝拧得更紧,把从严带队伍的措施搞得更实,推动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晋位升级”。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奋力前行。当前,安徽正处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关键时期,时代呼唤更多担当实干者、担当者。全省各级组织部门要坚定不移“讲政治”,坚决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坚定不移“勇担当”,坚持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要坚定不移“强自身”,努力打造模范部门过硬队伍,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好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各项部署要求上来,以新业绩新面貌新气象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