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新特色 云上贵州谱华章

访问次数: 3821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8-01-17

[字体: ]

近年来,贵州省各级编办依托机构编制云平台,走出了贵州特色的机构编制云上之路。

蓝海弄潮云飞扬

早在2014年3月,贵州省在北京宣布大数据产业启动以来,大数据发展“乘云而起”,“云”起“云”飞。同年10月,贵州开始建设以“7+N”朵云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并率先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数据集聚、共享、开放的“云上贵州” 平台,从此,贵州大数据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切和大力支持,从“实验田”变身“试验区”,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效。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贵州省各个系统都在谈云计算,电子政务云、扶贫云、智能交通运、食品安全云....可唯独就是没有机构编制云,如果跟不上,那就只能在信息化时代的潮流中落后。

谈起当时开启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的初衷,贵州省编办主任刘朝容说:“2016年6月,贵州省政府发出动员令,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主动摆进去,对标对表,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随着贵州省‘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大数据是引领和支撑贵州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大战略、大引擎和大机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机构编制工作要更好的适应新形式的发展,积极推进具有机构编制管理特色的云计算平台,迫在眉睫。”

也许在不了解机构编制业务的很多外人看来,较为传统的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好像跟离互联网的距离很遥远。但随着政府改革的发展,传统的机构编制管理带着主观性,靠笔记,往往是“头戴三尺帽,拦腰砍一刀”,在讨价还价中确定机构编制,方式不科学、不规范,已经跟不上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了。

贵州好戏正开场

在建设机构编制云平台之前,贵州省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如机构编制业务数据没有流动起来,没有被激活,其政用价值未充分挖掘和发挥出来;数据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如各个已建成的机构编制业务系统之间没有实现对接共享等;内网使用和管理局限性较大,限制因素较多,覆盖面小,使用不方便等问题,而最为突出的还是全省各级、各地编办信息化发展水平良莠不齐,作为西部地区,普遍面临着缺技术、缺经费、缺人员等关键性问题需要解决。

2015年7月,在中央编办域名中心(简称域名中心)支持和帮助下,贵州省在铜仁市率先启动“云上编制”试点工作,首次提出“云上编制”新概念,由域名中心提供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支持,搭建了机构编制云平台,结合铜仁市机构编制实际工作,逐步开始了“互联网+机构编制”的探索。

2016年3月,中央编办域名中心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了2016年全国首期信息化专项培训班,在此次培训班上,中央编办电子政务中心副主任宋庆指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成为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在总结铜仁机构编制云平台试点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要依托机构编制云平台助力各地机构编制部门探索“互联网+机构编制”。

随后,贵阳市“筑云编制”作为全国第二个机构编制云平台试点也正式启动。贵阳市制定《贵阳市“筑云编制”推进工作任务分解及时间安排表》,建立周报制度,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定期通报,确保了试点工作的有序推进。

刘朝容主任说:“在参加完遵义市的培训班后,感触颇深,我真正体会到了互联网带给机构编制部门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使机构编制工作效率更高、决策更准、管理更精细。如何适应新常态发展的需要,是当前机构编制人要认真思考和学习的问题。在‘互联网+’的大形势下,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都应随之转型,从而顺应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中央编办域名中心开展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可以说是走在了前头,这是利用网上名称管理工作的成果为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分享互联网红利所做的实事和好事,思虑周全,设计完善,符合机构编制业务发展的需求,也是在深化改革中,机构编制部门利用好大数据推进机构编制业务的重要途径,为我们建设云上的机构编制找对了路。”

机构编制新气象

此后,贵州省编办快速组织起草全省实施方案,要在全省开展“云上编制”试点。2016年6月,贵州省编办印制《贵州省编委办系统“云上编制”建设方案》,正式开始全面部署全省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工作。贵州省成为全国第一个纳入机构编制云平台试点的省份。

贵州省编办副主任朱江说:“在启动机构编制云平台全省试点建设工作以后,全省各级编办都充分认识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这是全省机构编制部门探索‘互联网+机构编制’新模式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大数据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举措,要更加主动适应机构编制工作的新形势和新常态,各地编办一把手都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和编委领导汇报,争取领导的大力支持,建立工作机制,像贵阳、黔东南、黔西南等地市(州)都尽快开展了工作,要求各部门加强相关业务等新知识的学习,把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作为学习互联网、应用互联网的机遇,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和特点,大胆探索创新,精准施策,逐步探索出带有贵州特色的做法和经验。”

贵阳市编委办成立市长任组长的“筑云编制”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黔东南州成立州长任组长,三位常委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铜仁市、黔西南州也成立了同样规格的协调机构.....各地市政府纷纷效仿,充分重视机构编制云平台试点建设。

一场机构编制与互联网接轨的变革序曲在贵州大地上拉开了帷幕。

2016年9月,黔东南州“云上编制”启动。黔东南州编委办“挂图作战”,精准推进“云上编制” 试点。

2016年9月20日,贵州省编办专门听取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汇报,明确了试点成效显著,确定了“借力借机借势好方法”的建设路子。

2016年11月30日,贵州省省直66家单位启动机构编制云平台数据录入培训。

2017年1月16日,黔西南州启动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

2017年1月18日,刘朝容主任带队专程来域名中心调研交流。

2017年3月,欧阳志国副主任与各市州编办主任参加北海培训班。

2017年4月,贵州省编委办相继召开省直单位、全省机构编制部门“云上编制”平台建设业务培训,全面推动全省机构编制云平台试点工作。

2017年6月,遵义市、毕节市、仁怀市、威宁县、黔南州陆续召开“云上编制”系统建设暨操作培训会,安排部署“云上编制”系统建设相关工作。

截止到2017年8月1日,全省各级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三定方案信息系统”录入审核数据通过56721个,“权力清单系统”录入审核数据通过401603条,“责任清单系统”录入审核数据通过370270条。

云上贵州谱华章

2016年10月11日,在贵阳召开的大数据与政府治理创新研讨会上,中央编办副主任何建中指出,大数据给我们带来了科技变革、产业变革、社会治理变革,对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供了全新契机,大数据思维和手段的运用,将成为政府治理能力加快现代化的最重要、最有力推手。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无疑也是机构编制部门面临的问题,是以后深化行政改革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各级机构编制部门逐步加强对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积极推进“互联网+行政审批”、“互联网+公共服务”,借助大数据探索工作的转型升级,贵州省在“互联网+机构编制”试点工作收效显著。

“现在贵州省各级编办能够跟上信息化的步伐,让机构编制云在贵州落地生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初网上名称管理工作奠定的基础。我们在以往的网上名称管理工作中,省市县三级编办从上而下建立了机构编制信息化部门,较早地建设了信息化队伍,这才为我们能够尽快地开展‘机构编制+互联网’创造了基础的条件。没有这样的基础,我们就没有能力。二者是相得益彰的关系,随着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的开展,各地编办锻炼了队伍,提升了机构编制信息化能力。”贵州省编办政务信息处处长吕昌旭说:“通过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我觉得在新时期,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早干晚干都是干,早干了还可以提前一步,取得宝贵经验,占领先机。”

贵州省编办采取“点面结合”方式 ,按照“先行试点,扩大试点,全面实施”等步骤,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实地调研、集中工作调度、集中录入审核基础数据、支持个性化需求建设探索等,全面完成全省三定信息系统、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系统基础数据录入审核工作,全面完成“云上编制”平台与全省各级政府网上办事大厅数据对接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近两年,国家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陆续出台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等,特别是贵州省大数据发展迅速,今年2月贵州省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正式上线,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可以说是正当其时,随着云平台的完善和发展,贵州省各地编办也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适合当地工作实际的特色道路。”刘朝容主任说。

全省各级编办在落实大数据战略上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借力中央编办,以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试点为抓手,积极探索“互联网+机构编制”新模式,探索通过数据深度融合与挖掘,应用分析和评估单位职能职责履行和绩效情况,进而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盘活机构编制存量、优化和调整机构编制结构、提高机构编制使用效率、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等提供重要支撑服务。

铜仁市编办重点是围绕“加快推进权力清单制度监管、加强事中监测和事后监管、创新社会服务和管理、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效能、推动信息资源共享”五项任务开展试点探索,利用云平台技术打造了铜仁市政府网站群,做为机构编制大数据应用的前沿阵线。通过提取网上业务反馈情况、关注度、机构编制互动平台等各项指标,一方面收集老百姓真实的反馈,另一方面实现对政府部门网上办事的科学评估,是名副其实的“双向监督”。

贵阳市编办有序开展“筑云编制”建设,依托机构编制云平台与贵阳市大数据、“数据铁笼”和“互联网+政府治理”等工作相融合,探索建设三定信息管理系统、行政审批事项监管系统等“五大子系统”,推动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促进机构编制大数据与各部门间数据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黔东南州通过打通机构编制云平台与机构编制实名制、网上政务办事大厅和“铸勤云”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对接共享,并运用建立数理分析模型的方法,将采集到的能反映部门职能、工作任务的共性指标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转化为机构编制管理服务的数据支撑,通过长期论证,将机构编制管理模式由传统化向科学化转型。

......

通过贵州省机构编制云平台建设两年多试点探索,基本可以实现机构编制文件资料电子化管理,提升了机构编制信息水平,拓展机构编制信息化内容,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APP版的推广使用方便了机构编制职责、权责清单、文件资料、编制和职数等数据信息查询;可以实现三定等职责、权责清单数字化、精准化、结构化、动态化管理;为探索单位机构编制履职评估评价创造了条件、找到了方法。

吕昌旭处长说:“现在机构编制云平台已经成为了各级编办都离不开的电子台账,机构编制云APP更是掌中宝。”

下一步,贵州省在全面完成机构编制云平台基础数据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数据对接标准,积极构建机构编制业务大数据,紧密联系机构编制业务实际,构建机构编制大数据应用数理分析模型,加快机构编制云平台应用落地,让机构编制云绽放得更加多彩。

 

信息来源:中央编办域名管理中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