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铁君:执着追梦四十载 甘做宣传思想文化热心人

访问次数: 9046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8-03-23

[字体: ]

    安徽好人网讯 施铁君,男,汉族,高中文化,1974年参加民办教师工作,现年72岁,东至县官港镇秧畈村农民。他是一位民办教师,也是一个农民,更是一个有着36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终生要为新时代唱赞歌,做一名永远奋斗的共产党人!他四十余载为繁荣社会主义农村文化,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而不懈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组建农民宣讲团,以民歌、农民报告会等特有形式,不计报酬,热情讴歌新时代,义务宣讲党在农村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梦”教育关心下一代,传承当地优秀民俗文化,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大众的广泛赞誉,他将义务宣讲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毕生追求的梦想。据初步统计,40多年来,他共创作了近2000首官港民歌;十八大以来,共作了近20余场报告会,手写宣讲稿超20万字,接受教育党员群众和学生近万人。

  服务群众种文化寓教于乐总关情

  1974年,秧田村(现秧畈村)筹办文化室急需一个管理人员,当时村里就选中了施铁君。开始村里顾虑他不愿放弃民办教师的工作,可与他谈话后,他二话没说,一口应承。如今当年的民办教师多已转正退休,施铁君却错过了民师转正的机会。几十年来,他仍然是一个不拿工资的热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种田农民,人也由当年英俊潇洒的小伙子变成了年逾古稀的老人。

  施铁君在长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中,坚持文化与文明建设、文化与科技兴农、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方针。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负责的文化室,有电影队、业余剧团、文艺写作组、科普小组、影剧场、图书室等文化组织和设施,是当时全县规模最大、门类齐全的村级文化室,尤其是科技兴农方面,他管理的图书室有三千多册各类书籍,三级党报和二十多种刊物供群众阅览。1982至1994年间,他还先后编印《科技资料》1200余份让农民学习参考,后来文化室配置了电脑,专业户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各类信息。施铁君不断创新文化娱乐活动形式,充实科普知识等宣传内容,培养了一批养蜂、兽医、种植、养殖专业户,为当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施铁君的业余文化工作也因此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嘉奖。1982年4月14日秧田大队文化室被安徽省文化局授予全省“农村文化艺术先进集体”,1983年被安庆行署文化局授予“文化艺术先进集体”,1991年被池州行署文化局授予“先进文化室”,1994年秧田村文化室被省文化厅定为“杜鹃花工程示范点”,与镇文化中心建设,一并列入了省“双百”工程重点项目,2004年通过验收。

  施铁君还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花灯、山歌等传统文化形式,娱乐农民身心。2008年他率先建立起全市唯一一个“秧畈村农民文化娱乐议事会”和十二户农民“文化示范户”。经市、县电视台采访的农民文化娱乐活动播出后,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鼓励。该村农民在享受高尚健康的文化氛围中,远离不良习气,争做文明村民。在农村文化室的岗位上,施铁君积极推动各项活动,既富了农民的脑袋又富了农民的口袋,当地涌现出了一批农村文化科技能手。2000年4月26日,中国文化报,刊发了“安徽省东至县秧田村文化室30年来越办越红火”的报道。2005年,中国文化报再次报道了“秧畈村文化室三十年越办越热闹”的文章。中国农民报、安徽日报、安徽文化周报和市县报刊、电视台对施铁君领导的文化室工作都做了大量报道。2009年2月,中共东至县委、东至县人民政府授予施铁君“东至县首届道德模范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传承“非遗”颂文明书写民歌唱民生

  “文化室里真红火,学习科技好场所,创作民歌练书法,图片展览颂英模,伴着胡琴唱织女,到底人间欢乐多。”施铁君创作的这首民歌不仅写出了农民对文化室的喜爱之情,还彰显了文化室因势利导长期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作用。早在年轻时,施铁君就写民歌、唱民歌,深受群众喜爱,并一直热衷普及、传承民歌。他在40多年里写了近2000首民歌。他写的民歌不仅表达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还是农民不同时期社会生活变迁的真实写照。1999年他创作的民歌“杜鹃声声唱秧田”被安徽省文化厅作为唯一民歌类别编入《杜鹃花开满园春》;有的民歌还被收入《池州民歌》、《翠微歌》、《江淮文艺》;农民日报和省市县报刊也先后发表。2008年11月施铁君组织4名农民歌手,由东至县委宣传部选送池州市参加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地欢歌”贵池罗城民歌演唱会,受到观众一致好评。

  2012年5月22日《池州日报·九华晨刊》刊发了《花甲老人钟情官港民歌数十载》,并将民生工程融入民歌谱唱的报道。自2007年省市县实施33项民生工程以来,施铁君用民歌形式将每一项民生工程的政策性、知识性、趣味性融入一首首民歌创作之中,最后经市领导和专家审定与吕士民先生的漫画结合,由市民生办公室编印了《民生工程大家唱》手册,发至社会各届让广大群众学习传唱。他自编自唱的“山歌颂民生”2011年被安徽广播电视台“民生之声”栏目播放。2012年5月13日,财政部财经影视中心摄制组受国务院农村综改办的委托,专程到他家采访“山歌颂奖补”的故事,并在央视七频道播出。2012年11月8日晚9时45分,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了施铁君演唱的“财政奖补人人夸”民歌受到群众欢迎的场景。2017年“官港民歌”成功入选安徽省公布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施铁君也被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师带徒”工程项目定为师傅带徒人。2015年安徽广播电台“安徽之声”播放了《山村“歌王”的音乐人生》节目,报道施铁君用民歌见证山乡巨变的采编文章。他还被东至县民生办聘请为县民生工程特邀监督员,多次以监督员的身份参加省人大、省政协领导视察县民生工程座谈会,并用民歌演唱惠民政策给群众带来的获得感。

夕晖映得朝阳红愿做青山不老藤

  施铁君利用村文化室作为服务平台,因地制宜,为青少年开展文化活动。有40多名少年儿童在他的培训下,成为文化艺术爱好者。他还义务举办青少年假期辅导班进行舞蹈、戏曲、器乐、文学写作培训。2010年,在镇关工委主办的“魅力官港”青少年暑期文学辅导班上,施铁君为五十多名中小学生上散文写作课,被家长和学生点赞。2013年10月,他作为池州市百名“五老”报告团成员之一,为官港中学和官港中心小学近千名师生做了两场《学习传承中国梦争做现代“四有”新人》的专题报告,使广大学生感受到中国梦的可敬、可亲、可爱、可行。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施铁君做出了突出的工作业绩,被东至县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被池州市授予“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和荣誉奖章,2010年3月,被安徽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为时代唱赞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努力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也激发了施铁君义务宣传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热情和责任感。2014年3月,在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他创作了官港民歌“路线教育到乡村”,在池州日报刊登后,被群众传唱。他还以池州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农民通讯员的名义到官港镇洪畈村进行采访,编写了“风清气正建家园—东至县官港镇洪畈村教育实践活动纪实”,并由“经济日报”出版社收录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与实务》丛书中。2015年12月8日和22日,《池州日报》和《池州日报·东至新闻》刊发了《老党员施铁君义务为农民宣讲五中全会精神》的报道。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进行调研考察。当施铁君得知这一喜讯,连夜创作了八首《总书记到咱安徽来》的民歌。

  官港镇举办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党员宣讲课堂,施铁君在两次宣讲中写了2万多字的宣讲稿,并在课堂上还为党员听众演唱了新创作的民歌《留得绿水青山在,金山银山滚滚来》和《鲜红党旗闪光辉》民歌,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六中全会精神融入党员的心田里。2017年,东至县举办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他应邀登台演唱了《六中全会暖人心》民歌。同年5月4日,在东至县至德小学举行的池州市县区“戏曲进校园”启动仪式暨首场演出现场,他又演唱了官港民歌《总书记到咱安徽来》,受到领导和学生们的欢迎。2017年7月1日,施铁君在官港镇古桥村做宣讲报告期间,由于连日暴雨,他家村子突发山洪,但他仍坚持在课堂上宣讲二个小时。完成宣讲任务后,他顾不上吃午饭乘车16公里赶到家中,当时房屋已被洪水围困,所幸洪水及时退去,家中老伴和房子有惊无险。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召开当晚,施铁君就即兴创作了八首官港民歌《金秋十月花似海》,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和对十九大的歌颂,后来这八首民歌以民歌联唱的形式登上了东至县2018年春晚舞台。2017年12月31日、2018年元月17日,施铁君先后参加了县文广新局组织的《学习十九大·文艺送基层》元旦慰问演出、池州市暨东至县2018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并为官港、胜利两镇观众朗诵和演唱了这八首歌颂十九大的民歌。2018年元月24日,市委宣讲团到东至开展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微宣讲活动,就是在宣讲团成员施铁君歌声《金秋十月花似海》中拉开序幕,随后,施铁君还做了“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主题微宣讲。

  施铁君是一个农民,长期钟情宣传思想文化事业,为宣传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传承弘扬优秀思想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如今,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党员还一直保持着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保持着对党的绝对忠诚,保持着对宗旨意识的严格恪守,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终生要为新时代唱赞歌,做一名永远奋斗的共产党人!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