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各单位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访问次数: 1209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8-04-20

[字体: ]

根据省、宣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总体部署安排,2018年以来,宁国市政务公开办、政务服务中心、编办等单位牵头全市各单位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村级延伸、信息录入、办件规模、对外宣传等各项基础性工作的开展,确保“互联网+政务服务”让公民和法人获得真正实惠,不断增加改革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政务服务中心:宁国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村级延伸工作全面展开,市政务服务中心协同市政务公开办、市政府信息化中心、市编办对全市范围内102个村18个社区分片进行事项录入的培训指导。本次村级录入涉及亲属关系证明、散装柴汽油购买证明、家庭困难证明、流动人口证明与常住人口证明等五个公共服务事项,各村级录入员对照培训手册依次进行录入,经总联络员审核无误后确认通过。在事项录入的指导过程中,由于部分村级录入员存在操作不熟及经验缺乏等问题,市政务服务中心给予了耐心帮助,并及时将各类问题反馈给科大讯飞,经专业技术人员的解答与协助,截止目前,宁国市所有村级事项录入工作已基本完成。同时,宁国市不断完善网办事项的再梳理工作,着力做好网上平台应用的推广,深化巩固“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以来的各项成果,真正打通“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村里的百姓也能体验到“互联网+”时代办事的便捷高效。

水务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部署要求,做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市水务局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 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水务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小组,印发《宁国市水务局“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同时,依托传统宣传与自媒体宣传相结合方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学习《安徽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办法》、《安徽政务服务网运行管理办法》、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操作流程、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事项网上办理流程等业务知识,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流程、提出具体要求。通过推行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审批平台办理事项,优化服务事项网上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送达各环节流程,实行在线填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查,开展网上咨询和结果查询,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多跑一次”的目标。截至目前,市水务局在该平台办理包括取水许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等各类行政审批事件,办结率达100%。 新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更是智慧水务时代,今后,市水务局将依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以标准化、信息化为载体不断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网上服务流程,积极推进审批事项网上办理,不断推进“互联网+水务政务服务”和智慧水务体系建设。

汪溪街道:今年以来,汪溪街道在7个方面全面部署和推进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一是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体系建设,明确责任人员,切实抓好组织推动、工作协调和各项工作落实。二是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安徽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办法》(省政府281号令)和《安徽政务服务网运行管理办法》。三是强力推进网上平台推广应用,实施清单同步办理,提高网上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量,扩大网上办件的覆盖面。四是加快网上平台向办、村两级延伸,网上平台2018年3月底前全部建成使用,最大限度的便民利民。五是着力服务创新,推进“群众上网、干部上门”,选择群众关注较多的领域,主动推进服务创新,方便群众办事。六是推进综合受理,确保实现“一张网一个门、群众办事不求人”,同步提升办、村党群服务中心实体大厅服务能力。七是全面提升网上诉求服务水平。进一步明细责任、流程和制度,及时汇集市政府12345服务热线、数字城管和宁国论坛等信息互联互通,加大群众诉求交办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西津街道:今年以来,宁国市西津街道积极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为民网上服务功能不断显现。特别是在社区,通过网络化管理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实现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群众信息化、为民服务全程化、服务效能公开化,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社区工作者多操心,网格员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常住在翠竹家园的吴先生、陈女士是合肥人,是城北社区的流入人口,二孩在孕,要办二孩生殖保健服务证,为了让他们少跑路,不再回户籍地办理,免受颠婆之苦,社区卫计专干让他们就近到社区提出申请,直接受理初审,将所需信息材料上传至系统平台,上报至办事处服务中心,办事处办证工作人员通过系统网上比对、协同办公,实现网上申报、审核、审批和结果一次性告知。目前,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生殖保健服务证等,已全部实现网上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