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正浓的铜都,处处涌动着改革发展的激情。铜陵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年前视察安徽的重要指示和亲切关怀,聚焦重要领域,用改革的思维谋划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步履坚实,用一组组令人鼓舞的数字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交上一份亮眼“成绩单”:2017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1.3亿元,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3亿元,增长12.3%;进出口总额55.5亿美元,居全省第3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83元,高出全省164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45元,高出全省387元;工业化率58%,高出全省16.2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
政府权力做“减法” 管理服务做“加法”
“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根本要激发动力、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 ”两年后的今天,重温总书记讲话精神,铜陵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张笃西说:“正当改革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
“从去年6月起,市政府对印发的现行有效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经过清理,宣布近3000份政府文件正式失效,不再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铜陵市政府法制办主任林大平说,这次文件清理,是铜陵建市以来清理数量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时间跨度60年。可以说,这也是一次为深化改革清障排阻行动。
两年来,针对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铜陵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改革决策部署,立足当地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的实际,从转型最紧迫的领域、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强化为民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抓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自我削权的改革,事关发展全局和群众需求。 ”4月19日,铜陵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松强告诉记者,2016年7月起,该市在省内先行先试,率先研究建立“放管服”改革政策体系,权力运行监管制度日趋完善,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外部环境持续优化,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降低,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当年7月19日,铜陵市“多规合一”综合服务厅正式投入使用,与已上线运行的“多规合一”联合审批系统一起,标志着该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多规合一”改革。
在铜陵政务服务中心,设在二楼的“多规合一”综合服务大厅,将涉及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的发改、国土、规划、环保等23家单位聚合在一个平台,实现审批流程再造,建设单位从申请项目建议书到项目竣工验收由原来的257个工作日缩短至56个工作日。改革前,建设单位从申请项目建议书到取得用地规划许可,需涉及7个部门、9个审批环节,提供25项资料,累计需要53个工作日,改革后,建设单位只需对应1个部门,提交1份申请和6项资料,10个工作日即可完成。 “多规合一”联合审批平台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变部门审批为政府审批,实现了部门协同、信息共享、辅助决策,系统开通以来共审批办结1104个项目。
据王松强介绍,铜陵市今年的头号改革任务是探索“一事一窗”审批改革,实现群众办理事项“最多跑一次”。简单地说,就是将政务服务由目前的单一部门一个窗口受理,进一步优化为多部门一事一窗办结,把更多的方便留给群众。
打好生态守护战 推进城市绿色转型
春光明媚,铜陵有色金冠铜业循环水池里,数不清的红鲤鱼,正在畅游嬉戏……工业循环水“养鱼”,是铜陵有色集团公司谋求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该公司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围绕抓住铜、延伸铜的基本方略,以存量升级和增量转型,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绿色基因”。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铜陵产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瓶颈必须破解。 ”铜陵市发改委副主任方永杰说,针对产业结构偏重、生态欠账较多的实际,铜陵市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严格环境监管执法,整改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深入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全面提升循环产业链,建设高水平循环经济园区,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生产生活共生体系,领跑国内循环发展,创建循环经济国家品牌。
2017年,“铜陵蓝”成为铜陵市民的“朋友圈”热议话题。“从群众的视角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为打赢环境治理攻坚战和生态守护战,近两年来,铜陵市运用环保在项目审批上的“红绿灯”,推动淘汰关闭一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为城市转型和优质项目落户腾出发展空间。通过高频次、常态化开展“午夜零点行动”等,重拳出击环境违法行为,掀起环保执法风暴,对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问题实行“零容忍”。
铜陵港口岸线,曾经被小码头和各种相关非码头设施占据得“临江不见江”。近年来,铜陵市坚持“治”“管”“护”并举,扎实开展铜陵长江岸线整治,统筹生产岸线与防洪、取水、环保、跨江通道、生态景观等其他岸线利用需求,加快岸线资源整合,严格岸线审批。制定岸线保护实施意见,逐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该市累计投入整治资金4.93亿元,完成一江两岸长江岸线整治项目167个,岸线、港口码头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绿化工程87.48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55.68万平方米。
一组组数据表明,铜陵转型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去年,该市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接替产业担纲承梁,全市铜深加工产品产量突破200万吨,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非铜产业保持强劲增长,产值达135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5%。这一年,铜陵产业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工作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节能减排示范市绩效考核连续三年获得优秀,总评成绩全国第一;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估连续四年获得优秀。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