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多地积极探索优化乡镇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新路子

访问次数: 2139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8-05-12

[字体: ]

党的十九大以来,四川多地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了优化乡镇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新路子,有效破解了基层人少事多的难题,多途径、多领域保障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央一号文件在四川落地落实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创新机构管理,力求减量提质。

减数量,大力优化机构设置。德阳市推行县(市、区)公安局“三个专业化”建设,对派出所实行社区警务中队、刑侦中队、巡防中队和勤务指挥室“三队一室”建制改造,市公安局积极探索对警力紧张地区的农村派出所进行机构整合试点改革,实行中心派出所负责制,中江县公安局将20个乡镇派出所优化设置为10个中心派出所。凉山州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加大机构整合撤并力度,会东县从原来的53个乡镇撤并为20个,全县乡镇领导机构相应减少62%,综合办事机构减少7%,事业机构减少50%。眉山市彭山区撤并整合重复设置、分散设置、职能弱化的事业机构,将原农技推广站等5个事业单位整合成立农牧技术服务中心,以机构“瘦身”实现事业发展“强身”。

强质量,努力提升行政效能。针对县级部门执法半径过长、乡镇执法有责无权等问题,遂宁市统筹各方资源,积极探索创新,在试点镇成立综合执法机构,代表镇政府统一行使区域内规划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及相关监督检查权,有效提升了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效能。广元市分层次进行机构整合,一方面,在县区设立食品药品和工商质监工作部门,实现“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方面,将原基层监督所整合并分片区设置,组建稽查大队,下设中队与其合署办公,做到“一支队伍管执法”。凉山州在西昌钒钛产业园区探索管委会与经久乡实行“园政合一”改革试点,建立起了科学高效的园乡一体化管理运行体制,园区(乡)行政效能得到大幅提升。

二、用活编制资源,增强使用效益。

统筹用编,强化基层人员配备。遂宁市采取“乡镇在编人员调剂一部分、县派驻部门整合一部分、社会招聘一部分、阶段需要临时抽派一部分”的办法,在大英县集中解决试点镇执法人员配备问题。与此同时,8个县级部门均选派1名以上业务骨干蹲点进行业务指导,并在前3个月内参与具体执法工作。泸州市龙马潭区统筹使用区级编制,明确将296名事业编制的岗位设在镇街,既夯实了镇街执法队伍,又加强了镇街安全监管工作,有效解决了镇街有责无权、行政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将乡镇急需的农业、水务等各类人才下沉,有力地充实了基层专业技术力量,切实缓解了一线人才短缺的矛盾。

灵活用编,优先保障重点工作。凉山州采取“周转+借用”的方式,调整优化乡镇编制资源配置,为艾滋病防治、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工作提供急需的力量支撑保障,新增编制明确为周转或借用编制,并规定周转和借用期限,到期由州委编办全部收回后重新核定。有效降低了乡镇行政运行成本,减轻了县级财政负担。泸州市龙马潭区针对镇街编制紧张的问题,逐步探索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卫生服务一体化等重要领域,把编制放在区级部门,岗位设在镇街。采取区招、镇街使用的形式,为区、镇提供编制支持,极大地缓解了镇街用编矛盾,增强了编制整体使用效益。

 

信息来源:中国机构编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