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不动产登记局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探索“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了不动产登记全业务、全流程、跨部门“最多跑一次”。 7月11日,全省不动产登记窗口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动员部署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推进会在黄山市举行,黄山市“最多跑一次”的服务模式得到高度评价。
五次提速,登记做“减法”
7月30日上午10时许,记者走进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事大厅,入口处两侧张贴着“登记服务扫一扫”二维码,方便群众扫码了解办事流程。迎面是一个圆形的导询台,3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着为群众查验资料、解答咨询。
“别小看这导询台,这是为办证群众服务的第一道关口。 ”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方敏华说,工作人员首先为群众查验办证资料是否齐全,符合要求的指引办事流程,分类分流到28个服务窗口办理。如果有群众办证资料不全,导询台会提供必需清单,让他们对照完善后再来办理,避免浪费时间排队等候。
在导询台的右前侧,是一处志愿服务台,为办证群众提供打字复印、健康急救、自助办税等便民服务。导询台后方两侧是敞亮的服务窗口,中间是无线网络覆盖的等候休息区。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厅里人头攒动,但安静有序。一打听,这里采用无声叫号方式,由电子显示屏滚动提示和手机短信提醒。
“9点17分收件,9点33分交易,9点35分办税,9点48分审核,9点58分核定,10点07分缮证。 ”在14号发证窗口,屯溪实验茶场生产科长朱国强作为场方代表,与退休职工程永忠办结了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的不动产权证,前后耗时仅50分钟。朱国强说,真是太方便了! 据黄山市不动产登记局局长徐东海介绍,2016年5月,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以来,围绕减环节、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限,先后5次提速增效,将初审嵌入受理环节,将缴纳登记费提前至受理环节,全面优化和再造不动产登记办理流程,取消不符合规定或重复申请材料101项。其中,不动产转移登记涉及交易、办税、登记减少材料73项,减少一半以上。目前,除需要公告、公示等法定情形外,黄山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实现5个工作日办结目标,其中近80%的业务量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商品房买卖、二手房买卖和抵押登记等18种常见登记类型压缩至1个工作日办结,并实行最快60分钟办结制。
五家入驻,服务做“加法”
在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事大厅28号窗口,市民汪子锋办理购置二手房的登记业务,仅用10多分钟就办好了水电气的过户手续。汪子锋说:“我是第一次办购房登记手续,本以为买卖双方还要一起跑供水、供电、供气3家单位,现在不出大厅就办好了,真是省时省力。 ”
据该市不动产登记局分管登记中心的调研员查秋生介绍,以前群众办理买卖房屋相关过户手续,要跑房管、地税、登记等部门以及水电气等单位,来回跑十几次是常见的事。为了最大限度方便群众,不动产登记中心牵头探索“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政务服务新模式,自我革命、自我加压,将群众办事环节由房管、税务、登记3个部门12个环节减少到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1个地方5个环节。同时,在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设立水电气过户窗口,凭不动产登记受理凭证联动办理水电气过户,实现不动产登记全业务、全流程、跨部门“最多跑一次”。
7月4日,91岁高龄的市民翁俊要处理自己名下的一处房产,因其行动不便,购买方到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申请上门服务。当天,中心派出2名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免费办理了“见证委托”。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大厅还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为旅外人士提供优先办理和免费寄件服务。 “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 ”这是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后孜孜以求的目标。查秋生说,为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中心将互联网与不动产登记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建立了微信公众号等移动服务端,在全省率先推出人证识别、预约办理、导询预审、自助查询、绿色通道、上门服务、交易一体、银行代办、延时服务、网上查询、短信提醒、移动支付、数据推送等13项特色便民举措,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
五项承诺,管理做“乘法”
截至7月28日,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各类登记13.3万件,发放不动产证书(证明)11.8万本(份),办理权籍确认8.2万件,办理查询9.7万人次,实现“零违纪”“零差错”“零超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成立两年多时间,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不到29岁,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是如何从零起步,跑出领先全省不动产登记“加速度”的?
“核心在于抓党建、带队伍。 ”徐东海说,中心工作人员清一色本科学历,党员超过三分之一。中心成立伊始,就同步成立了党支部,在严格组织生活制度的基础上,设置党员先锋岗,常年开展“党建引领、党员示范”活动。两年多来,中心先后被授予黄山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最佳服务窗口、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称号;有50名工作人员荣获黄山市五一劳动奖章、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服务之星等荣誉。获得各种表彰奖励的职工中,党员占一半以上。
“不动产登记中心实现五次提速,让群众‘最多跑一次’,靠的是大数据支撑。 ”查秋生说,中心党员干部带头加班加点,用大半年时间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100多件,建立了35.56万条“图形、属性、档案”三位一体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并实现信息自动交换和实时共享。
毕云华是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常务副主任,从参与中心筹建开始,她一直忙着抓建章立制、抓业务培训、抓文明服务,基本没休过节假日。 “受理、咨询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和气;干部、群众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来早、来晚一样接待。 ”这是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对社会的承诺。在毕云华等党员干部的带动和影响下,中心全员自觉执行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自觉做到“心有礼、行有仪”,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等20多项内部管理制度。同时,中心建立自学、点学、讲学、考学等学习培训制度,完善“领导点评、末位谈话”等考评机制,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短评·
不忘初心赢民心
不动产登记事关群众和企业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群众办事的“痛点”,自我加压、大胆创新,打通了不动产登记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建立了多点对接、实时共享的数据库,实现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同时,立足依法、规范、快捷、便民,减环节、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限,优化和再造办事流程,营造文明服务环境,持续深化“简证便民”行动,跑出了领先全省的不动产登记“黄山速度”。 其实,许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说难不难,关键看是否有心做、真心做。
相关信息:
不动产登记1小时办结 是什么造就了“黄山速度”?

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展示一项房产买卖业务的流程交接单。交接单上显示,该业务办理用时58分钟。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准备材料繁杂、黄牛倒号严重、办理时间长......“不动产登记难”是每个买房、卖房人面临的一大难题。然而在安徽省黄山市,“不动产登记难”却已成为老皇历,黄山市将不动产登记提速、“最多跑一次”工作作为政府服务提质提效的重中之重,不动产登记经历了5次提速,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全业务、全流程、跨部门“最多跑一次”。
黄山市国土局调研员查秋生介绍:“80%的不动产登记业务可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其中商品房买卖、二手房买卖和抵押登记等18种常见登记业务可在1个工作日办结,最快1个小时办结。”从原本的用时30个工作日、近一个半月,到现在的1小时办结;从市民跑断腿,到只需跑一次,这样的“黄山速度”是如何形成的?
市民“最多跑一次” 最快只要1小时

“过去办理房产过户,最少要等待30个工作日。拿着房产证才能去过户水电气,还得抽空往水电气部门跑,实在是太麻烦了。”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王女士说。下午两点,王女士来到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二手房过户,交完材料及费用,她凭着受理凭证在中心的水电气窗口办理过户业务,随后便接到中心短信通知,业务已办理完毕,半天时间不到,她便顺利拿到了房产证,也完成了水电气过户。“现在不动产登记只要1小时就能办好,对我们工作有很大帮助。不用等很久,也不用跑来跑去。”王女士感慨。
“开放商告诉我,办理用时很短,我昨天到黄山,特意来办事。”去年,陆先生在黄山买房。在北京居住的他,准备把黄山作为度假、养老的基地。黄山是旅游城市,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常务副主任毕云华介绍,很多来自江浙沪等地的外省人来此购房,房产登记的快速、便捷极大便利了众多外省购房者们。
“1小时办结”背后的高速运转
“流水线式作业与业务流程交接单对于‘1小时办结’来说至关重要。”毕云华说。对于办事民众来说,需要经过取号、受理、缴费、取证。一进入中心,导询台的工作人员会初审办事民众所准备的材料。如果材料过关,民众可凭身份证取号。在窗口受理业务一小时后,办理常见登记业务的民众便能接到通知领证的短信。民众也可选择邮寄的方式获取房产证。或在大厅等待片刻,便能拿到房产证。
在办事民众轻松的背后,是高速运转的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一项登记业务需要经过受理(包括收件、交易、税务)、审核、登簿、缮证多个环节,一份材料至少要6个工作人员经手。要做到“1小时办结”,与以往相比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需要后台工作人员的高速运转。
审核材料无误,窗口工作人员钱烨俊将材料录入业务系统,收取办事民众登记费用后,出具了受理凭证。随后,钱烨俊将这份材料交到税务部门工作人员金文的手中,进行内部审核。审核完成后,金文马不停蹄地将材料递交给登记二科,登记二科的工作人员将对材料进行核定,并进行登簿、缮证工作。这样流水线式的作业改变了以往集中办理的低速。
在材料袋的后面,贴着一张业务流程交接单,写有每个环节的经手人与经办时间。这是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自创的“提速绝招”。“痕迹管理能将责任落实到人。”毕云华说。如果管理人员在后台发现登记业务囤积,通过交接单便可查看哪个环节用时过多。
提速减流造福于民
“民众需要、领导支持,又符合中央要求,我们为什么不做?”对于为何给自己施压,向市民承诺“1小时办结制”,查秋生如此回答。
今年5月16日,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开展不动产登记窗口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自6月1日至8月31日在全国开展不动产登记窗口专项整治工作。安徽省国土厅不动产登记局制定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市“一窗受理”模式窗口不低于80%,除较复杂的业务外,6月底前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办结。
黄山市的不动产登记办理工作已经过5次提速。之前常规业务30个工作日办结,时长将近一个半月。对于办理抵押登记的企业、买卖二手房的市民来说,办理时间还是过长。不动产登记提速能够便于企业与个人的资金周转。
“对于企业来说,抵押登记的办理时长太重要了。”毕云华说。那时不少人急得到处“打招呼”,想办“人情件”。“我们中心有严格规定,绝对不能办‘人情件’。”她说,“不动产登记的办理进程在网上也可公开查询。如果市民看到有人排序靠后,却提前办理完毕,可以直接给我们打投诉电话举报。”民众的需要也促使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从自身提升服务效率、水平。

在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水电气窗口工作人员正在办理水电气过户。
团队高素质、业务基础夯实、流程科学化
在查秋生看来,黄山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实现“1小时办结制”与“最多跑一次”的关键在于三点:高素质的人员团队,夯实的平台建设、数据资量以及对不动产登记流程的科学化。
从2016年,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建立以来,中心工作人员们就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培训。毕云华介绍:“每月进行一次常规培训,每年一次礼仪培训,同时还不定期开展各项培训。”负责登簿工作的傅文媛说,培训除了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的相关制度政策,还会学习处理疑难杂件的经验。
同时,该中心投入上百万搭建业务系统,建设数据化管理平台。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完成35.56万条房产登记数据的清理整合,建立“图形、属性、档案”三位一体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我们还对不动产登记的各个流程进行了规范梳理。”查秋生说。例如流水线式作业、业务流程交接单等高效做法都是从实践中摸索而来的。
不动产登记工作者们的付出必然有回报。“今年,不动产登记中心从国土局搬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很多民众、企业送花篮,拦都拦不住。”查秋生说。
黄山在不动产登记方面的先进做法不仅被民众的“点赞”,也成为学习示范典型。“省内许多地市,还有河南、江西、山东等省等都曾派人来学习我们的先进经验。”查秋生说,“今年7月份,全省不动产登记窗口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及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推进会也在黄山市举行。”下一步,他准备在互联网政务方面做文章,实现部分业务办理“不见面”。(记者 徐慧冬)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