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大会10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人民网盘点讲话中的10个金句,与您一同学习。
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2、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
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9个“坚持”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4、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5、5个“下功夫”
“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6、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7、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
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8、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
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9、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
10、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相关信息:
习近平寄语教师金句:要成为塑造学生的“大先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今天,新时代学习工作室带您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师的期望和寄语。>>更多内容查看学习金句专栏
1、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2013年9月9日,在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中强调
2、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
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3、全国广大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
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2014年9月9日,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
4、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2014年9月9日,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
5、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2014年9月9日,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
6、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2015年9月9日,在给“国培计划(二〇一四)”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回信中强调
7、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2016年9月9日,在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强调
8、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
9、形成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2017年11月20日,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
10、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
——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习总书记为何强调尊师重教: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学习路上按】今天,我们迎来了中国第三十三个教师节。去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师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考察、讲话、批示中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教师职业的尊敬,从教育大计、教师责任、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们从这些重要论述中探寻“教育强则国家强”的重要思想,体会教师这一职业光荣和崇高。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会见中国政法大学资深教授,同他们亲切交谈。
【精彩论述: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2012年11月15日)>>>详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2013年9月9日)>>>详细
“中国有2.6亿名在校学生和1500万名教师,发展教育任务繁重。中国将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2013年9月25日)>>>详细
“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习近平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6月23日至24日)>>>详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
——习近平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2014年9月9日)>>>详细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习近平给“国培计划(二〇一四)”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回信(2015年9月9日)>>>详细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2016年9月9日)>>>详细
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016年12月7日至8日)>>>详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要充分利用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强法治及其相关领域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对复杂现实进行深入分析、作出科学总结,提炼规律性认识,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撑。
——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2017年5月3日)>>>详细
【论述解读】
《陈宝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高度就教育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指引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 >>>全文
《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如何改》
经济社会发展和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既迫切需要国民素质的总体提升,又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人才、专业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就需要形态丰富的教育与培训作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全文
【精彩论述:谈“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
老师、家长要承担起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责任。少先队组织要更好地为少年儿童服务。全社会都要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支持少年儿童工作。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
——习近平在北京市少年宫参加“快乐童年 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2013年5月29日)>>>详细
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2014年2月24日)>>>详细
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需要历史镜鉴启迪,需要文学力量推动。文史哲研究要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帮助人们更好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立不断前进的方向和信心。这是当代学术研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2014年5月4日)>>>详细
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少先队要坚持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把广大少年儿童团结好、教育好、带领好。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
——习近平参加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2014年5月30日)>>>详细
发展教育事业,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你们牢记使命、不忘初衷,扎根西部、服务学生,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
——习近平给“国培计划(二〇一四)”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回信(2015年9月9日)>>>详细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一大批好老师。
教师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理应受到尊敬,要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2016年9月9日)>>>详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016年12月7日至8日)>>>详细
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做好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律实际工作,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
——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2017年5月3日)>>>详细
【论述解读】
《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发表重要讲话。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情真意切,是加强教育和教师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全文
《网络时代,教师还能做什么》
我们必须正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给传统课堂带来的挑战,更应该珍视,这也是动力和机遇。鉴于此,教学必须改革,必须走线上、线下融合的信息化改革之路。>>>全文
【精彩论述: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到我国工作。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2013年9月30日)>>>详细
科教兴国已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将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习近平会见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2013年10月23日)>>>详细
要坚持教育优先,培养优秀人才,全面提高入学率,让适龄的孩子们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学校、成长在学校。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国家的教育经费要多往新疆投。
——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14年5月28日)>>>详细
我们一定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帮助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拓展广大职工和劳动者成长成才空间,引导广大职工和劳动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2015年4月28日) >>>详细
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2016年9月9日)>>>详细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016年12月7日至8日)>>>详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2017年5月3日)>>>详细
【论述解读】
《怎样迈稳步子、夯实根基,培养青年人才》
从人才培养的主体上看,对人才培养队伍提出了以德治学的要求。要培养人才,必须重视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1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全文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一流人才》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我国高校要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进,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一流人才。 >>>全文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 万鹏 整理)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