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即将迎来60华诞的中科大,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如果一定要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名称中提取出两个关键词,那一定是“科技”和“大学”。
以科学育人的一流大学
作为一流大学,科大一直秉承着“科教报国”的理念,培养出一代代优秀学子,输送到祖国各地为我国科技建设添砖加瓦。据统计,中国科大目前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422人,占教师总数的1/3;“青年千人”“国家优青”“青年拔尖”“青年长江”这“四青”人才不重复统计217人,在高层次人才中占比超过半数,引进入选数名列全国高校前列。
为了更好、更科学地“育人”, 1980年代初,中国科大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专业结构调整和改造,使当时以理工为主的学科结构调整为理工结合、兼有文管的综合性学科结构,并通过不断完善,使学科专业一直保持在全国高校的先进水平。学校还及时提出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进行“4-2-3(学士-硕士-博士)分流培养”的试点,通盘考虑高等教育的三个层次。
中科大对于人才的选拔,向来不拘一格,只要够优秀,学校会尽力开放一切可能性的大门。1980年中国科大开始实行学分制,同时实行免修、选修、跳级等措施,这项措施让在某些领域非常有天分的学生能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学习上。同时,中科大还试行导师制,允许对拔尖学生单独拟定培养计划;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尽早参加科研活动,设立学生科研专项费用,开放部分实验室供学生使用。
现如今,中科大对于学子的学习兴趣与要求也是竭尽所能地满足。如果在高考中,由于分数的原因,虽然被科大录取,但没有去到特别想去的专业。也可以通过入学考试申请一下报某个心仪专业的英才班。学校人性化地设有一个专门的专业指导机构。学生可以在里面找老师、教授进行一些指导。最终可以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把心仪专业的课程都学满,招生组组长李平老师说:“科大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学到他想学的专业。”
热衷于探索“无人区“的科研者
中科大除了大学的身份外,还有一张科研机构的名片。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考察中科大先研院时说过,这里是创新的天地。如今两年过去,中科大先研院依然在量子通信等各个方面保持着骄人的成绩。从数字上来看,这两年,不管是联合实验室、创新企业,还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都在逐步增长。注册资金和销售收入也在逐年提高。专利、合同的数目也实现了大幅度飞跃。
成功研制具有纳升级精度的手持式数字移液器,制备仿蜘蛛丝结构的高性能导电水凝胶纤维,研制出完全可控的相位消相干量子模拟器,首次实现多自由度复用的多功能固态量子存储器……中科大总是走在时代的前沿、科技的先列。
据2016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建有1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和45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建立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等。
2014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是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的核心区,建成后将对我国牢牢把握量子信息及相关前沿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保持和增强在量子技术、产品的先进性,有效应对国际竞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据了解,截止到2016年8月,学校近十年共发表SCI论文28785篇、被引334996次,授权发明专利1073件、实用新型354件,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2项;十一五以来,科研项目获批经费达60亿,先后牵头承担973、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重大项目87项,联合承担国家重点重大项目240余项。(记者 聂静洁)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