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妇联主席刘苹:妇女事业新发展 展示巾帼新风采

访问次数: 3580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8-10-18

[字体: ]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安徽省妇女联合会服务广大安徽女性,团结动员各行各业的巾帼们建功立业,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近年来,省妇联是如何推动全省妇女事业进步的?

  省妇联主席刘苹近日做客安徽新媒体集团中安在线演播室,介绍了近年来安徽省妇联的工作成果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深化妇联改革 基层组织焕发新活力

  按照全国妇联统一部署和《安徽省妇联改革方案》要求,省妇联扎实推进全省妇联系统改革,取得了筑牢根基、形态重构、队伍壮大、形象重塑的累累硕果。截至目前,全省乡镇(街道)区域化妇联覆盖率达100%,村(社区)妇代会改建率达100%,镇村两级妇联组织配备专兼职副主席3万多名,新增执委18万多名,一系列“微改革”“微创新”也在各地开花结果。

  一是聚焦基层妇联组织短板,持续推进乡镇(街道)区域化改革。乡镇(街道)妇联是妇联组织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也是整个妇联系统最为薄弱的一环。大力推进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是贯彻中央及省委关于党的群团工作改革和妇联改革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更好地联系和服务基层广大妇女群众的必然要求,更是解决乡镇(街道)妇联组织自身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省妇联积极将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纳入《安徽省妇联改革方案》,并在合肥、淮北、宣城3市乡镇(街道)妇联区域化建设改革工作试点基础上,以点带面,全面推进。通过组织召开改革推进会、出台指导意见、全方位督察等,推动区域化乡镇(街道)妇联组织纵向将辖区内所有村、社区妇联组织纳入区域化乡镇(街道)妇联组织体系之中;横向把乡镇(街道)妇联的组织覆盖拓展到辖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功能园区、专业市场及各种女性社会组织、兴趣组织、联谊组织,截至目前,在区域化改革基础上,全省建立妇女组织和“妇女之家”等阵地2万多个。通过改革,妇联的组织链条和工作触角向乡镇(街道)全区域延伸,辖区内各方妇女工作力量和工作资源更加集中,基本形成各个单位、各个组织、各个领域的女性共同参与、开放互动、全面覆盖的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建设和妇女工作新格局。

  二是聚焦基层妇联组织末梢,全面重构村级妇联组织形态。农村(社区)是妇联组织建设的神经末梢,是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群众的前沿阵地,开展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是妇联系统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基固本的重要环节,对扩大村级妇联组织承载面,提升妇联组织的社会识别度,打通妇联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的“最后一公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省妇联先后出台《关于农村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会改联”工作流程,各地严格按照《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妇女联合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有关规定,扎实做好“会改联”的代表推选、执委推荐等各项工作,同时在会改联基础上,发挥“联”字优势,纵向在自然村屯、村民小组、社区网格、居民楼栋等妇女生活最小单元建立妇女小组;横向向农民合作社、行业协会、各类兴趣组织等积极拓展。有的市还对城市社区妇联组织进行全面扩容,积极探索建立功能型妇联、楼宇妇联等,进一步巩固扩大改革成果。通过改革,村级妇女组织发生重大变化,妇联组织网络建到了单位里、扎到了基层去、联到了产业上、挂到了社团中,“妇女主任”也从此成为历史概念,农村妇女群众有了“村级妇联”这个焕然一新的“娘家”。

  三是聚焦基层妇联工作力量不足,坚持依靠妇女群众做好妇女工作。坚持不唯年龄、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在基层妇联组织改革过程中,最大限度把辖区内各行各业优秀女性吸纳为妇联副主席、执委,参与妇联工作,真正变“单兵作战”为“团体作业”,彻底解决妇联工作力量“倒金字塔”的问题,形成了妇女工作妇女群众做的生动局面。有的市抓住妇联改革的有利契机,通过推动乡镇(街道)领导班子中的女性成员担任妇联主席,配备1名专职妇联干部并享受同级中层正职干部待遇等路径,解决了长期困扰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的乡镇(街道)妇联主席待遇问题。有的市充分发挥公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巾帼志愿者服务总队、家庭文化研究会、巾帼书画院、旗袍协会等多家市级女性社会组织作用,通过项目招聘、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扩大基层工作力量,不断延伸妇联组织工作手臂。通过改革,乡镇(街道)、村(社区)妇联工作力量更加多元化,妇联干部做好妇女群众工作的使命感、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妇联组织的能量和活力充分显现。

  四是聚焦执委作用发挥,探索建立基层妇联组织长效机制。开展乡、村两级妇联组织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人数增加和村级妇联的翻牌,关键是探索发挥专兼职副主席和执委作用的有效路径和办法,推动思想观念和认识的革新,活动载体和工作方式的创新,使基层组织不仅建起来,更要用起来、活起来、起作用、见成效。省妇联积极推动各地建立执委会议事工作制度、轮值主席制度、执委联系妇女群众制度等;联合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在全省村和社区“两委”换届中推进妇女参选参政,通过开展“两纲”重难点问题督查,积极引导党员群众把符合条件的妇联主席等推荐提名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候选人,选拔妇女担任村“两委”正职,力争使村委会正职女性比例达到10%以上等要求;联合省委组织部,开展五年一次的全省妇联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推选表彰,积极选树培育基层妇联组织改革后的先进典型,发挥优秀基层妇女工作者的示范带动作用。各市也积极探索,通过统一定制妇联执委标识、制定村妇联工作职责和村级妇联工作制度,设立以执委姓名命名的工作室、志愿者组织等,真正实现基层妇联在工作中亮旗帜、亮身份、亮牌子,深受广大妇女群众信赖。同时,加快推进“网上妇联”建设,乡村两级妇联干部和执委通过“妇联通”、微信、QQ等建立网络工作群和联系群,直接联系服务妇女群众达500余万人,实现线上线下“妇女之家”的有机融合,夯实了基层妇联组织阵地。通过改革,“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身边一个家”的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新格局基本形成,妇联组织在妇女群众中的辨识度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妇联组织“朋友圈”进一步壮大。

  五是聚焦增强基层妇联组织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指导和服务。为加强对基层妇联组织的经费保障,2018年省妇女创业扶持专项资金继续支持“妇女之家”建设,投入资金945.4万,建设项目点134个;联合省财政厅下发《落实<全国妇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支持和推动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明确县(市、区)、乡镇将妇联组织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村(社区)妇联组织工作经费和村(社区)妇联主席、副主席工作报酬纳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统筹解决等。各市妇联也在积极争取基层妇联工作经费,全省有7个省辖市在改革方案中提出,乡镇(街道)妇联组织按照每年不少于2万元或3万元的标准,落实妇联工作经费,12个省辖市人均1元钱工作经费及一些地方村(社区)妇联组织工作经费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为加强对基层妇联的工作指导,省妇联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16个省辖市开展基层妇联改革专项调研;深化“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有效落实“双月下基层工作周”“到居住地社区妇联报到”制度,开展妇女需求调研,直接联系群众,实施2018年机关干部下基层月工作,每月安排4-5名机关干部组成下基层工作小组,直接到基层开展工作,50多名机关干部下沉基层,妇女群众的倾听者、妇女工作的践行者、基层工作的指导者、妇联干部的示范者,与基层妇联干部一道开展妇女工作。为加强对基层妇联干部的关心服务,将精简的行政编制下划到县级妇联,帮助基层妇联新任主席、副主席和执委尽快熟悉了解妇联工作,通过召开全省深化妇联改革座谈会,举办两期全省市、县(市、区)妇联干部培训班,编印《妇联工作应知应会手册》7.8万册;各地层层举办专兼职骨干培训班,重点提升基层妇联主席、执委的履职意识和能力素质。为加大同各族各界优秀妇女的广泛联系,推动落实省妇女代表大会代表、省妇联执委、省妇联常委中各族各界、各行各业劳动妇女和知识女性的优秀代表分别达到80%、40%、20%”的改革目标,经省委同意,目前代表和执委候选人名额分配通知已按改革比例要求印发,人选推荐工作正在推进中;推动各地落实挂职干部配备,目前全省10个省辖市已配备挂职副主席。通过改革,基层妇联执委的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显著提升,基层妇联组织与其他基层群团组织实现资源整合,广大妇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对妇联组织的信任感、归属感进一步增强。

    创新工作方式 引导妇女听党话、跟党走

  加强妇女思想引领工作是新时代党赋予妇联的重要政治任务。针对妇联工作特点和妇女群众思想实际,省妇联积极创新思想引领工作的方式方法,一是创新开展“巾帼传习走基层”活动。十九大顺利闭幕后,在广大妇女群众中广泛开展大宣讲活动,在深化“百千万巾帼大宣讲”活动的基础上,今年6月在全省启动开展了“巾帼传习走基层”活动,以1.9万多个“妇女之家”为阵地挂牌建立“巾帼传习中心”,组织十九大女代表、各级妇联干部和执委、三八红旗手、“最美家庭”、巾帼志愿者等优秀典型为传习力量,进企业、农村、机关、社区、网络,用妇女群众听得懂的话语宣讲“新思想”,用接地气的方式传习“新思想”,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妇女群众中入脑入心。

  二是坚持分类实施思想引领工作。省妇联针对不同类型的妇女思想特点,采取各有侧重的方法开展思想引领。为进一步提高各级妇联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省妇联整理摘编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已公开发表的关于群团工作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并编印下发市县妇联,便于妇联干部放在案头、带在身边,随时能学、看齐运用。对机关女干部女党员,省妇联联合省直机关工委开展“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活动,引领她们在廉洁自律、弘扬正气上带好头、作表率;对农村妇女,找准关注关心的热点问题,采取“点单式”开展政策宣讲和思想引导,引领她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脱贫致富、文明创建等实践活动,展示时代风采。

  三是注重发挥优秀妇女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多年来,省妇联一直致力于优秀女性典型的培养和选树工作,形成每年评选表彰一次“三八红旗手(集体)”的长效机制,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期间,大力宣扬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讲好先进故事,展示先进风采,用榜样的力量感召妇女,用感人的事迹教育妇女。五年来,全省涌现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1名,全国三八红旗手48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30个,省三八红旗手标兵50名,省三八红旗手527名,省三八红旗集体101个。今年,省妇联还联合省委组织部在全省妇联系统开展了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扬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典型,激励了广大妇联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

  四是注重网络舆论引导。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妇女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网上主题宣传活动。以“巾帼心向党·喜迎十九大”为主题,在“安徽徽姑娘”微信公众号推出了“砥砺奋进的五年·妇女事业发展篇”“将喜讯捎给总书记”“巾帼力量、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等系列报道,为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十九大顺利闭幕后,利用全省妇联系统新媒体平台,开设专版专栏,推送系列文章,深入浅出解读,联合新浪安徽开展“读主席金句,为新时代点赞”活动,新浪安徽微博话题访问量超3万人次,数百人参与朗读互动。还与省网信办联合开展了“争做巾帼好网民”活动,有4万多人次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启动仪式。今年7月省妇联在启动此项活动的基础上,与省网信办联合举办了“争做巾帼好网民”演讲比赛,传播正能量,亮出好声音,引领广大妇女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实施“巾帼脱贫行动” “徽姑娘”、“皖嫂”走进千家万户

  在聚力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方面,全国妇联作出“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部署后,省妇联第一时间制定了实施意见,并组织动员各级妇联积极行动,在全省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巾帼大宣讲”“好家风进万家”“培育巾帼致富带头人”“美丽庭院”创建、“巾帼脱贫结对帮扶”等活动。6月初,在巢湖市三瓜公社召开了全省“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现场推进会,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要求,总结各地创新经验,部署一下步任务,与三瓜公社半汤乡学院合作挂牌成立“安徽省妇联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人才培训基地”,创建“徽姑娘”创业创新赋能空间,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巾帼行动”落地见效。今年以来,9万多名妇女参加了妇联开展的培训和政府各类培训,创业能力有效提升;以“徽姑娘”创业就业品牌为引领,利用省妇女创业扶持转移支付资金、发放妇女创业担保贷款,采取“基地+妇女”“合作社+妇女”等模式,引领妇女参与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寻找“最美家庭”、评选“绿色家庭”“十星级清洁示范户”等,乡风文明、生态文明进一步提升。

  在精准实施“巾帼脱贫行动”,助力贫困妇女精准脱贫方面,省妇联把妇女脱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通过技能培训、示范引领、结对帮扶、金融扶持、爱心救助等方式,促进贫困妇女实现脱贫。顶层推动,通过省妇儿工委办督促有关成员单位加大《安徽省贯彻落实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工作方案》的实施,并将规划落实情况纳入省政府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压实责任落实,为贫困地区儿童生存发展权益争取了更多法规政策保障;联合省扶贫办出台了《安徽省“巾帼脱贫行动”实施方案》;召开了全省“巾帼脱贫行动”现场推进会;举办了“徽姑娘”电子商务、手工编织等扶贫培训班,今年还开展了“皖嫂”牵手贫困妇女活动,为全省3000多名贫困妇女实施家政技能培训;配合卫计部门实施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累计为326.44万名妇女分别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争取全国妇联“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4619万元,4619名贫困患病妇女每人获得1万元救助款;发挥各类“徽姑娘”就业创业示范基地作用,通过“示范户+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带动贫困妇女就业创业;实施“春蕾计划”、母亲健康快车、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超早期宫颈癌筛查、流产后关爱(PAC)等公益项目,切实帮扶贫困妇女儿童。

  打造“徽姑娘”“皖嫂”工作品牌,助推妇女就业创业方面,“徽姑娘”是近年来省妇联着力打造的服务农村妇女发展的重要就业创业品牌。2012年,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徽姑娘”商标。几年来,省妇联利用省妇女创业扶持转移支付资金5280.75万元,扶持建立餐饮娱乐、休闲度假、农业观光等类型的省级“徽姑娘”农家乐示范户425个,示范带动市、县两级建立“徽姑娘”农家乐及集中连片发展基地近千个,粮棉油、禽畜、果蔬茶、植保、手工编织、农家乐等多领域的省级“徽姑娘”专业合作社371个。先后举办了全省“徽姑娘”农家乐服务技能(展示)大赛、“徽姑娘”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会、“徽姑娘”手工编织工作推进会以及“徽姑娘”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大赛,编印“徽姑娘”农家乐系列从书,通过教育培训、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引导提升等多方面鼓励农家女开办农家乐、从事手工编织、发展专业合作社和电子商务,帮助她们不离乡、不离家就近实现“创富梦”,在解决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妇女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半边天”作用,并逐步形成“徽姑娘”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手工编织、电子商务工作品牌链。全省现有以妇女为主体领办创办的电子商务平台、专业合作社、农家乐、手工编织基地近6000多家,辐射带动近25万名妇女就业创业。

  2009年,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皖嫂”商标。近年来,省妇联利用省妇女创业扶持转移支付资金1142.8万元,建设“皖嫂家政服务基地建设”项目18个,辐射带动县区建立家政服务机构20家,在街道社区、村建立服务网点312个,安置妇女近15万人次,服务家庭35万多户。按照家政服务机构联盟的模式,建设完善培训、服务、信息三大平台,通过制定《安徽省皖嫂家政服务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就家政服务标准、家政服务机构、家政服务员、家政服务客户、家政服务合同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编印《“皖嫂”家政知识读本》,积极推动“皖嫂”家政服务品牌化和规范化发展。

    发挥妇女独特作用开展家庭文明建设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明确要求妇联组织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妇联党组关于发挥妇女独特作用培树良好家风工作的报告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省妇联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省妇联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省委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工作,高规格成立了由省委副书记任组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和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29家省直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省家庭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形成了党委领导、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家庭文明建设工作格局。

  家庭是妇联组织的传统工作和优势领域,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妇联先后开展了“五好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妇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妇联工作的指示要求,按照全国妇联的部署,以创建五好家庭和最美家庭为抓手,更新观念,革新路径,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创新发展。

  一是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2013年以来,省妇联依托覆盖城乡社区的“妇女之家”,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全省共有84.6万户家庭、632.64万群众参与各类活动,晒出家庭照片29.4万张,举办家风家规评议会、家庭故事会4.27万多场次,推选出县级以上五好家庭3.41万户,各级“最美家庭”11.13万户,其中省“最美家庭”770户,全国“最美家庭”96户。最美女工家庭、最美医护家庭、最美法官家庭,最美教师家庭,最美绿色家庭等优秀典型层出不穷,充分展现了“最美”时代风采。仅2018年,全省涌现出30户全国五好家庭、30户全国“最美家庭”,200户安徽省五好家庭、500户安徽省“最美家庭”、100名安徽省“最美婆婆”、100名安徽省“最美媳妇”。8月30日,省妇联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安徽广播电台举办梦想起航——中国好家庭好家风巡讲活动暨第八届安徽省家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集中进行表彰。

  二是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宣传展示活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五年来,全省各级妇联广泛开展了“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活动、“好家庭好家风”巡讲、“家书抵万金”家书家信征集展播等活动,深入发现、挖掘、传播蕴藏在普通家庭中的良好家风,以巡讲交流、故事分享等形式,讲好家风家训和普通家庭的感人故事。全省共有15.3万党员干部参与廉洁家庭建设,征集家风家训3.4万条,家风巡讲活动1.5万次,最美家庭故事会、分享会、家风家训展示评议会等5926场,使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感受良好家风的魅力,带动更多家庭见贤思齐、向善向美。

  三是创新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家庭教育是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基础性工作。省妇联充分发挥各级家庭教育专家团队力量,依托各级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儿童之家、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学校等,传播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着力打造我省“我爱我家”家庭教育系列品牌活动,深入开展“我爱我家?亲子大课堂”、“我爱我家·新手爸妈早教课堂”和“我爱我家·同悦书香”亲子阅读等活动,引导家长特别是母亲在传承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教育儿童感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发芽。五年来,为300余万户家庭提供线上线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妇女群众心中

  妇联组织认真履行政治责任与基本职能,着力源头推动法规政策落实,整合资源推进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和婚姻家庭权益保障,广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妇女群众法治素养。

  一是加大源头参与力度,推动妇女维权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推动修订、颁布了20多部涉及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联合省人大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工作专门小组先后对我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安徽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反家庭暴力法》开展执法调研。推动将《安徽省实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和《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列入省人大常委会2018-2022年立法规划,婚姻家庭纠纷纳入即将出台的《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建立并发挥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咨询机制作用,组织专家对涉及妇女切身利益内容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在立项、起草、征求意见阶段开展性别平等评估咨询工作,先后对《安徽省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办法(草案)》《安徽省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草案)》《安徽省拥军优属条例(修订草案)》《安徽省禁毒条例》等进行了评估咨询,提出30多条有价值的咨询意见,受到立法机关的重视和肯定。全省16个省辖市全部建立了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咨询机制,参与了110多项法规政策的评估,从性别平等视角推进妇女合法权益在法律法规政策层面上的落实。

  二是关注农村妇女权益,切实做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维护工作。省妇联联合省民政厅、省农委在全省广泛开展了以维护农村妇女权益为重点的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共删除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条款1487条,增加保护妇女权益的条款3380条。积极主动争取,增补为省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深入农村走访妇女群众,督查农村土地承包、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中婚嫁丧偶妇女权益的落实,切实维护农村妇女与土地相关的各项权益,推进农村妇女“证上有名,名下有权”落在实处。

  三是合力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着力做好妇女婚姻家庭权益维护工作。充分发挥妇联“联”字优势,牢牢抓住家庭阵地,推动形成多部门共同发力、多元化化解纠纷、多渠道培育队伍、多层面宣传教育的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联动工作格局。联合省综治办、省高院等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做好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的意见》、《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工作意见》等文件,明确相关单位职责分工。联合省综治办和省高院召开安徽省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现场推进会,通过条、块、点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压实责任,推动建立婚姻家庭纠纷集中排查调处、经常性排查调处和网上矛盾纠纷受理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全省50%以上的县区建立了婚姻家庭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平台。畅通妇联信访窗口和12338维权热线,建立层层覆盖到社区的五级信访工作网络,县级以上妇联全部开通12338热线,设立妇女法律帮助分中心及工作站。由法院、妇联联合挂牌成立的县以上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76个,各级妇联已组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队伍191支,招募调解员4562名,成功调解婚姻家庭纠纷3260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85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3057万元。

  四是广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促进妇女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舆论先行。充分发挥“三八”妇女维权月的宣传品牌作用,联合省综治办、省司法厅连续十九年开展“三八”妇女维权月活动,面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妇女群众,大力宣传《宪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以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断提高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营造男女平等的良好社会氛围。各级妇联组织将重要节点宣传与常态化宣传有机结合,抓住“江淮普法行”、“6?26”、“11?25”国际反家暴日、“12?1”世界艾滋病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大节假日,组织律师、婚姻家庭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进家庭、到身边活动。全省共开展妇女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7000多场次,260多万名妇女受益。

  下一步,安徽省妇联工作有哪些计划、打算?刘苹介绍,今年下半年省妇联将落实年度各项任务,并重点抓好思想政治引领、“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家庭文明建设、和妇联改革这五个方面的工作。(记者 徐慧冬/文 许梦宇/图)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