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利器”作用,健全完善防治“吃空饷”问题长效机制,山东省济宁市编办不断密切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严格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公示,强化日常监督管理,有效巩固扩大了“吃空饷”问题治理成果。近两年,该市市直部门单位未发生新的“吃空饷”问题。
一是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建立机构编制部门与人社、组织、财政等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制约机制,把机构编制、人员录用、工资审批、经费拨付等多个管理环节有机串联,对未经批准使用空编擅自增加的人员,人社、组织部门不予审批工资和增加工资基金,财政部门不予核拨人员经费。同时,完善“吃空饷”问题联合治理工作机制,通过与人社、组织、财政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组织实施“回头看”、开展定期抽查和自查自纠等措施,形成防治“吃空饷”问题的强大合力。
二是严格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公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面推行机构编制业务网上办理和编制动态管理。升级改版市编办门户网站,开发启用全市统一的实名制管理信息公示模块,规范市、县两级实名制管理信息的公示范围、内容、方式等,严格保密审查和及时更新制度,全力打造“阳光编制”,切实强化实名制信息公示在防治“吃空饷”问题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是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在机构编制工作绩效管理评价、控编减编专项督查等工作中,坚持将防治“吃空饷”问题列为重要指标内容,纳入机构编制日常监督管理,推动市县编办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断提高各级各部门单位思想认识。同时,依托“12310”专线电话、举报信箱等渠道,建立健全来电、来信、来访一体化信访举报平台,充分发挥公众监督作用,不断加大“吃空饷”问题受理和查处力度,有效预防和遏制违规违纪行为发生。(毛国栋)
信息来源:中国机构编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