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制度建设成就与经验

访问次数: 1771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8-11-14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党力量与智慧的源泉。”现实中,群众诉求的多少、回应解决的快慢和群众满意度的高低,折射出一个地方政府工作成效和干部作风,反映出说社情民意的真实情况。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如何读懂群众的心,办好群众的事,增进与群众的情,笔者认为要做好群众工作中的“老中医”,巧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找准问题,深挖根源,对症下药。

  要学会“望表知里”。工作中,经常发现一些党员干部和群众难沟通,缺少共同语言,甚至产生隔阂。究其本质,在于看不到群众真实生活,不了解群众实际诉求,不能准确把握群众真正心声,让很多工作悬在空中,接不上“地气”,多数群众的期盼就无法实现。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就是要建立经常性直接联系,让干部主动沉下去、摆进去、融进去,与群众整天“泡和在一起,搅拌在一起”,让群众看见干部,让干部知晓群众。工作中,让干部从办公室的小天地走向群众工作的大舞台,在与群众谈心交友、加深感情中,了解老百姓“最盼”“最需”“最怨”“最急”,以及对政府的意见和建议,让群众工作信息更真实、更准确。

  要学会“闻声知意”。一些地方政府受条块分割、职能分散等制约,往往在处理群众诉求时,大都由相关主管部门归口收集,多数情况“体内化解”“办结事了”,没有抓住群众诉求的根本,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统筹、协调和落实民情民意,地方政府要从源头抓起,从归口相关职能部门做起。要设好专门职能机构,对干部下访、信访投诉、网络舆情等渠道收集的群众诉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承办主体、办理程序不变,及时汇总民情民意。要学会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全域数据库,逐一登记群众诉求的收集渠道、类型类别、受理时间、当事人姓名及联系电话、所属地区、简要事由等要件,并按照反映诉求的类别定期对群众诉求进行梳理、统计,全面掌握地方社情民意的基本面和聚焦点,形成系统性、完整性的民意民情“晴雨表”。

  要学会“问诊知方”。诚然,现实的群众诉求千差万别,不同的诉求决定了不同的解决方法、途径和要求。针对某一具体群众诉求,地方政府不仅要做到“望和闻”更要做到“问诊知方”,要按照反映次数多少的频度,涉及人数多少的广度,事情的紧迫程度,问题的解决难度,量化强度等级,科学化的调配办理力量。不但要做到从政策制定、执行、落实效果的客观事实和群众对政策认知、认同的主观评价两个层面,分析群众诉求成因,找出工作薄弱环节,提出处理建议。还要依据成因判定责任主体,定期汇总群众诉求发生情况、涉及责任和办理解决情况,作为群众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更要定期分析某一类群众诉求、某一领域涉及群众诉求相对量变化情况,研判工作中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及时提示、预警。通过一系列的精准判定群众诉求,做到问题看得清楚、事情干得明白,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

  要学会“切根知源”。群众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小事,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完的任务,而是一项有始无终的工作,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做好群众工作要像庖丁解牛,顺其纹理、迎刃而解,做到“切根知源”,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实际效果为导向,定期分析、动态管理、量化成效,绘制民情民意“晴雨表”,掌握百姓意愿“风向标”,做好改进工作“指示牌”,引导和推动全体党员干部主动做群众工作,把为群众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