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
12月10日,记者从“辉煌40年——安徽改革开放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全国医改“排头兵”,我省医改10年来,实施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改革,解决了看病就医难题,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随着医改推进,我省医改核心指标明显优化,居民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杜昌智表示,10年来,我省医改核心指标明显优化。与改革前相比,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药占比由45.5%下降为34.34%,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由38.6%下降为29.37%,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 2017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6.4/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4.1‰,居民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医改破解看病就医难题,人民群众得实惠。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发展,城市15分钟就医圈基本建成,远程医疗县域全覆盖,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大病保险、健康脱贫等政策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新农合筹资由2008年的100元/人提高到2018年的670元/人,其中政府补助490元。参合率由2008年的90.17%提高到2018年的104%。2017年新农合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平均达70%左右。群众满意度提高3.3%,群众就医获得感明显提升。
医改推动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2017年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含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门急诊服务14334.41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了1倍;住院服务782.86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了86%。 2017年全省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较2008年分别增长88%、50%、121%。
“我省统筹推进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医保管理体制改革,切实保障了全省人民基本医疗需求。”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叶莉表示,经过多年来不懈努力,全省7000万人民享有了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财政投入持续加大,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90元;医疗保障待遇稳步提高,异地就医住院实现在全国范围直接结算,看病报销更加便捷、高效。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