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第一”,激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

访问次数: 1065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8-12-26

[字体: ]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

  “1978—2018”,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中国发展气势恢宏,历史画卷精彩纷呈。

  检索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安徽亮点熠熠生辉;阅览《安徽改革开放大事记》,全国首创明亮闪耀;点击安徽日报微信公号重磅力作《改革开放40年,安徽的40个“第一”》,个个“第一”星光闪烁。

  40年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

  站在全国看安徽,立足安徽看发展。改革开放40年,安徽的40个“第一”,同全国各地的“第一”一样,都是喜悦收割的首创硕果,都是光荣收获的奋斗红利,个个“第一”无不激扬着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

  新时代、新征程。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二

  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要始终解放思想、敢为人先。

  点击《安徽的40个“第一”》,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是每个“第一”的源动力和行动力——1978年冬,18位小岗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实行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2000年,安徽率先试点农村税费改革,至此,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又一农村重大改革在安徽破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畏难苟安则难,知难而上则易”。因为解放思想,敢闯敢试,40年矢志不移,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一个个被收进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才一去不复返了!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因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40年披荆斩棘,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许多硬骨头,闯过许多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局面。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有没有闯的精神,有没有“冒”的精神,有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首先取决于思想有没有解放、解放了多少。解放思想,解除桎梏、破除藩篱,行动才能敢为人先,步伐才能一往无前。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顺应历史潮流,踏上时代节拍,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创时代佳绩。

  三

  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要始终创新发展、创造美好。

  点击《安徽的40个“第一”》,创新发展、创造美好,是每个“第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世界第一台VCD到世界第一款人工智能翻译机,从中国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到世界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从世界第一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到世界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从第一个国产高性能芯片“魂芯二号A”到全球可穿戴领域第一颗智能芯片“黄山1号”……

  创新是安徽最为宝贵的遗传基因。千百年来,创新基因在江淮大地代代相传,迸发出强大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点赞安徽科技创新两年来,安徽创新发展捷报频传,亮点纷呈,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创新已成为安徽发展最强劲的增长引擎、最嘹亮的时代音符。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倍感自豪但绝不能夜郎自大,应当清醒看到,从创新、制造到智造,差距依然不小,追赶仍然艰难。“芯片之痛”时刻警醒我们,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矢志创新不分心,咬定创新不松劲,强化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坚定不移走创新引领发展之路。

  人民是历史的创新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每一次认识的深化、实践的突破、经验的积累,都来自亿万人民的伟大创造。前进道路上,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尊重人民的创造经验,充分激发人民的创造伟力,坚持在改革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四

  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要始终开放发展、共同繁荣。

  点击《安徽的40个“第一”》,开放发展、共同繁荣,是每个“第一”的协奏曲和交响曲——1984年,安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安利人造革公司诞生;1996年,安徽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开业……

  打开国门,拥抱世界。40年看安徽,进出口额从1063万美元增长到630亿美元,年均增长约24.3%,“引进来”利用外资约1217亿美元,“走出去”700多家企业在109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兴业。 40年看全国,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万多亿美元,对外投资1.9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天下大同,协和万邦。对外开放40年实践启示我们,“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如果把世界经济比作人的肌体,那么贸易和投资就是血液。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实现双赢;各国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导致双输。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互相开放、联动发展,才能共同繁荣。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各国人民共享世界经济发展成果。(曹显钰)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