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群”重塑长三角 省际合作成常态

访问次数: 1031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8-12-27

[字体: ]

    岁末,“拉群”成了长三角地区最热的关键词。

  12月21日下午,南京都市圈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在南京召开。这并非南京都市圈八市首次碰头,但和往年有些不同的是,本次会议特邀了常州及溧阳市主要领导参加,南京都市圈即将迎来新成员。

  澎湃新闻注意到,同样在本月,长三角北部城市徐州,力邀周边九座城市首次召开协调发展座谈会。来自四个不同省份的“淮海兄弟”们,签订了一揽子协同发展计划。

  国务院最新批复的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包括了“北部淮海经济区”,以往不在淮海经济区核心范围的山东临沂、菏泽被纳入,并开始向淮海中心城市徐州靠拢。

  而长三角龙头老大上海,早已在酝酿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据公开报道,上海大都市圈将覆盖上海和江苏的苏州、无锡、南通,以及浙江的嘉兴、宁波、舟山和湖州,形成“1+7”的城市群发展格局。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今年11月,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长三角“大群”内,几大中心城市以其自身的辐射带动能力“号令”周边四方,同时也重塑着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格局。

  南京“吃”下常州西南重镇

  南京都市圈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始于2013年,其覆盖范围除了南京,还有江苏的镇江、扬州,淮安,安徽的滁州、马鞍山、芜湖和宣城,共8座城市。

  今年的会议有了新变化。据公开报道,本次会议特邀常州市委书记汪泉、市长丁纯,以及“常州西大门”溧阳市委书记蒋锋、市长徐华勤参加了会议。

  汪泉在会上提出,建议将溧阳和金坛吸纳入南京都市圈成员地区,统一开展南京都市圈规划修编,统筹推进南京都市圈合作发展。

  汪泉说,常州将助力南京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为南京都市圈打造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合作示范区贡献更多的“常州力量”。

  地图显示,常州市呈“哑铃状”,溧阳市和金坛区占据了西板块,紧挨宁镇扬地区。其中,溧阳西北部的上兴镇接壤南京溧水,据南京禄口机场仅40公里。

  溧阳和金坛,尤其溧阳,偏居整个苏锡常板块的西南角。澎湃新闻注意到,苏锡常这块“蛋糕”如今被南京切走一角,并非没有征兆。

  汪泉在本次联席会上说,今年4月份,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常州调研期间,对常州特别是溧阳接轨南京提出了殷切希望,对报送的相关工作建议专门作出了批示

  此后,常州也明确提出鼓励溧阳积极接轨南京。接轨南京,也成为了溧阳市官方话语体系中的高频词汇。

  今年10月,溧阳市委书记蒋锋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接轨南京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域,更不能零敲碎打、小打小闹,必须进行全面接轨。

  今年7月的溧阳市委全会上,他也曾谈到,要进一步发挥宁杭高铁的作用,产业上要认真研究南京产业发展的方向,做足配套、承接产业转移。

  同时,要平台先行,将经济开发区建成溧阳接轨南京的“第一城”,还要把“做靓生态”作为最大底气,打造南京都市圈的后花园。

  苏锡常都市圈或重构

  区域经济专家,江苏省委研究室的申斯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接轨南京都市圈,对于常州西部的溧阳和金坛来说是“现实选择”。

  “溧阳和金坛地处苏锡常边界,曾被叫做‘苏南的苏北’。宁杭高铁开通后,溧阳实际上比六合和高淳到南京更近,比如溧阳北边的瓦屋山到南京南站高铁只要20分钟左右。”

  在申斯春看来,溧阳接轨南京天赋异禀,有土地,有空间,也有生态。反过来,对于南京来说,溧阳将是南京往东南方向拓展的重要一极。

  他认为,城市抱团发展是大势所趋,南京从地图上看是“瘦长”型,两边窄,要想打造“超级城市”,和周边地区融合发展是必然

  数据上看,萧山和临安设区后,杭州市区面积达到了8000平方公里,市域面积更是超过了1.5万平方公里。

  同样,安徽省会合肥在吃下巢湖后,总面积已经突破1万平方公里。相比之下,“瘦长”的南京总面积只有6500平方公里左右。

  江苏早前曾提出三大都市圈的构想,即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徐州都市圈。如今,这样的划分已经呈现出新变化。

  除了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扩容,苏锡常都市圈或面临重构。申斯春表示,就苏锡常而言,苏州、无锡和上海相对“走得更近”,江北的南通也加入了全面接轨上海的行列。

  正在酝酿和编制中的《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初步将苏州、无锡和南通这三个市划入其中,没有常州。

  澎湃新闻注意到,地处扬子江城市群几何中点的常州,近年来频提“中轴枢纽崛起”,和长江对岸的“中部支点”泰州遥相呼应。

  11月底,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考察泰州。他说,泰州是江苏发展的中部支点,要更高站位谋划未来,创新发展路径,提升发展能级。

  省际合作成常态

  在东边有上海大都市圈的情况下,南京应积极辐射带动西侧的安徽滁州、马鞍山,“南京要注重向西要人气。”申斯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本次南京都市圈党政领导联席会上签署的协议中,苏皖省际合作是重点。

  主要集中于城际交通方面。比如,共建宁马(马鞍山)轨道交通,共建宁滁(滁州)、宁宣(宣城)城际铁路等等。

  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在会上表示,坚持东向发展、推进与南京同城化,“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发展战略,也是我们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着力重点。”

  马鞍山市委书记张岳峰则表示,共建南京都市圈,是提升南京首位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马鞍山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

  突破行政区划,将长三角三省一市进行再细分,跨省合作是绕不开的现实。南京之外,徐州的担子也不轻。

  12月初,淮海经济区首次召开协调发展座谈会,并签订了一揽子合作协议。在某成员市主要领导口中,和过去相比,这一次聚会“从务虚到务实了”。

  具体而言,淮海经济区确立徐州为中心,包含江苏宿迁、连云港,山东菏泽、济宁、临沂、枣庄,安徽宿州、淮北,以及河南商丘,横跨苏鲁豫皖四省。

  在浙江,杭州都市圈也在今年10月底迎来了外省成员。在杭州都市圈第九次市长联席会议上,衢州和安徽黄山正式“入伙”,杭州都市圈也由一省四市扩容为二省六市。

  就在12月底,连接杭州和黄山的杭黄高铁正式开通,算是给杭州都市圈的首个外省成员送上了一份“见面礼”。

  文化认同改变单一经济型城市群

  为什么要拉城市群,搞都市圈?

  在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看来,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建构良好的城市分工体系和层级关系,以解决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城市与农村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激化的对立和冲突。

  纵观世界范围,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共生互动的城市群也逐渐取代了现代大都市,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主流。

  刘士林认为,一个理想的城市群应该具有合理的城市层级体系合理,不同城市在经济分工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一般不会出现同质竞争。

  此外,还应该拥有共同的“文化小传统”,城市之间除了交通、经济联系密切,在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上也有很高的认同感。

  刘士林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我国东部,城市群主要还是“经济型城市群”发展方式,其主要问题在于把异常复杂的城市群发展建设,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和“交通”建设。

  他认为,我国城市群发展面临的最大悖论在于,一方面,土地、矿产、江河湖泊等环境与资源瓶颈问题日益突出,但众多城市仍不肯切实改变自身的发展方式。

  另一方面,对历史悠久、形态多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区域传统文化资源,却视而不见或很难高水平地规划和良性地开发利用。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南京都市圈党政领导联席会,以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多地主要领导都使用了“地缘相亲,人缘相近”来形容都市圈内部的亲密关系。

  在重塑长三角格局的过程中,文化等“软实力”也开始起到关键角色。比如新加入杭州都市圈的黄山,历来和杭州山水相连,人文相亲。

  还有新加入淮海经济区的菏泽、临沂,根植于齐鲁文化,和徐州、宿迁、宿州等地的楚汉文化相近。

  在刘士林看来,长三角在中国是城市群中的“国家明星队”,但相对西方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文化软实力还相对比较落后。

  “区域之间的文化协调性不强,缺乏文化认同感,则会导致经济发展的同质化,从而加大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成本。”刘士林表示。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