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文章介绍了安徽治理“文山会海”的新举措。该文指出:安徽要求今年各级各部门会议数要同比减少10%以上,部署专项业务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网络视频会议不超过90分钟,单项业务会议领导讲话不超过1个小时,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省扶贫办今年发文均要比去年减少50%以上,省委印发的政策性文件一般不超过10页纸。
可见,安徽集中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专项行动,已经引起全国的高度关注。而“削文山填会海”又是这次专项行动的一项主要内容。换言之,“文山”必须削,“会海”必须填。削到什么程度,填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的阶段性目标,省纪委监委都有明确规定,必须不折不扣地对标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人民的大敌。既然是大敌,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就是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场斗争,既然是一场斗争,那就是“军中无戏言”。目标已定,全国人民都在看着安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也已备案,可以说,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各级领导干部在这场斗争中都只能向前,不可后退,不可心存侥幸。之所以提出“心存侥幸”四个字,是因为《中国纪检监察报》在文章中举了一个大家见惯不惊,甚至习以为常的事例:“有位基层干部说得很直白,‘上级开会布置一件事,我们就得抓紧开会、发文;上面要求做好3项工作,到我们这里可能就得部署8项才说明重视,不开会不发文,一旦出问题那就吃不了兜着走。’”
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抱着这样的习惯思维,抱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来投身专项行动,那“削文山填会海”岂不成了一纸空文?而这样的侥幸心理并非无端猜测。历史上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并非一次两次了,某些人很可能会认为这次专项行动不过是老调重弹一阵风,风头一过,该咋地咋地。如果因为少开了会少发了文得罪了上级,那不说“吃不了兜着走”,至少也很不划算。何况,一个上级对应十几几十个下级,我少开会少发文了,别人如果仍旧走老路,那我可就吃大亏了。
这样的心理不克服,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在一些单位真有可能走过场。我们必须认识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和行动日月可鉴,别的不说,什么时候打过这么多老虎苍蝇?多少人猜测反腐该告一段落了,可党中央的回答掷地有声:反腐永远在路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斗争怎么会草草收场?何况,这次专项行动的主题词就是“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多少人不守政治规矩,违反政治纪律而栽了跟头,这样的教训还不值得警醒吗?
告别小聪明式的侥幸心理,老老实实地投身到专项行动中去,将“削文山填会海”腾出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一线解决问题,这才是“公仆”们唯一正确的选择。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